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新加坡 跨國支援發放 看見災區韌力與希望

跨國支援發放 看見災區韌力與希望

E-mail 列印
洪災無情,人間有情。2014年歲末馬來西亞東海岸澇災肆虐,馬來西亞、新加坡兩地慈濟志工全力動員,自2014年12月26日起投入勘災、發放、義診等。12月30及 31日,新加坡團隊克服了因雨勢、路況等造成的重重困難,在深夜中趕路,跨海支援馬來西亞彭亨州馬蘭縣(Maran)、登嘉樓州甘馬挽縣(Kemaman)的發放工作。

◎ 路不轉人轉 法親關懷要及時

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相隔一條一千四百米寬的柔佛海峽,兩國在地理、歷史、國民血緣等方面關係密切。兩地居民往來頻繁,經濟上互惠互利,長久以來有著深厚的感情。而新加坡慈濟 志工中,更有許多來自馬來西亞,在新加坡工作或求學者。

水災無情,人間有愛。本著法親關懷的情誼,新加坡慈濟在短短十二小時內動員四十三人,於29日下午四點,從新加坡出發前往馬來西亞彭亨州首府關丹(Kuantan),參與 兩天的發放,12月31日回返新加坡。

由於東海岸雨勢持續不斷,馬來西亞志工擔心東海岸路線可能淹水未退,建議新加坡團隊改道而行,舊路較爲費時,途經昔加末(Segamat)行至關丹。獅城巴士公司因洪澇災 情嚴重,大多不願提供交通載送,最後在實業家的友人協助下,才順利解决交通問題。巴士在顛簸的舊柏油路、時大時小的雨勢中行駛,歷經近八小時車程,團隊終於安全抵達目的地 關丹,下榻關丹美景酒店(Mega View Hotel Kuantan)。

隔天(12/30)早上九點,新加坡團隊和來自關丹、新山、檳城的志工,齊聚在彭亨聯絡處,準備出發前往在馬蘭縣的Kampung Luit和馬蘭花園(Taman Maran Jaya)兩個村落,進行挨家挨戶的慰問金發放。由於這兩個村落的居民幾乎全是馬來人,只能用馬來語溝通,這對不識馬來語的獅城志工是個挑戰。在此次水災協調 葉永河的帶領下,馬來西亞志工貼心安排五人爲一小組,每組中都有通曉馬來語的志工以彌補語言隔閡。

◎ 鄉民幫鄉民 引導一條愛的路

馬來村落Kampung Luit每年都會面臨三、四次淹水,2007年曾遭逢大水災,時隔七年,這次災情嚴重。居民透露,半夜三點水淹起來,大家都慌張地只能帶著少許簡 單衣物,到設置在回教堂或學校的收容中心避難。

今年Kampung Luit的水位漲至四尺左右,30日早上接到水退的消息,居民紛紛離開收容中心,開始清理家園。慈濟志工挨家挨戶去關懷,不畏泥濘或積水,一心希望受 災鄉民得到輔助後能够安心。

村落地廣人稀,房屋散落而建,有的甚至搭建在偏僻的橡膠園裏。爲了避免不熟悉路徑而遺漏關懷鄉民,透過村長協助,安排了大約十人的熱心「帶路居民」,前來陪伴每個小組到不 同路線發放。

身爲「帶路居民」組長的札魯丁(Zanudin)表示,鄉民彼此守望相助,會在收容中心煮大鍋飯一同吃。「我們沒有受災,雖然能力有限,能幫助別人就盡自己的一份力。」慈 濟志工無私的付出讓他很感動,「我代表鄉民謝謝慈濟。希望我們和慈濟的情誼與互動,將一直延續下去。」

◎ 語言非障礙 愛是無言的力量

新加坡團隊的領隊邱建義,雖原籍馬來西亞檳城,但因久居新加坡,鮮少應用馬來語。他開玩笑地說:「今天是用『生銹』(意即生疏)的馬來語,念出上人的慰問信,不曉得災民是 否聽得懂。」儘管如此,卻也啓發他要多方面學習,才能應對各種情况,與災民做最好的溝通。

不諳馬來語的新加坡志工陳蘇姍,雖有想向居民傳達的滿腹關懷,也無從發揮。她和組員在芭芭村(Kampung Bak Bak)進行發放,因積水未退,只能在路邊發放,看 到鄉民站在路邊眺望,有家歸不得,讓陳蘇姍感到不忍和心酸。身爲環保幹事的她很想向鄉民提倡環保,但語言不通而作罷。

志工譚秀珍凡事都要透過他人協助翻譯,但她了解「愛是跨越國界的無聲語言」,透過擁抱來傳達自己的祝福。「大愛無國界,上人說用愛膚慰,用身體語言去撫慰,就是用溫暖的微 笑撫慰他們,去跟他們互動。我們組員各有不同崗位,大家互相補位,我的崗位就是微笑和與災民擁抱!」她很感恩有福參與賑災,讓她體會到天災是平等的,無論是富有或貧窮,都 有受災的可能,所以用平等心進行發放就對了。

◎ 送愛到偏鄉 感受平安就是福

鄉民扎娜莉亞(Zanaria)住在Kampung Luit的邊郊,當志工走訪她的家時,探頭向門外望的扎娜莉亞,觀望中似有不信任的感覺。從言談中,志工得知育有三名 稚子的扎娜莉亞,原來患有憂鬱症。扎娜莉亞在聆聽了上人的慰問信後,不斷竪起拇指說:「Bagus, Bagus!(很好的意思)」感受到志工帶來的關愛,扎娜莉亞封閉的 心扉漸漸打開,開始露出笑顔,志工黃麗珠在離開前給予她愛的擁抱,她還熱情地送上香吻。

頂著烈陽,穿著悶熱的雨鞋,身體的疲勞少不了,卻讓新加坡志工有了深刻的體悟。第一次參與賑災發放的李德福覺得:「我一進到自己也受災的帶路居民朱比爾(Zubir)的 家,我的心就掉下來。我就自問如果我的家是這樣的話,我能接受嗎?相對於朱比爾,自己其實是很有福的。」

原籍馬來西亞玻璃市的王麗芳,離鄉二十多年。小時候外婆家常遭水災,她可以體會災民的心情,尤其是避水逃難的恐慌。王麗芳看到鄉民雖苦,但大多都樂天知命,反觀自己,有時 爲了一點小事,還會怨天尤人。她有感而言:「新加坡風調雨順,大家還是要懂得居安思危,人與人之間需要多一點互動,多一些關愛,那社會就能祥和。」

◎ 回捐慰問金 見證正向的精神

12月31日,新加坡團隊和新山志工共十二小組,出發到離關丹約一小時車程的登嘉樓州的重災區甘馬挽。相較於去年的水患災情,許多鄉民表示雖然今年的水位高,但比起去年來 的低。有了前車之鑑,鄉民提前把家中物品放在較高的位置,但難免也有些家具毀損。志工挨家挨戶送上上人的慰問信、生活包和慰問金五百令吉(臺幣四千三百元),讓鄉民感受到 人間溫情。許多人心懷感恩,紛紛捐出部分慰問金,以幫助其他的受災鄉民。

來到處處積水的馬來村落Kampung Kubang Kurus,志工走訪多個馬來家庭,他們都剛從收容中心返家,正在整頓家園。

在一戶破舊木板屋前的馬路邊,志工章愛玉遇到剛回家的法蒂瑪(Fatimah)和她的兒子。兒子進入還有積水的家,看著空蕩蕩的客廳和滿是污泥的廚房,一臉無奈。法蒂瑪告 訴志工她只帶了三件衣服,在收容中心住了五天,這天聽說水退了,才趕快回來看看,但人到門前,卻沒有勇氣踏進去。

「我什麽都沒有了,我怕一看到家裏的情况,會馬上暈掉!」自外鄉搬來一年多的法蒂瑪,首次遇到如此嚴重的水災。聽著志工念出證嚴上人的慰問,法蒂瑪感動地哭了。雖然五百令 吉的慰問金對她而言,是何等的需要,可是她毫不猶豫地囘捐一百令吉,想幫助其他有需要的鄉民。她說經歷水患,她可以對別人的苦難感同身受,願與其他鄉民共甘苦。

在兩天的發放過程中,不時能看見災民深受水患影響,即使事前做足準備,依舊遇水遭殃。新加坡志工戴明翰分享道:「看到他們的心情還是很樂觀,我覺得這一點就是如何在逆境中 可以保持正向和正念,我覺得很重要,讓我很受用。」

◎ 感恩法親團隊 賑災發放學習多

雖然甘馬挽的水位漸退,但部分地區仍然淹水。原本計畫在甘馬挽進行一整天的挨家挨戶發放,因許多鄉民仍暫居於收容所,因此臨時縮短成半天的發放。

身為領隊也是新加坡分會副執行長的邱建義表示,自己多次參與國際賑災,知道臨時變化在所難免。雖然因緣不具足,無法走入重災區做發放,他感恩志工依然抱持歡喜心,從事理中 體會和學習,與鄰國法親互動中,感受彼此至誠的情誼。

邱建義也非常感恩馬來西亞志工的規劃,讓新加坡慈濟人有此次種福田的機會,並慶幸團隊能夠把握因緣跨國學習,有機會親身瞭解、體會上人對賑災的想法,也把馬來西亞慈濟人謙 卑的精神帶回新加坡與社區志工分享。

啓程返新加坡前,大家虔誠一念祈禱,希望受災的鄉民能早日恢復正常的生活。雖然前來支援只有短短一天半的時間,但這只是一個開始,新加坡慈濟正在籌備賑災募款,希望募集更 多愛心和善款,為鄉民重建家園作一份後盾力量。

圖左 : 歷經近八小時的車程,新加坡團隊克服了雨勢路况,在深夜中趕路,跨海支援彭亨州馬蘭縣(Maran)、登嘉樓州甘馬挽縣(Kemaman)的發放工作。[攝影者:王素真]
圖右 : 受災地區大多數是馬來村莊,因此不諳馬來語的新加坡團隊與馬來西亞團隊,以五人爲一小組,每組中均有通曉馬來語的志工以彌補語言隔閡。[攝影者:王素真]

圖左 : 當慈濟志工遞上慰問金與慰問信時,老婆婆不禁感動落泪,志工及時給予擁抱與安撫。[攝影者:戴明翰]
圖右 : 登嘉樓州甘馬挽是重災區之一,部分低窪地區水位依然高漲未退,導致一些災民無法回家。[攝影者:王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