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歲末感恩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

歲末感恩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

E-mail 列印
北區人文真善美歲末感恩關懷行,於1月24日在萬華靜思堂正式展開。這個歲末年初的聯誼活動,是北區團隊和各區真善美志工共聚一堂,回顧過去一年來的成果與展望未來。

萬華區資深文字志工沈國蘭擔任司儀,她一開場就問大家有沒有回娘家的感覺?來自第一聯區,共有中正、中山、大同、大安、萬華等十五個和氣區志工參與。萬華區團隊主動承攬下 各項功能,如:接待、香積、生活、機動等,以期活動順利進行。

◎ 勤耕社區福田

各社區團隊的時間,由社區團隊窗口各自準備五分鐘內容,來介紹自己社區勤務特色、出班狀況、出班成果及遇到的困難。中正二團隊窗口曾修宜認為,社區團隊跟著北區真善美團隊 方向走,勤務雖多,但成員經常參與聯區出班,增加觀摩學習機會,因此成長快速;此外,站在陪伴新人角度,她認為要讓參與者在出班時受到感動,才會有做下去的動力。

中山三四的志工曾芳榮則表示,目前團隊企編及錄影能力亟待提升,因此下階段將以培養多媒體及科技佈展人才為目標。

萬華三志工洪綺伶則認為,她所屬的團隊雖然人數較少,但透過和萬華其他和氣區的聯合勤務、共同出班,便可相互補位,可說是分組不分心。

各個分享者報告的重點雖然不同,但都以招募新人和提升專業能力為努力方向。

◎ 菩提陪伴新芽 

分功能組座談時,分五大組在五個場地進行,分別是文字組、圖像組、影視組、人文資訊組及行政組。

在文字組討論中,提出了許多問題,資深志工也幫忙一一解惑。剛加入人文真善美的社區志工都提到,希望採訪技巧能夠提升。資深志工朱英彥藉此鼓勵大家要多參加每月文字共修, 從汲取他人經驗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她也鼓勵大家出班前要開編採會議,對要報導主題有所準備,才能應付臨時變化。

萬華的志工王鳳華則分享她如何從零學起,承擔人文真善美的筆耕。她說自己原本不會打字,先從練習敲打靜思語開始訓練自己,到現在出班完兩個鐘頭就可以完成一篇文稿;剛開始 寫稿時,她覺得自己的文稿有點像流水帳,於是就上「慈濟全球資訊網」觀摩其他人的文章。當有志更提醒她文字要多放一些感情時,她便要求自己寫完後將文稿多讀幾遍。她覺得自 己年輕時因為要上班又要帶小孩,個性比較理性;而現在,她反而因為寫作,從文字中找回柔軟的自己。

中山區文字組志工李鴻德建議希望將文稿公開的標準放低,不然花費許多心力寫的文稿最後沒有結果,會讓人沒有成就感;針對李鴻德的提議,資深編輯志工邱蘭嵐做了一些回應。她 認為社區窗口應該要先把關好,在社區就給作者回饋建議,並鼓勵各社區道場舉辦共修,落實基礎教育訓練。

圖像組文發處蕭惠如說:「目前本會在做典藏溯源,五十年來一路走來非常艱辛,圖像很重要,有驅使人心向上的動力,所以更要用心將人事時地物,精實美善記錄精準到位。」

◎ 佛法科學化 

行政組窗口駱純美希望真善美志工能多元發展,教育中心會因應社區需求開課,培育更多的人才,真善美志工是上人傳法和說法者,所以必需每天薰法香才有法源,來傳遞上人的法。 她特別提到,優秀的人才進來,必須透過資深陪伴一、二年,才能舊法新知,因此資深志工要帶動,新芽才能成長。她並期待專題紀錄更趨完整,到了五十周年時自然不用擔心。

宗教處的代表劉秋伶以一張照片,傳達「菩提帶新芽,大家手牽手,圍成一個圓。」的理念和大家共勉。布展是讓一般人接觸慈濟,了解慈濟的重要媒介,因此,上人非常重視佈展。 劉秋伶分享上人去年在高雄靜思堂參觀時提到:「佛法要與科學結合,讓人看到佛法在人間。要將法脈與宗門、人間和佛法完整呈現,展館要呈現『時代見證,人類歷史』的理念。」

駱純美舉例說,目前有一花博設計團隊,運用靜思晨語做背景設計,利用宇宙星空不同,依春、夏、秋、冬及二十四個節氣與大地和上人對話,每天微微改變,呈現不同天象。上人對 此高科技作品非常滿意。

平日各區真善美團隊各自在社區中默默耕耘,透過影像、文字創造出一篇篇大藏經。透過歲末感恩關懷行,志更不僅能共聚一堂交流,同時可以知道慈濟最新的脈動,以及真善美團隊 未來方向及重點。相信各區真善美志工會不斷地在出班中成長,並用最好的作品回饋給社區。

圖左 : 北區真善美團隊功能組及宗教處同仁,參與感恩關懷行。[攝影者:簡嘉池]
圖右 : 北區真善美行政窗口駱純美勉勵真善美志工扮演好傳法者角色。[攝影者:簡嘉池]

圖左 : 各功能組志工分散於不同教室做討論與交流。[攝影者:簡嘉池]
圖右 : 圖像組文發處蕭惠如說:「目前本會在做典藏溯源,五十年來走來都非常艱辛,圖像很重要,有驅使人心向上的動力,所以更要用心將人事時地物,精實美善記錄精準到位。」[攝影者:簡嘉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