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2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南 安寧服務啟悲心 慈濟善愛增智慧

安寧服務啟悲心 慈濟善愛增智慧

E-mail 列印
從事看護工作的張粟茹,每星期固定兩天會到醫院當志工,服務安寧病房的病患,為他們按摩舒筋、減緩疼痛,幫病患剪頭髮、清潔身體、擦澡淋浴、處理大小便等。這些事跟醫院裡 的看護工作很像,不過當看護有薪水可領,當醫院志工卻「沒錢賺」,為何張粟茹一做就是五年多,而且做得滿心喜悅?

◎單純一念心 只為拔病苦

「石董仔!你什麼時候要開工廠?(臺語)」看到她正認真地編織時下流行的橡皮筋飾品,張粟茹以輕鬆詼諧的口吻向她打招呼,對方也不忘開她玩笑,「我若做董仔,那妳就是張經 理囉!(臺語)」倆人你一言我一句的對答,引來在場的人開懷大笑。

這樣的對話輕鬆自若,卻不是在一般的場合,而是在醫院的安寧病房。「能幫多少就幫多少,針對每個人不同的特質,講講笑話逗他們開心,讓全身細胞都跟著活躍起來,多一分快樂 就能減少一分病苦。」張粟茹總是用心減輕安寧病患心裡的苦。

2009年,粟茹因從事蝶古巴特、芳香教學,在一位老師接引下,進入安寧病房服務,當時只有她一位安寧志工,醫院屬於區域醫院,有關安寧照護資訊幾乎沒有,服務了一年七個 月後,感覺自己在這領域所知有限,像是告知病患病情的技巧、怎樣與癌末患者溝通?癌末家屬悲傷的輔導、病患與家屬的心靈對話、癌末病患的宗教需求、病患的翻身擺位、如何談 生死?什麼叫安寧緩和醫療?全身插滿針管該如何洗澡?如何餵食才不會噎到?諸多專業問題與太多的小細節,自己完全不懂。

為了更能同理病患和家屬的心情及協助他們得到更好的照顧,每個星期三下午,她開車到高雄「張啟華藝術基金會」,聆聽長達三小時,許禮安醫師專業的安寧照護課程。更不定期利 用周六、日兩天前往台北專門訓練安寧志工「蓮花基金會」學習相關技巧與知識。為了省下北上的交通及住宿費用,她選擇最便宜的大眾私人客運,夜宿在姊姊家,隔天再搭車返回台 南。兩年下來的課程與交通、食宿費用難以估計,朋友笑她傻,「何苦花錢南北奔波?」她肯定地說:「能幫助更多的癌末病患減輕病痛,花錢是值得的,況且專業的知識學會了就是 自己的,自己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病房中 示現說法

她回憶第一次看到安寧病患時的樣貌,不捨之情油然而起,至今她仍無法忘記,一位罹患乳癌的媽媽骨瘦如柴,癌細胞擴散到手臂,稍一觸碰就疼痛難耐。粟茹本是好意,想為她按摩 減輕疼痛,孝順的兩個兒子基於保護媽媽的心,不讓她靠近。經過一番溝通才逐漸放下戒備的心,讓粟茹為媽媽按摩,陪伴一段時間後,媽媽仍敵不過病魔的摧毀往生了。栗茹不但前 往祭拜,事後還持續關懷兩位兒子,如同家人般溫馨陪伴。

另一位三十二歲的年輕女孩,從其它醫院轉來粟茹服務的醫院,病情時好時壞,來來回回轉診七個多月。因肺癌細胞擴散到全身,不定時會長出如拳頭大的腫瘤。有次,腫瘤長在頭 上,因腫脹導致破裂,必須把頭髮剪掉。粟茹憋住氣息,全神貫注,深怕一不小心把腫瘤刺破,造成更大的傷害,足足花了一個半鐘頭的時間才剪好。

這女孩個性樂觀、開朗,粟茹常逗她開心,兩人互動如同姊妹情誼。剪頭髮的畫面她也不忌諱公開,反而希望更多人看到,以她為鑑,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2015年1月5日,女 孩安詳往生了,粟茹即使有再多的不捨,也衷心的祝福她!

當時安寧病房志工極少,更沒有男性志工,她剛好遇到一位男性街友,生活無法自理,長達一個月沒洗澡,衣服、床、拖鞋都沾滿污穢物,一股異味直衝腦際。粟茹二話不說也不忌諱 性別,到護理站拿清洗用品幫他洗澡。拖鞋沾粘的污穢物因長時間累積,無法用水沖乾淨,粟茹只好拿起刷馬桶的大刷子用力地刷洗,終於,讓街友不只有清爽潔淨的身體,也有一雙 乾淨的拖鞋。

另一位病患吳媽媽,沒有女兒,兒子平時以打零工為生。她長達一個月沒洗澡,身體發出異味,又不好意思讓兒子幫她洗,粟茹問:「那我幫妳洗,好不好?」她靦腆地說:「妳要幫 我洗可以,但一定要拿錢喔!」粟茹回她,志工是絕不收錢的。但她執意若不收錢就不讓粟茹洗,粟茹只好以智慧緩和她的堅持,先答應她收下,再交由社工人員處理。

過了五個多月後,吳媽媽走了,兒子沒有能力為媽媽處理後事,粟茹和好友一起幫他們募集善款交給兒子,告訴他:「將來有能力,也要把這份善心傳下去。」兒子感激粟茹的協助, 圓滿媽媽的後事。

既然在安寧病房服務,不論做什麼,粟茹心裡都覺得是志工本分事,然而在病患心裡卻不這麼認為。

一位曾在日本服務的臺灣醫生因病住入腫瘤病房,意識清楚,為人客氣有禮,由一位外勞照顧;卻因媳婦交代看護,如果尿布沒有解大便就不要更換,因有導尿管不會尿濕尿布,但 是,長時間包縛著難免產生異味,粟茹馬上為他擦澡並換上乾淨的尿布,老人家因而能舒服地睡一夜好覺。

事隔一個多月,醫院正熱鬧的舉辦護士節慶祝活動,此時,醫生的兒子手提著一份禮物特別來向粟茹道謝,「這是爸爸臨終前特別交代的,感謝你在爸爸住院期間對他細心的服務。」

歷歷的回憶,滿滿的感動,在粟茹心裡久久迴盪,唯有祝福,還是祝福老人家乘願再來當個大醫王。

當生命走到終點時,唯有放下才能輕安自在。一般人的迷思總覺得住進安寧病房一定是不好的,粟茹說:「其實,住在安寧病房會有更好、更完整的照護團隊。」為了讓癌末病患輕安 自在,粟茹會為他們先擦澡,換上乾淨的衣服穿戴整齊,在病患耳邊輕聲細語的說:「你的病都好了,不用擔心,安心地走吧!」

◎因緣深不怕來得晚

1994年粟茹就看過慈濟節目,也聽過早期錄音帶「渡」,2001年她收看大愛台《草山春暉》及《大愛的孩子》等多部真實人生的大愛劇場,劇中全家和樂、孝順父母,讓她反 觀自省,用心體會別人是如何改變自己?思考自己也能像劇中人物一樣嗎?奈何因緣一直不具足,光陰似水流失無聲無息,經過多年,她仍無因緣走進慈濟。

粟茹的頸椎、腰椎嚴重到手腳酸麻,無法工作、睡覺,2002年前往台南某大醫院做核磁共振,檢查結果必需開刀,在各方面考量下,她不敢冒然開刀,從大愛台得知神經外科陳醫 師是這方面的翹楚,於是前往大林醫院診療,經過一段時間服藥治療,病情獲得改善而且不用開刀。

這段期間,她看到慈濟志工與病患、家屬之間親如家人般的溫馨互動,及志工付出無所求的精神,深受感動,主動詢問如何才能加入志工行列,當時是高雄區的志工負責當月的服務, 於是輾轉介紹臺南區的志工蔡玉鳳。玉鳳一通電話跟栗茹聯繫,拿了一本慈濟月刋給她,並邀請她有任何慈濟活動都歡迎來參與,就這樣,她不但成為慈濟會員,也從自家開始做環 保,把公司的回收物帶到志工姜月華家的環保回收點,同時走入校園參加大愛媽媽,2011年參與「水懺經藏演繹」後開始茹素。

◎有法水 心胸更寬廣

自從參與慈濟志工見習培訓後,粟茹省思過去與婆婆那段不甚愉快的過往⋯⋯

粟茹婚後不久,才知先生欠了一筆為數不小的債務,無力償還,只好把部份金項鍊變賣;小姑婚後生子帶回娘家,讓粟茹婆婆幫忙照顧,同樣是孫子,粟茹的兒子卻不得奶奶疼愛,生 病發燒竟沒有帶去就診,等粟茹下班後才告知,基於愛子心切,粟茹一把無明火瞬間燃起,大聲回應婆婆,不敬的態度讓婆婆心生不悅。後來,粟茹開了店,婆婆即使經過也是過門不 入。直到與先生離異後,才知婆婆被送往安養院。

粟茹了解「安寧教育強調『四道』-道謝、道別、道歉、道愛,與上人的法是一樣的道理。」她想起上人的「普天三無」-普天之下沒有我不信任的人,沒有我不原諒的人,沒有我不 愛的人。對待不認識的人都能以誠心相待,為何對曾有過數十年之緣的婆婆不能做到呢?

「道愛要及時」現在只要經過安養院,粟茹一定會帶著水果進去探望婆婆,噓寒問暖,化解多年婆媳之間的不愉快。她深刻體悟「道歉」不是軟弱,而是溫柔的軟實力。同樣在安寧病 房服務的志工也看到她的改變,「現在的她,不再以命令式的語氣叫人做事,也不會要求每個人都像她一樣。」柔言軟語在志工夥伴間蔓延。

從安寧志工服務,粟茹深刻體悟,「身體只不過是個臭皮囊,生命只在呼吸間,人生在世幾十年,何必斤斤來計較?」

2014年年底,臺南區慈濟委員受證典禮中,當證嚴上人為弟子們在胸前別上「佛心師志」,粟茹自覺是使命也是責任的開始,「能在慈濟醫院的安寧病房裡關懷更多的病患,陪伴 他們帶著滿滿自在歡喜心走完人生最後一程。」這是她最大的期盼。



圖左 : 參與慈濟志工見習培訓後,粟如省思過去與婆婆那段不甚愉快的過往,現在只要經過安養院,張粟茹一定會帶著水果進去探望婆婆並噓寒問暖。[攝影者:黃建騰]
圖右 : 張粟茹利用假日擔任書軒志工,午休時間協助整理安平聯絡處的二手衣物,希望幫助有需要的家庭。[攝影者:黃建騰]
圖 : 2014年底,張粟茹受證慈濟委員,最大的期盼是,能在慈濟醫院的安寧病房裡關懷更多的病患,陪伴他們自在歡喜走完人生最後一程。[攝影者:黃建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