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一堂動物啟發的生命教育課

一堂動物啟發的生命教育課

E-mail 列印
「Help to fund our new house and play area,We also need to save our friends who are dying in Taiwan 請資助我們能擁有新的房子和遊樂區,我們還需要拯救我們即將死在台灣的朋友。」

這一塊佇立在屏東科技大學「沙林生命教育館」內的指示標誌,紅毛猩猩的畫像下面的一排字就是這樣告訴全世界的人,台灣當街戕害野生動物,強迫動物從事非人道的表演工作, 以換取報酬;早期台灣社會對野生動物的戕害變成國際上廣為流傳的可恥標記,它意味著野蠻和漠視野生動物保育工作。屏東科技大學的裴家騏教授在台灣從事保育工作後,曾遠赴英 國澄清台灣保育工作的努力成果,試圖洗刷野蠻的污名。

◎友愛與互助

2015年1月18日高雄苓雅文化、市府兩個社區的親子成長班戶外教學,今天要來一趟生命教育之旅,告訴學員尊重生命即使是不同物種也應該愛護他們。在學員長楊明珠師姊及 隊輔媽媽們的帶領下,親子班學員、 家長及慈濟志工搭乘五部遊覽車來到位於屏東科技大學的「沙林生命教育館」,參觀「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導覽解說員首先告訴大家注 意事項1.全程戴起口罩,目的是為了避免將細菌傳染給園內的動物或被動物感染、2.不可撐傘、不許拍照為的是避免引起動物情緒驚慌、3.不要餵食動物、4.儘量壓低聲音以 免動物受驚。

大家分成兩組,一組人在生命教育館旁邊草地,工作人員放置許多黃色乒乓球象徵原野中的食物,小朋友和家長一起撿拾到自己小隊內的紙盒中,並挑出有標示有毒的乒乓球,這個活 動告訴小朋友們台灣黑鷲等猛禽類急速消失的原因,也讓小朋友對動物保育問題先有一個概念。

另一組學員和家長則再分成幾個小組入園參觀,導覽員在台灣獼猴區告訴大家,這裡的獼猴不是被棄養就是受傷的,牠們回到野放地區將無法生存,在獼猴的領域牠們會受到同類霸凌 或因為圈養太久已經忘記動物本能而無法生存,動物入園後經過三個月隔離檢疫,有的經園區一段時間訓練後再野放,有的已經不適合再野放必須在園區終老。

解說員陳統結先生為大家介紹各類保育動物的產地與故事,原來,陸龜的食物必須掛在會旋轉的塑膠管旋轉架上,一面走一面吃。而長臂猿球球的主人住在台北,他知道自己年紀老 了,能照顧球球的時間不多了,所以將牠送到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並且捐款給中心,每年他還會到中心來探望球球,回想剛送來時主人和牠依依不捨的聚了一個多小時,主人離 開後球球一個多月不吃不喝,收容中心無計可施,突然想到它剛來時有看到一隻小鴨,所以將小鴨讓牠抱著作伴,球球才漸漸適應環境淡化對主人的思念,一直到到現在小鴨已長大成 雪白的大鴨子,和球球居住在同一個欄舍內,牠經常蹲在球球的身邊。這個「球球與小鴨鴨」的故事讓小朋友上一寶貴的一堂課,其實,動物也和人一樣相處時間久也知道感念主人的 照料,而不同種類動物之間也知道友愛與互助。

◎珍惜得來不易的糧食

人類不可逆天而為,台南有一家動物繁殖場故意安排獅子和老虎交配,生下了三隻小動物,也就是「彪」也有人稱牠為獅虎,因為主人欠缺養育及繁殖知識因此其中一隻出生時就當場 往生,另兩隻出生三天後經由政府接收送來收容中心,又有一隻三天後也往生了,留下來的一隻器官發育不全後腿無法站立,若非收容中心全力照顧根本無法存活到今日,解說員語重 心長的告訴學員及家屬,人類自以為聰明,只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任意破壞其他物種生存法則,這一隻「彪」就註定這一生這樣悲慘的命運,。希望學員尊重生命,就是這一堂生 命教育的真正意義。

下午DIY的時刻;由「沙林生命教育館」工作人員分組教導小朋友們為動物做點心,熊熊鼻子特別靈又喜歡蜂蜜、香草類、高纖維類餅乾,工作人員教小朋友用厚紙板層層裹包、綁 紮、餵食時讓熊熊去層層剝開,好玩又讓動物感覺食物得來不易,喚醒動物本能,靈長類比如獼猴、紅毛猩猩、長臂猿活潑又有私領域不容侵入特性,工作人員告訴小朋友,點心類食 物不可以直接餵食,必須和這些圈養的動物玩遊戲,放入特殊容器或將食物另行包紮,也有的是在藏在籠子的某個地方,讓他們去尋找覓食。藉由這個課程與親自餵食,讓小朋友體會 和尊重不同物種生存環境和本能。 林宇駿小朋友說:「看到很多動物因環境被破壞,被收留很可憐,我們要多做善事,不要隨便棄養動物。自己也體悟;人為的破壞製造有毒的對身體不好的東西會影響下一代。」

家長李冠明分享:「很高興和孩子今天參加這個活動,在這裡看到很多動物的保護特區,很多被棄養的動物,工作人員很用心地照顧,讓動物在這裡快樂的生活下去,帶小朋友來這裡 讓小朋友了解動物是需要我們去保護照顧的,不要喜歡時就養,不喜歡就丟棄,這對大自然是很傷害的。」小朋友玩得很高興,解說人員將今天的保育中心思想讓小朋友寓教於樂,不 是填鴨式的灌輸的教育方式。尤在靜態聽診教學方面,讓親子之間彼此能聽到對方呼吸的聲音,及對自己生命的體驗。女兒李欣霈也說:「有些動物的主人一開始就養,後來覺得麻煩 就將牠們棄養,能被收容就感覺牠們很幸運,今天才了解保護生態的重要性。」

◎體驗互動學習愛護

午餐時刻在屏東科技大學樹林下的草坪上,負責生活組的慈濟志工,早已排好小圓桌供大家用餐,香積志工一大早就到高雄靜思堂,將前一天準備好的食材由主廚吳党良、呂清潭兩位 師兄、李陳素美師姊,帶領著香積組煮好後再由機動組志工載到用餐地點。吳党良師兄分享:「湯料我們是用歡喜心加愛心去煮的才會好吃,有心就是專業;有心就是內行。我們互 愛、和氣合作,大家作不請之師來做,也不計較誰做多,誰做少,讓小朋友吃得高興我們就快樂。」

學員長楊明珠對今天的活動有感而發:「親子班開始至今每年都有戶外教學,每次的選擇也不一樣,這次選擇在屏東科技大學的沙林生命教育館,是希望給孩子們對生命的體驗有更深 的認識。」現在的孩子對愛心比較欠缺,有些不是土生土長的動物遠渡重洋卻又被人類拋棄,所有的動物都有靈性,我們怎麼去和牠們互動、愛護牠、也讓孩子知道被遺棄得感覺與感 受,因為動物讓孩子體驗自己和親人的互動,藉由此次的戶外教學也讓孩子體驗如何愛護動物。

圖左 : 「請資助我們能擁有新的房子和遊樂區,我們還需要拯救我們即將死在台灣的朋友。」這一塊佇立在屏東科技大學的牌子提醒著大家參觀者對動物保育的覺醒。[攝影者:莊金陽]
圖右 : 解說員告訴學員及家長在這裏的台灣獼猴都有一段淒涼的往事,也告訴學員獼猴的行為語言。[攝影者:莊金陽]

圖左 : 2015年1月18日高雄苓雅文化、市府兩個社區的親子成長班戶外教學,今天要來一趟生命教育之旅,告訴學員尊重生命即使是不同物種也應該愛護他們。[攝影者:莊金陽]
圖右 : 薄薄的蜂蜜加上香草植物還有好多層的包裹,由工作人員謹慎地丟入欄舍內熊熊要花上好一陣子的時間才能打開,讓學員體會動物不僅餵養還要製造不同的情境和醒動物本能。[攝影者:莊金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