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南 緬懷菩薩身影 如母亦如師

緬懷菩薩身影 如母亦如師

E-mail 列印
2014年終將盡,臺南市東二社區讀書會導讀《佛遺教經》進度超前,故有多餘的時間安排「社區萬花筒」單元分享,有人品典範、讀書會心得報告、法親關懷……藉由分享,增進 法親、社區會眾彼此之間的感情,與更深一層對慈濟的認識。

◎人雖不在 精神永在

在2014年12月23日東二社區讀書會上,培訓幹事張秀梅分享「願力與承擔」。想當初能與資深委員胡曾麗容如母亦如師般的情誼,她深感榮幸!今感念麗容師姊的用心帶領, 希望將這份愛傳承下去。

已故胡曾麗容一直以來,在早期被慈濟人尊稱為胡媽媽,張秀梅是她一手帶出來的慈濟委員。在最近一次的培訓花蓮尋根之旅,秀梅有意想去看看住院中的胡媽媽,只因課程排得很緊 時間上不容許,故沒見到胡媽媽最後一面而感到遺憾!

秀梅不捨之情溢於言表,「當時如果不是胡媽媽不厭其煩的接引,我就不可能站在這裡跟大家分享。」憶起這段往事,秀梅感激在心……。

還記得在1993年,慈濟為了尼泊爾水災動員募款,準備舉辦一場大型的義賣會,胡媽媽說:「這次義賣所需的海報,就由妳來寫好了。」秀梅遲疑了一下說:「海報製作,至少也 要有美工的基礎才行,我又沒寫過,我不會寫啊!」但是胡媽媽還是信心滿滿的說:「會啦!妳會寫啦!」胡媽媽託付重任給她,她又不好意思推託,於是就承擔下來了。

秀梅回去後,馬上去買麥克筆、邊看教學錄影帶;一個星期過去了,卻寫不出什麼名堂來,對自己寫的字不滿意,所以又打電話去找胡媽媽,結果得到的回答是:「會啦!你會寫 啦!」秀梅當下告訴自己,這是一個學習的好機會,要勇於承擔才行。

某天中午,秀梅吃完飯後跑到胡媽媽家,剛好看到屋內一堆人在開會,胡媽媽立刻向她打招呼說:「來來來,我正要找妳呢!」秀梅心想,該不會是已經找到可以寫海報的人了?

「來!這是我們這次義賣會要賣東西的攤位名稱,全部都在這裡了。」

秀梅眼睛一亮:「哇!100多張吔!」眼看胡媽媽繼續忙著開會,實在不便打擾,只好默默地把資料帶回家。當初她還不清楚什麼是「菩薩大招生」,也不曉得什麼是「發心立 願」,只知要勇於承擔;就算出錢請人家幫忙寫,也要把任務完成。後來想想,其實這就是「發心立願」的開始。

她試著自己寫,也嘗試找人幫忙寫。有一回,她去美術社買紙張,美術社的老闆娘問她:「妳幹嘛買這些東西?」

秀梅邊挑紙、邊回答說:「就因為慈濟的義賣會即將啟動,需要寫很多的海報。」並順口請問老闆娘,「有沒有人願意幫忙寫的?花錢也沒關係。」

這時剛好走進一位客人,老闆娘忙著招呼,忙完之後轉過頭來對秀梅說:「這位學生就是剛從臺南家專美工科畢業的,現在還沒找到工作,妳可以問問她是否願意幫你寫。」

秀梅感動地說:「那時,我真的好高興、好高興!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好像菩薩從天而降,那位學生竟然主動要幫我寫了。這事證明上人說的話:『有願就有 力』,當下我就是發了一個好願,一定要勇於承擔完成胡媽媽委託的任務,而那股願力很快就能實現了。」

「在慈濟共事,不只要會看、還要會做;有做才會有所得,而每一次的承擔都是學習的機會。」身為培訓幹事的秀梅,語重心長地呼籲剛受證的委員們,要勇於承擔、樂於配合。慈濟 事很多,必須有人勇敢出來承擔,也必須有人樂意出來配合;因為「天下事一人做不完,天下米一人吃不完」,所以不用煩惱,做就對了。

上人常講:「要多用心!」秀梅認為,凡事「多用心」就不容易出錯,在分享的同時更不忘鼓勵新委員:「要顧好自己的初發心,恆持剎那一念心,要勇於承擔才會成長。心放平了, 一切都會風平浪靜;心放正了,一切都會一帆風順。」

◎成長班助成長 讀書會開智慧

在2014年度最後一次的社區讀書會上,分享者是來自大陸福建省福州人,也是入住臺灣的新住民林燕芳。因緣來自職場老闆的介紹,讓她及小孩參加親子成長班。她說:「起初是 我比孩子更期待去上課,兒子較被動,每次都是我強迫他去的。」

但是三、四年下來,兒子上成長班已變成一種習慣,而且上課從不缺席。去年社區歲末祝福時,她就帶著兒子一同參與「一念之間」手語演繹。

燕芳表示:「兒子參加表演後,心念有了轉變,喜歡慈濟這個團體,也主動想去親子成長班,它是一處讓家長和小孩一起成長的好地方,學到很多身為父母如何跟孩子相處之道。像慈 濟這麼好的團體,應該讓孩子多接觸,孩子自然不會變壞。」所以,只要沒有上班或假日有空的話,她都會帶著兒子參加活動,就連她上見習課時也會將兒子帶去,「我在前面上課, 他就在後面安靜地陪我上課。」

有一次,她聽到一句好話:「讓父母安心的孩子最有福!」她馬上告訴兒子:「你看你能來這邊,又讓媽媽能安心的上課,你就是最有福的孩子。」兒子聽了很高興。

有時候,兒子有剩餘的一、兩塊零用錢,他就會直接投到竹筒裡,她鼓勵兒子說:「兒子啊!很感恩你喲!感恩你的愛心付出。」可見兒子在無形中也會受到慈濟人文的潛移默化。

燕芳從見習課開始了解慈濟的由來、慈濟的故事,「剛開始我聽不太懂,後來聽說社區有讀書會就很想來看看,第一次是我大嫂錦蓮師姊陪我來的,而且她還買了《佛遺教經》這本書 跟我結緣,我很感恩她的陪伴。」

在未參加讀書會前,燕芳總覺得佛法是很艱深、很難懂的;經過師兄、師姊的導讀,以及上人的開示內容,令她發覺佛法沒有想像中的困難。「以前,我的習氣很重,常常以自我為中 心,遇到不如意的事就會抱怨、會爭吵,弄得家裡氣氛很不好。又凡事看不開,把事情都困在心裡面,由於這邊沒有朋友可以訴苦,又不敢跟家人說,我的心實在很苦。」回顧以往, 燕芳似有滿腹的委曲。但自從接觸慈濟,讓她看到世界上還有許多的苦難,連醫療都很缺乏的地方;反觀自己,雖然經濟不是很富裕,但是能住在臺灣這麼好的地方,在她內心已經很 滿足、很幸福了!

◎緬懷菩薩身影 法親關懷

為緬懷組內剛過世的徐漢民師兄,遂以他的影片回顧帶,讓與會者都能看到他過去做慈濟的身影。

徐師兄生前得好人緣,往生那天及告別式當天,全組總動員參與助念關懷。「我們就把他當成家人一樣在祝福他,他也非常輕安自在,非常隨緣。」身為隊長的蔡長富對他特別有感 情,今(12/30)利用讀書會的時間,特地帶著徐師兄的兒子徐瑞鴻、徐瑞亨來跟大家道感恩!

瑞鴻曾經參與見習、培訓,後來因為工作必須飛到美國,因而中斷參與慈濟的活動。他與弟弟瑞亨抱著感恩心來跟大家說謝謝!瑞鴻哽咽地說:「爸爸的突然往生,當我從新竹趕到醫 院時,師兄、師姊已經在身旁陪伴,一路送爸爸到助念室;一直到整個過程結束都還是師兄、師姊在陪伴,在我們內心真的很感動!」

這些年來,瑞鴻始終覺得「慈濟」一直都與他同在,只是沒有機會真正用心去體會。然而經過這次的事情,他終於發現:「陪伴的力量很大!當我們在很驚慌、很難過的時候,最需要 的就是法親的陪伴,還跟我們說:『要節哀啊!我們不是在辦喪事,而是在辦一場佛事。』總是說一些令人感到安慰的話,陪我們走過悲傷……」

◎一切隨緣 輕安自在

想起父親生前常跟兒子講的:「心寬念純、一切隨緣、輕安自在。」如今讓兒子體會更深,「希望爸爸好好往生,乘願再來!」瑞鴻說出心中的感動:「其實那個哀傷是有的,但是因 為有法親的陪伴讓我們不再那麼悲傷,應該是抱著歡喜心去圓滿爸爸的後事。」

瑞鴻表示,「爸爸加入慈濟之後,這幾年來他的身體因為洗腎越來越不好;而他的觀念卻一直在變、一直在改。爸爸常說上人教他的『心寬念純,輕安自在』,其實他是在交待後事, 已經跟我們講過很多次了,他可能預知自己即將步入死亡的感覺。

當他在講『後事』的時候,原先的敘述比較複雜,可是越後面就越簡單;甚至到後來沒有太多的繁文縟節、沒有太多的牽掛,真正用『一切隨緣、輕安自在』的心去圓滿他的身後事。 在我爸爸的身上讓我學到,要用這樣的態度來看待生命、去面對人生,這是爸爸給我們最好的學習。」

瑞亨則表示,他感受到爸爸的智慧與豁達:「爸爸沒有讓我們按照習俗辦理後事,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就不會哀傷,反而讓我們更有心情去懷念他,而沒有感覺遺憾!」

漢民師兄雖然已經往生,但他的精神常在法親心中,難得他與慈濟的因緣沒有間斷,瑞鴻、瑞亨兩兄弟希望不辜負爸爸的心意,發願要走入慈濟菩薩道一起精進。

圖左 : 來自大陸福建省的新住民林燕芳,分享她在上見習課時也將兒子帶去;她在前面上課,兒子在後面安靜地陪她上課。[攝影者:李一平]
圖右 : 徐漢民的兒子(臺前右邊兩位)特地來向法親們道感恩!在他們最需要的時候有法親的陪伴。[攝影者:李一平]
圖 : 培訓幹事張秀梅(左前方站立者)分享「願力與承擔」,感念已故胡媽媽的用心帶領,希望將這份愛傳承下去。[攝影者:李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