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2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歡喜承擔 四十年慈濟行

歡喜承擔 四十年慈濟行

E-mail 列印
從年輕一頭黑髮,到現在兩鬢霜白,四十年的歲月,林慧美在慈濟的腳步未曾停歇;2010年銀行退休後,深覺「時日已過,命亦隨減」,更是加快腳步。現在她除了「做慈濟」, 還是「慈濟」﹗

◎90號慈濟因緣

1947年生於花蓮,身為長女的林慧美,下有二弟一妹,父親喜愛喝酒,是酒廠的鍋爐技工,母親是家庭主婦。

臺灣早年,社會福利尚未完善,街頭常見乞丐。每次乞丐來乞討,慧美的媽媽就在米甕裡掏了好幾杯白米來佈施;媽媽的身教,讓慧美從小就有「不忍他人苦」的慈悲心。

1967年,媽媽參加慈濟會員捐款;1976年,結婚五年、二十九歲的林慧美,也常常為父母植福交善款。「妳這麼年輕就知道要做好事,我帶妳去精舍拜拜並認識上人。」來收 善款的七號慈濟委員陳阿玉很高興,找一個假日就帶林慧美去見證嚴上人。

「我要如何幫上人?」慧美驚訝一位瘦弱出家人,要自力更生維持生活,還要做濟世救人的工作,感動的眼淚不自覺流下,之後假日常常去精舍幫忙做嬰兒尿布和蠟燭等。

半年後,證嚴上人要林慧美出來做委員。委員編號九十的林慧美開始承擔訪視,並在每月的全省委員聯誼會時,和上人一起開會討論個案補助情形。

1977年冬天。「天氣越來越冷了,師父們穿的衣服很單薄,我們來買好的羊毛布料送去精舍如何?」當年靜思精舍只有五位出家眾,生活很刻苦。慧美和在花蓮縣政府上班的李惠 瑩(法號靜淇)商議買了一綑黑色羊毛布,兩人搭計程車送進精舍給上人。

上人看到布匹後,很感謝說:「我們夠穿了,照顧戶也很冷,我們發放的錢不夠,趕快把布退還換現金拿來。」上人不為己,心心念念是照顧戶的飢寒,這大愛情操讓慧美和靜淇很感 動,但又不捨上人受寒凍,因此兩人流著淚將布匹帶走……

◎第五組的故事

早期花蓮慈濟委員不到一百人,編七組志工。1981年,林慧美從林碧玉手中承接第五組組長,且組長一做就是二十八年。之後落實社區,仍然繼續承擔組長和訪視幹部,林慧美表 示:「我就是喜歡承擔責任。」

早期第五組組員分散在光復、鳳林、吉安和花蓮美崙。「當時人少,但大家很合作。慈濟有活動,我若上班無法請假,除了打電話找人,也用電話來『搖控』分配工作,交待的事,大 家都做得很好。」林慧美回首當年,臉上泛起笑意,「有時候助唸時間太晚找不到人,常被人笑說是『漏屎組』……」

曾是第五組的張芳如,說起慧美的好,像如數家珍般道:「慧美個性好、對人說話聲色柔和、做事負責慢慢來不緊張、凡事以身作則、關心每一位組員……」

靜淇也說:「慧美溫柔婉約,心地很好,看到可憐的個案就哭,曾經皮包有多少錢就掏出來。她也是很『雞婆』(熱心)的人,常做不請之師。」靜淇回憶當年,林碧玉當第五組組長 時,常帶大家上山下海去看個案。「看個案時慧美心思很細膩,觀察入微。」

有一天,大家帶便當到山上看一位可憐的獨居老人,下山天已黑了,螢火蟲四處飛舞,林慧美心有感觸,就向上人報告那次訪視的感動。上人說:「既然那麼感動,就把它寫下來。」 當林慧美寫好記錄和靜淇一起呈給上人看時,上人笑了,「這好像在記流水帳,一點都不生動。靜淇,妳來寫看看!」就這樣成就了靜淇在慈濟的筆耕之路。

◎病房膚慰病苦

1986年,花蓮慈濟醫院啟業後,慧美的腳步走入病房膚慰病苦。

那是一個冬夜,慧美兒子的高中同學從花蓮搭火車要回鄉下的家,途中意外掉落鐵軌外昏迷,翌日天亮始被人發現送到花蓮某家醫院急救。

林慧美獲悉,下班後趕去探視關懷。年輕男孩昏迷二十幾天後,醫生和家人準備放棄了,慧美不捨孩子正值青春年華,對家屬說:「我們不要放棄,把孩子轉送慈濟醫院,或許會有一 線希望。」

經慈濟醫院神經外科陳瑞章醫師搶救下,男孩生命跡象穩定下來,在轉入普通病房後,慧美天天在他耳邊說一句「靜思語」;一個月後,男孩醒了;再經半年復健,恢愎記憶並回學校 讀書。如今這位男孩已成家立業,他和他的家人到現在仍很感恩林慧美的「救命」之恩。

再說,1991年前後的幾年間,每星期六下午,林慧美和幾位志工將慈濟醫院六東病房佛堂內的「活動佛堂」推到病房外的一處空間,排好椅子,邀請各病房病人和家屬一起來唸佛 供修。

那時,慧美敲著木魚和地鐘,帶領大家唱頌「南無觀世音菩薩」靜心之後,再和大家分享上人的開示法語和靜思好話。

活動中,也帶動唱慈濟歌曲、比手語;病人和家屬也來說說話,傾吐心中的煩憂。在這樣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有病人心結打開,也有人笑了。

這病房共修活動,後來因病房擴建整修就結束了。

◎慈育隊話慈濟

「有做就要分享。花蓮做那麼多沒分享,誰會知道?趕快去說、去分享。」有一天,上人對林慧美說。

為此林慧美籌組成立「慈育隊」,請大家來學說話、分享慈濟事。此後慈育隊承擔花蓮慈濟醫院建院初期,為來自全省的「慈濟列車」會眾,介紹說慈濟。

1993年,為接引社區會眾,慧美在社區帶動家庭讀書會,讀《靜思語》、《三十七助道品》和《慈濟月刊》,也舉辦慈濟茶會,讓許多人走進慈濟隊伍中。

同年,慈濟骨髓資料庫成立。有一次花蓮要辦大型骨髓捐贈驗血活動,承擔骨捐小組長的林慧美,利用上班前、各學校朝會時間,穿著慈濟制服向學校師生宣導「救人一命,無損己 身」;晚上下班後,再換上慈濟制服趕去軍中宣導。

這期間,也去人潮較多的花蓮遠東、三商百貨和麥當勞、頂呱呱速食店宣導骨捐驗血活動。要去商場宣導的前一晚,林慧美在煮晚餐時,一隻腳不慎被熱湯燙傷,第二天,慧美腳裹著 紗布、忍著腳痛還是出門去宣導。

「那時慧美走路很困難,我扶著她上樓去找百貨公司經理宣導說明。」一起去宣導的慈濟志工吳蓮英說起當年事仍然淚光閃閃。當時二家百貨公司的經理被林慧美的精神感動,都表 示:「明天我們一定會去參加驗血活動。」

◎月眉山上送暖

四十年來,一路堅持用心在做慈善訪視的林慧美,面對無數孤苦老人和貧困、破碎的家庭,她總是不辭勞苦地爬山涉水、一趟趟走訪,務必「及時送愛」來解決案家的困難。

1990年6月,歐菲莉颱風重創花蓮,當時住在壽豐鄉月眉山上一位老榮民的房子被吹垮了。

林慧美接到通知,就和志工們一早開車上山去訪視。因前一天下過一場雨,崎嶇山路泥濘難行,岔路又多,車子在荒山野外繞來繞去,近中午才找到案家。

案主曾老先生單身一人,三十幾年來無水、無電,以接雨水維生,房屋是竹片簡單搭起來,經不起颱風吹襲已無法住人。而山上溼氣重,案主患有腳痛風,無法走路下山買東西。經評 估後,除了為其建水泥板房屋,還挖水井,並向電力公司申請電源。

「謝謝慈濟,謝謝你們……」新居落成時,老先生第一次按下電源開關,看到電燈亮起來時,老先生流下高興的眼淚。

此後,慧美下班後,常常帶米糧、日用品和熬煮好的養生湯給他調補身體。這個案關懷六年,老先生就往生了。

世間苦難偏多,說到悲苦的個案,林慧美仍會難過掉淚。為了傳承訪視經驗和技巧,慧美每次帶著訪視新手一起去看個案。

今年受證委員的鍾美玉說:「慧美很讚!凡事她都是身體力行,而不是只用『說』的。她看個案認真又細心,她會耐心教你,並從頭逐條的告訴你如何寫個案本,就像媽媽在帶女兒一 樣。」

◎做別人的貴人

林慧美對照顧戶用心關懷,在慈濟法親之間,她也是許多人生命中的貴人。

住在鳳林的林月華,二十多年前,先生因意外受傷無法工作,之後她又患紅斑性狼瘡全身疼痛;在面臨人生困境和病痛折磨時,慧美一直去陪伴關懷、幫助她,並鼓勵她做慈濟,讓她 走出生命的谷底站起來。林月華常心存感恩說:「這二十幾年我一路走來,慧美對我的關懷一直沒有改變。」

慮艇師姊的先生往生時,孩子尚小,在人生最無助時,林慧美第一時間去陪伴關懷、助唸;之後慧美特地向銀行請假,再度陪著中年的慮艇師姊去找工作。二十幾年過去了,這份誠之 情誼至今仍然濃郁,讓慮艇又感恩又感動,常對人說:「慧美是我生命中的貴人。」

再說,早期第五組的老委員,有人連「身後事」都重託給林慧美。已往生多年的邱近妹生前對林慧美交待說:「我往生時,要幫我穿慈濟旗袍,用簡單佛教儀式……」;老委員陳誘雲 臨終前也對慧美說:「要幫我請法師來唸《地藏經》,也請我家人要吃素……」

視慈濟法親如家人的林慧美,過去如此,現在也是如此啊!

◎讀書會傳法愛

2011年至今,慈濟在各社區推動《法譬如水》、《無量義經》、《佛遺教經》讀書會,承擔法繹種子的林慧美,除了花蓮,也到三十幾公里外的鳳林導讀;並為鳳林、花蓮環保志 工辦《靜思語》讀書會來帶動做環保,其中也有她耐心陪伴的戒酒個案。

為了帶讀書會,原本對電腦「簡報」一竅不通的的慧美,以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向年輕志工請教學習。雖然有公版資料,為了更生活化、淺顯易懂,她事前勤讀上人的書,也從上人 開示的影片中找資料,做好「簡報」功課。

三年來,不論寒冬、烈日或刮風下雨,只因為「歡喜分享上人的法給大家」,林慧美來回奔馳在臺九線,緊握汽車方向盤的手不曾鬆懈過。

「環保志工也要有上人的法來增長慧命啊!」慧美說。常有年長環保志工在讀書會分享說:「老師,妳說的我很喜歡聽,我都聽懂了。」住鳳林的阿香患憂鬱症,來讀《靜思語》後, 心結打開了,覺得自己很幸福;照顧戶何先生來讀書、做環保後,也茹素、戒煙酒;更生人孫先生學會口說好話,常說:「好事多做,壞的不要做。」

◎薰法自度度人

2013年8月開始,林慧美清晨四點即起,不論下雨或寒風刺骨,或前一晚忙慈濟事到深夜,慧美仍然克服萬難,天天「晨鐘起,薰法香」,也帶動影響很多人來花蓮環保教育站聞 法。

每天「晨語」結束,不論只有幾個人留下來,林慧美都堅持為大家做十分鐘分享。每天也來聞法的鄭怡慧說:「慧美是法繹種子,頭腦清晰,上人說過的話,經她再說一遍,就更清楚 入心了。」

「過去曾經怨嘆先生木訥老實、不體貼,假日不會帶家人出去走走。」薰法香後放下執著,看到也是銀行退休的先生在菜園裡揮汗耕耘出一片翠綠的菜蔬,讓慧美在為家人煮早晚餐時可以下鍋,她體悟這就是「幸福」﹗

有傳統婦女美德的林慧美,家裡一直是三代同堂;過去孝順公婆,現在則是體貼照顧兒媳和孫輩。幾十年來她兼顧好家庭、事業和慈濟志業,工作再忙再累,慈濟事她絕不放棄。

「媽媽每天薰法香回來,或忙慈濟事再累,一定會趕回家為家人煮早餐和晚餐。雖然很心疼媽媽每天這麼辛苦勞累,但媽媽歡喜做慈濟的心,家人都很支持。」林慧美的小兒子說。

在慈濟路上,林慧美緊跟上人的腳步,上人說什麼,她永遠都是「去做就對了」﹗

圖左 : 顧家的林慧美,每天薰法香回來,或忙慈濟事再累,一定會趕回家為家人煮早餐和晚餐。[攝影者:王鳳娥]
圖右 : 2013年8月開始,林慧美清晨四點即起,不論下雨或寒風刺骨,或前一晚忙慈濟事到深夜,林慧美(前排左)仍然克服萬難,天天「晨鐘起,薰法香」。[攝影者:羅明道]

圖左 : 用心做慈善訪視的林慧美(右一),面對無數孤苦老人和貧困家庭,她總是及時送愛來解決案家的困難,圖為送冬令物資給照顧戶。[攝影者:邱繼清]
圖右 : 林慧美在為環保志工舉辦的《靜思語》讀書會中,除了帶大家讀書,也分享上人的法給大家。[攝影者:王鳳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