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歲末約定相聚 省下零錢願助人

歲末約定相聚 省下零錢願助人

E-mail 列印
「我從很久以前就參與慈濟發放,我一直以來都是抱著非常期待的心情,因為讓我有回到家的感覺。」一年一度的歲末發放,是慈濟志工與照顧戶的約定,彼此團聚過新年。然而,從 以往的純粹來參與,至今,有人存零錢捐善款,有的投入環保行列,帶動善的循環。

天色漆黑,北風徐徐吹送,一大早慈濟馬六甲分會廚房內掌年夜飯的團隊志工,圍起圍裙,馬不停蹄的切切剁剁,希望每年的年夜飯都能溫暖大家的胃,也把愛送到照顧戶的心裡。交 通組揮著指揮棒,關懷組等志工堆滿笑容,迎來四百七十六位照顧戶與家人。今天座上嘉賓包括拿督黃炳火、福利部、社會保險機構的行政人員、釋迦院及老人托護中心代表等前來共 襄盛舉。

人人臉上薰染的是慈濟人送來滿滿關懷的幸福,大家感受到的是頂級的款待。2015年2月1日的歲末發放,剪髮志工們準備就緒,為照顧戶們理個素淨的面容過好年,另有人醫為 照顧戶的健康把關。在佛堂,備有靜態的人文節目——觀賞《2014年慈濟大藏經》、領取證嚴上人的祝福與福慧紅包等。齋堂裡,祥獅獻瑞、氣勢磅礡的二十四節令鼓和武術表 演,以及阿娜多姿的精彩舞蹈。更設有惜福區,活動結束後照顧戶紛紛奔往選購,讓物命得以延長。

頭上永遠戴著一頂帽子、臉上掛著一副墨鏡、一身衣著打扮整齊,十餘年來都以這樣的熟悉身影出現在發放現場的慈濟照顧戶陳桂英開心的述說著:「我從很久以前就參與慈濟發放, 還記得以前是每個月一次、還有一年三次到現在的一年只辦一次,我一直以來都是抱著非常期待的心情,因為讓我有回到家的感覺。」

◎ 淨斯產品健康美味

每一年的歲末發放,香積志工都會用心擬菜單,如冷盤代表團圓,花生蓮藕取名「花開富貴」等,不但迎合華族新年的好兆頭,也考量到各族同胞們的飲食口味。

今年是第一次於歲末發放上,讓照顧戶們親身體驗慈濟香積飯的吃法與方便。慈濟的「淨斯」產品一向秉持著清淨在源頭的精神,力求環保無染,希望讓大家都能用得健康,吃得安 心。

餐桌上擺放著數包食材,剛抵達的照顧戶們深感好奇。志工告知,這是「香積飯」。在志工引導下,拆開包裝,把風乾的飯粒及調味料倒在碗裡,注入礦泉水,四十五分鐘後,就是一 碗熟透又美味的飯了。

同時,廚房裡的香積志工也發揮巧思,在一些菜餚中融入其他淨斯產品。志工賴美蓮認為這樣的烹煮更健康,也希望藉此因緣,讓照顧戶有機會感受精舍師父的用心與愛心。其中一道 很受照顧戶歡迎的菜餚——冷當(rendang),傳統的烹調法是加入椰漿,現今她巧妙應用淡奶和五穀粉來取代,對老人家身體更好。

而身為壽司師傅的彭志華,這次也改用香積飯來製作壽司,為了保留香積飯的原味,他只是加入蘿蔔絲和沙葛絲來增添色彩。彭志華表示,用香積飯製作壽司非常方便,平常需花約兩 個小時準備食材,現今只需三十分鐘烹煮香積飯,既省時又簡化製作過程。

◎ 香積飯好吃又簡單

印度男孩克斯納古瑪(Krishnakumar)聽著志工吳學莉向他們一家人講解沖泡香積飯的方法,卻不想動手去做。「我可以不要吃這個飯嗎?」他認為沒有烹煮過的飯,應 該不好吃。

吳學莉用心講解香積飯的來源,並分享她參與此次東海岸水災所見所聞。災民家裡一無所有,無法烹煮,只能以一些餅乾充飢。所幸慈濟研發了香積飯,只要以水沖泡即可食用,解決 了他們的困境。吳學莉鼓勵克斯納古瑪用心品嚐這個神奇的飯,也去想想身在困境中人的不幸,體認自己的幸福。

午餐時間,他吃了一口香積飯,露出驚喜的表情,一口接一口津津有味地吃起來,並開心地告訴志工:「這個香積飯比平時的白飯還要好吃。」

在志工講解如何沖泡香積飯時,楊運嬌專心聆聽,並詢問志工哪裡可以買到?還有什麼口味?她表示,平時她上班時只有八十多歲的媽媽一人在家,有時工作忙趕不回來煮飯,可是又 不放心讓媽媽自己開火煮食,所以常為此煩惱。當她獲知今天慈濟結緣的禮包中就有一包香積飯時,雀躍不已。

宴席上的壽司是用香積飯製成,她知道後訝異不已,趕緊細細品嚐,直說好吃,還向志工詢問製作方式。

◎ 結案不代表結束

「去年也有來參與歲末發放,但今年更有意義!」本身經營經濟飯檔,今天捨去做生意賺錢機會的李桂娣說:「因為有恩要報,所以來了。」今天特別把去年年底女兒第一次拿到的慈 濟獎助學金給捐獻出來,希望可以幫助更需要的家庭;又因最近看到東海岸水災災民生活比自己更苦,覺得更應該布施。

「夠吃不夠用,但省省用,生活還算過得去。」正在欣賞歲末發放娛興節目的李桂娣淡然說道。

樂觀懂事、邊觀賞節目邊開心跟媽媽分享的女兒何彩雲說:「以前都會用零錢打電話找朋友聊天,現在都會省下來投竹筒撲滿,希望這些錢可以幫助人。」

這個家庭因先生腎病急需醫藥補助而與慈濟結緣,去年,先生往生了,不再需要補助,母女倆也商量著要如何回饋。兩年來陪伴他們一家的慈濟讓志工譚靜娥見證這一刻,感動又開 心。感動的是,母女倆的知足與感恩心;開心的是,她們能靠自己的力量生活下去,而且還加入志工行列。雖然,慈濟已停止補助,但譚靜娥仍殷殷叮嚀:「如果妳們有什麼需要幫 忙,請一定要告訴我們。」結案並不代表結束,譚靜娥希望進一步接引她們加入志工行列。

◎ 小錢也能行大善

「雖然我先生生病了,家裡也不富裕,可是我覺得還有比我更苦、更需要幫忙的人;我常常在投入零錢的時候,期許像我一樣需要幫助的人,都可以透過慈濟而得到協助。」茱莉雅 (Juriah Hamid)陪著患腎病的先生阿茲曼(Azman Derani)和三位女兒,手上提著竹筒撲滿來到歲末發放現場。

「從我先生到我最小的四歲女兒,只要手頭上一有零錢都會投入竹筒撲滿。」茱莉雅說道。

「因為學校有補助營養早餐,所以每天都會省下一點零用錢,如果有五十仙,我會把二十仙投入慈濟的竹筒撲滿、三十仙就會投入自己的儲蓄桶裡;過後我會把自己的儲蓄交給媽媽, 幫補家用。」話不多、今年就讀小學五年級的哈絲琳達(Haslinda Azman)靦腆又害羞的分享。

「爸媽的身教讓我學習如何感恩、如何報答他人;從志工身上,也讓我學習到幫助他人而不求回報的精神。」今年十八歲的家中老大,外表懂事又文靜的哈莉扎(Haliza Azman),也因為爸媽的身教,主動把身上的零錢投入竹筒撲滿。

◎ 付出的力量來自曾經被愛

八十一歲的陳亞妹,是十五年的慈濟月捐會員,經常觀看大愛臺節目。曾經一度昏迷八天,妹妹以為她已離開人間,把其遺物一一丟棄,不料她醒來,深悟人生無常,「我只求菩薩讓 我活起來,只求讓我能做環保。」於是每週一、三、五皆到愛極樂環保站付出。

先生往生二十多年,膝下無兒女,自從有了慈濟志工陪伴後,生活添增樂趣,「只有慈濟師姊真心關心我!」陳亞妹說。

林秀麗因丈夫患腎病獲得慈濟的補助而認識慈濟,帶著十六歲的兒子黃振偉來到歲末發放現場,面對桌上豐富的菜餚,讚歎不已。她說:「慈濟給我很多,但是我給慈濟卻很少……」 於是她穿上灰衣志工服,積極參與慈濟各大小活動,也常翻看慈濟月刊,尤其是與患病的丈夫經常有口角,月刊內的靜思語則成為她的良藥,讓她找到安定的力量。「用心、細心、不 要操心」、「不要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是她最愛的靜思語。

年復一年的歲末發放,總會看到一些熟悉的身影,又或者增添了一批新面孔;志工與照顧戶猶如親人般的溫馨互動,影響照顧戶受助之餘也助人,存零錢捐善款,或投入環保志工行 列,帶動了善的循環。

圖左 : 財神爺及財神婆齊聚馬六甲歲末發放現場,為與會者帶來新春祝福。[攝影者:饒于莉]
圖右 : 何彩雲在媽媽李桂娣(右)的陪同下,捐出去年所領取的慈濟獎助學金,幫助更需要的人。[攝影者:錢福權]

圖左 : 一年一度的歲末發放,迎來四百七十六位慈濟照顧戶與家人,歡慶新年。[攝影者:李經志]
圖右 : 林秀麗(中)帶著兒子黃振偉(右)一起參與歲末發放。為了感恩慈濟的援助,她積極參與慈濟活動,回饋社會。[攝影者:饒于莉]
圖 : 吳學莉用心講解香積飯的來源,並鼓勵原本對香積飯不感興趣的克斯納古瑪嘗試。[攝影者:楊秀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