全球社區網

05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南 斷聲帶 精進導讀無漏學

斷聲帶 精進導讀無漏學

E-mail 列印
看到世間苦難偏多,證嚴上人不斷提醒我們要珍惜時間多造福,不要讓日子空過。愈是接近歲末時刻,慈濟人有忙不完的工作,但是再怎麼忙碌,每週社區讀書會照常舉行,「人忙心 不忙」,能夠把握時間參與讀書會,就是最幸福的人。

◎雖為俗人 不染世樂

活動團隊設計了一齣戲劇演出,內容敘述明朝時代金碧峰禪師入定的故事,提醒大家在修行的功夫上,就是要淡泊一切身外之物,否則將前功盡棄。證嚴上人說:「修行乃是一大事, 但往往因無明欲愛使清淨智慧蒙塵,只要有一絲一毫無明存心,即難以『心得自在』。」總之,修行是生活不離禪,待人接物不離禪。

謝進榮師兄謙稱自己經文讀得不多、國語講得不夠標準、臺語說得不夠流利,卻能在導讀《佛遺教經》中點到重點,侃侃而談舌頭不打結,讓會眾受益良多。

書云「雖為俗人,不染世樂」,上人開示時說:「不管在家或出家,都要顧好一念心,即是自愛;俗人(在家修行者)生活在本分中而不會超越本分,不沉迷於歡場或吃喝玩樂。」

謝進榮談起自己尚未進入慈濟之前也曾經沉迷過,不知不覺浪費了許多時間;受證慈誠後積極參與各項慈濟活動,把握清晨美好時光「晨鐘起‧薰法香」,夜間投身環保勤精進,因深 刻體悟人生無常,願將所剩餘生命拿來做最有意義的事,讓自己回歸清淨本性,不再被無明煩惱染著。

◎心若堅定 承擔有餘

自2012年受證委員後,陳惠評勇於承擔互愛組長,又是「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簡稱「慈青社」)的懿德媽媽。目前她的兒子也是大專生,正值叛逆、愛美的難管教期,也曾經 為了管教孩子而起煩惱心、無力感,甚至想過要放棄。

可是聽上人說過一句話:「我們要以菩薩的心帶自己的孩子,以媽媽的心來教育別人的孩子,擴大這個愛,別人的孩子跟我們的孩子差不了多少,不要把我們的心與孩子包在一起。」 因此改變了她,決心繼續帶領慈青社的孩子。

惠評表示,身為懿德媽媽的一員,她會隨時檢視自己的行為,在要求別人的同時,先想想自己做到了沒?例如在什麼時間、什麼場合要穿什麼樣的服裝,行住坐臥間都要有慈濟人文, 以身示教才是最重要的。她善用耐心、愛心陪伴,鼓勵、讚美多於責備,累積了「愛的存款」就不用擔心孩子的心會「善變」,更不會辜負上人對慈青孩子的期許。

◎真善知識 夫妻同修

導讀人楊碧蓮分享,從參與大愛媽媽走進校園說故事,受證後,她馬上接手承擔活動幹事,展現自己特有的專長,令人欽佩!最後也把老公郭榮川一起度進來了。郭榮川過去「軍事 化」的作為,凡事要求嚴苛如「軍令」般,讓家人無法忍受,現在回想起來,他形容自己「有點變態」,連兒子見到他都想廻避。

碧蓮說,不論學佛、做好事,都是為了做而做,而不是為了求功德而做;凡事正信、正念,心存善念就不會走偏。她舉例說,以前曾跟著姑姑去「放生」,其實是在殘害生命;現在她 吃素了,就是最好的「護生」。

回想當年,郭榮川深感自己的愚癡,到廟宇求神明幫助癌末的父親延壽,沒想到他在排隊等候時,卻聽聞神明告知癡眾云:「想要脫離車禍劫,唯有看車來時快閃避;想勸回賭博的丈 夫,唯有讓他的錢輸光光才肯回頭……。」而他的目的是要求神明讓重病的父親多活幾年,可能嗎?因「求不得苦」反而讓他苦上加苦。

上人說:「若能親近善知識,就能增長智慧。」又說:「不管對與不對都視為善知識,那怕對方說的話沒道理,自己就要提起警惕心;而真心在引導我們的人就是『真善友』的真善知 識。」郭榮川與楊碧蓮夫妻同修互為真善知識,同行菩薩道,是為「真善友」的最好例子。

◎斷聲帶 導讀無漏學

大橋和氣葉伶瑛師姊很熱心跨區做導讀,帶領會眾進入「禪定」,並分享生活禪的意義。她說,每分每秒專心做一件事,「發心立願、恆持剎那」即是「禪定」;就像印順導師,終其 一生過著淡然的生活,心境永保清淨、不貪於名聞利養,與世無爭。又如證嚴上人,一生只為六字箴言「為佛教、為眾生」矢志去實踐並身體力行。

她接著說,「禪定」是要慇勤精進、把握時間,例如:臺南鯤鯓環保站的環保志工蔡玉梅,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只休大年初一,持續十五年,天天都在做環保。又舉麻豆地區現年一百零 七歲的陳林墻阿嬤,做環保從八十四歲做到九十六歲,現在逢人還是在說環保。

葉伶瑛兩年前曾因「胃食道逆流」而導致聲帶受傷,她不因「斷聲帶」而中斷精進心,反而將滿腹的經典到處做分享與人結好緣。即便她發出的聲音宛如故障的唱針,起初聽來斷斷續 續,可是漸漸的,說話的音調變得緩慢而平順,一字一句都令人聽得清清楚楚,其勇猛精進心也是「禪定」的最佳例子。

◎誠情相待 茶道傳法

自詡很有福報的教育志工黃雲蓮,自教職退休後加入慈少班、社區親子班、慈濟中學懿德媽媽,一路走來都在學習當中。她分享道,上人因感於社會亂象、網路充斥、人心浮動,因此 希望慈濟人以「誠」、以「情」帶領大眾回歸清淨本性。故由2014年歲末祝福主題「誠之情誼人間祥兆、教之慇實造福富足」可以看出,上人對整個社會教育的期盼與慈濟人肩負 的責任。

黃雲蓮目前承擔「靜思茶道」的助理教師特別有感觸,益覺生命愈來愈豐富,她認為有必要積極將深具慈濟人文的「茶道」推廣至社會各階層,以便「菩薩大招生」,也是讓更多人走 向學佛度眾的方便法門;期能將佛法生活化帶入每個家庭,繼而影響整個社會。

雲蓮舉例說,就讀慈濟中學的學生在校都有人文課程,「茶道課」是其中之一,從中培養出生活禮儀的教養、藝術美學的學養、宗教情操的修養,也就是「學佛之道」,從事理(泡 茶、奉茶)印證事相(六度萬行),正如上人說的:「有禮才會有規矩。」故說「茶道」也是在傳法。

看到世間苦難偏多,上人不斷提醒我們要珍惜時間多造福,不要讓日子空過。愈是接近歲末時刻,慈濟人有忙不完的工作,但是再怎麼忙碌,每週社區讀書會照常舉行,「人忙心不 忙」,能夠把握時間參與讀書會,就是最幸福的人。

圖左 : 謝進榮師兄謙稱自己經文讀得不多、國語講得不夠標準、臺語說得不夠流利,卻能在導讀《佛遺教經》中點到重點,侃侃而談舌頭都不打結,讓會眾受益良多。[攝影者:李一平]
圖右 : 身為懿德媽媽的陳惠評(持麥克風者)都會隨時檢視自己的行為,在要求別人的同時,先想想自己做到了沒?[攝影者:李一平]

圖左 : 郭榮川與楊碧蓮(右前方分享者與司儀)夫妻同修,互為真善知識,同行菩薩道,是為「真善友」的最好例子。[攝影者:李一平]
圖右 : 黃雲蓮目前承擔「靜思茶道」的助理教師,她認為有必要積極將深具慈濟人文的「茶道」推廣至社會各階層。[攝影者:李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