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慈善訪視日起跑 人人看個案啟悲心

慈善訪視日起跑 人人看個案啟悲心

E-mail 列印
慈濟慈善邁入五十年,為讓人人做慈善,並實踐「人人有案看,個案有人看。」的目標,2014年11月慈濟臺中分會社服組與各區志工座談商討後,決定2015年起,中區擇定 每月第二週週日下午為「慈善訪視日」,由各區同步進行個案關懷。

為了落實人人慈善訪視關懷,志工劉筱菁於2015年1月11日中區慈善訪視日起跑日,在苗栗園區佛堂向五十八位與會志工說明2015年慈善目標。希望志工走訪案家,找回慈 濟慈善起源的感動原點,見苦知福。

◎視個案如親 行前注意與叮嚀

二十幾年來都在看個案的資深慈濟志工黃長齡叮嚀大家:「慈濟以慈善起家,因緣走到現在,希望人人來做慈善,個案人人來看,苗栗每個月初一前後會去發放,因為初一不見得都是 禮拜天,所以沒辦法全員來看,今年配合慈善日,建議初一的發放,結合慈善日發放。」她希望藉由看個案,人人走訪苗栗區,視個案如親,見苦知福,起悲心,讓悲智雙運。

臺中分會社工黃郁雅說:「今天到臺中火車站搭車時,看到很多人都是全家一起要出遊的,感覺每個人的臉上都很開心;從苗栗火車站走過來,發現街上很冷清。希望等一下大家走出 去時,慈濟師兄、師姊的出現,能讓街上熱絡,順便可以告訴他們,今天的活動是要來關心需要我們關心的人,歡迎大家一起來勤耕福田;同時也可以邀約下個月(二月)八號參加歲 末感恩圍爐,還有和孩子談談在校學習情況,把每一個愛跟關懷帶到案家。」

「以前問過的問題,請不要一再重複問案家。」志工劉筱菁經驗分享,提醒大家與案家互動真心誠意,自然就能拉近彼此的距離。「為尊重案家,請勿拿手機或相機拍攝,更切記不能 上傳個人網頁與臉書,除了人文真善美的特殊需求,徵得對方的同意。」劉筱菁強調現今有個資法,希望大家秉持一顆尊重感恩的心,才不會造成對方及自己的困擾。

◎傳承經驗陪伴新進 撰寫愛的足跡

藉由慈善日,有經驗的訪視志工當領隊,落實紀錄與問題提報,傳承經驗陪伴新進志工,每一組約五至六位訪視志工,每一條路線安排兩至三個案家,深入詳細的瞭解訪視後小組討 論,並完成個案記錄,當天呈交。期望訪視組員勇於承擔,樂於配合,對個案真誠關懷,視病苦如親,對自我見苦知福,精進道心,對上人佛心師志,傳承法脈。

慈濟訪視志工劉筱菁分享:「今天最主要是落實上人慈示『人人看個案,個案人人看。』還有因為大家都害怕寫個案記錄,藉由看個案後,小組一起寫記錄,克服寫記錄的恐懼,期待 人人都可以傳承。」

◎親身入苦 關懷貧病苦難

會後,志工依照規劃好的訪視路線前往個案住處。其中一組志工,到了個案阿萱(化名)家,奶奶拄著拐杖,不斷招呼大家坐下來。他們是因為喝了三十幾年的酒,把酒當飯吃的爸爸 嚴重貧血昏迷,拒絕就醫,阿萱的奶奶很擔心,志工鍥而不捨,一次又一次勸他去看醫師,經過三次家訪,爸爸才答應就醫。

最後一次送到醫院,醫院檢查診斷後通知病危。阿萱哭著訴說:「請爸爸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不要再喝酒。我已經沒有媽媽了,不能再沒有爸爸!」看到別人都有爸爸媽媽,她很羨 慕人家都可以全家一起出遊,也想要有一家人的感覺,不要每次都只有一個人,希望爸爸好好愛護身體,可以長久陪伴他們。

阿萱的爸爸表示,他真的很感謝女兒,生病住院期間都是女兒和她的先生在照顧,住院十幾天,被救回來,他不再酗酒了。阿萱一家人非常感恩在最需要的時刻,慈濟人伸出雙手,真 心的陪伴關懷他們。

「之前上社區志工課時,聽訪視志工劉筱菁分享,不是很能體會他們在做的事情,現在能夠親身參與體會,比較了解所謂需要幫助的人。」第一次參與訪視,填寫個案記錄的志工范君 瑞,覺得透過大家的回想,很快就把個案記錄完成,她覺得寫個案很簡單,一點也不困難,也很認同今天的訪視日,可以對慈濟的慈善志業更了解,收穫很多。

「今天是苗栗首次啟動『人人慈善訪視』活動,有十二條路線,上人說訪視慈善是慈濟的根,資深訪視志工帶著新的訪員到案家互動,給對方溫暖,看到案主的苦,可以提醒自己更精 進,啟發悲心,見苦知福。」慈濟志工劉碧蓮覺得人人做訪視是有必要的,尤其慈濟人每個人都需要藉著這樣的因緣,親自走到苦難人的身邊,關懷貧病苦難,愛的腳步不要停歇。

圖左 : 第一次參與訪視,填寫個案記錄的志工范君瑞(左一),透過大家的回想填寫個案記錄。[攝影者:梁漢南]
圖右 : 二十幾年來都在看個案的資深慈濟志工黃長齡(持麥克風),希望藉由看個案,人人走訪苗栗區,視個案如親,見苦知福,起悲心,讓悲智雙運。[攝影者:張海濤]

圖左 : 臺中分會社工黃郁雅(持麥克風),希望大家走出去,可以邀約下個月八號參加歲末感恩圍爐,還有和孩子談談在校學習情況,把每一個愛跟關懷帶到案家。[攝影者:張海濤]
圖右 : 慈濟志工劉碧蓮(持麥克風),覺得人人做訪視是有必要的,尤其慈濟人都需要藉著這樣的因緣,親自走到苦難人的身邊,關懷貧病苦難,愛的腳步不要停歇。[攝影者:張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