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港YMCA減廢考察 回國付諸行動

港YMCA減廢考察 回國付諸行動

E-mail 列印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YMCA)舉辦了臺北減廢經驗考察之旅。從2015年2月23日至2月27日共五天。參加的成員乃經過面試,嚴選出來的優秀高中生。2月24日這支 二十人的年輕隊伍來到慈濟內湖聯絡處,期待學習此地的環保經驗。

◎資源當回收 帶動倡環保

帶隊的老師莊柏基表示,香港的學校或住家,甚至居住的社區,會做垃圾回收分類,卻未經過回收商處理,因此,現階段垃圾都是直接掩埋,以填海造地解決垃圾問題。

他們期待,藉由這次的參訪之旅,吸取臺灣資源回收的經驗,日後回到學校、家庭,可以推行正確的環保觀念。這群年輕人將來可能是社會的領導人,應當更有影響力帶動社會提倡環 保。

導覽志工陳雪如問:「同學你們可分辨哪個是鐵罐、哪個是鋁罐嗎?」

同學們都不大敢碰觸使用過的瓶瓶罐罐。

她繼續說:「我都清洗過,不髒也不臭。很簡單,能輕鬆壓扁的就是鋁罐,壓不扁就是鐵罐。」

參訪者得到的觀念是,做環保回收並不是要賺錢,花很多的時間和人力來做回收,不符合經濟效益。但是,如果把這些當成垃圾掩埋,或是焚燒,都會造成地球嚴重的傷害和汙染,這 已經是世界各國重視、且迫切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減少碳排放 地球更乾淨

莊柏基說:「香港的學生很幸福,生活中不必做回收,也不做清潔,都是由打掃阿姨一手包辦。」陳雪如表示,這樣不能叫幸福,能用雙手做,才能體會人生的價值,才是真幸福。

看過瓶罐區、紙類、塑膠袋區,同學們都很佩服這些志工,願意花時間做仔細的分類,只為了要減少垃圾對地球的傷害,讓後代子孫能有清淨的生活環境,都紛紛鼓掌,感謝這些志工 的付出。

環保佈展區有一輛「碳真多」的早餐車,透過食物樣品的條碼掃描,讓人體驗日常飲食的選擇不同,產生的碳足跡也有所不同。同學們很驚訝地發現,大家每天愛吃的肉,所產生碳足 跡的排放量驚人。

這展區要傳達的觀念是:只要少吃肉,就能減少碳排放;肉品消耗少,會減少、羊的放牧,就不須砍樹造牧場;少砍樹,讓空氣變乾淨、身體也會更健康。

另外也展示了「香積飯」、「福慧床」、毛毯、大愛組合屋等等,都是慈濟救災行動的創新發明。這些創新發明都是以環保為前提所研發的,也是大愛慈悲心與科技結合的智慧結晶。

◎不分類太慚愧 小動作大貢獻

董曉琳同學說:「香港人從來不做分類,來這裡看到你們把垃圾分得那麼仔細,覺得太慚愧了。」她感受到環保志工的善良、慈悲,她也知道自己做了許多傷害地球的事。

見到志工們認真地做回收,董曉琳決定回香港後,就要開始做分類,也要告訴身邊的朋友分類的重要,因為不做回收的後果很可怕。期許自己小小的舉動,能對社會有很大的貢獻。

「吃多一點肉就會增加許多碳排放,以後資源也會更貧乏。」許恩熙同學說著。她表示回學校後要多做回收,每班班上的報紙也要帶動作回收。更感動的說:「來到這裡,學到很多課 堂沒學到的知識。」

環保觀念從教育做起,珍惜物資不浪費,跨海取經的學子習得課堂沒教的觀念。帶回去的是一股善念與慈悲心,將為共造美善地球而努力。

圖左 : 導覽志工陳雪如教同學們如何分辨鐵罐、鋁罐。[攝影者:劉靜慧]
圖右 : 董曉琳(左三)見到志工們認真地做回收,回香港後,她就要開始做分類,也要從身邊的朋友之間去解說分類的重要。[攝影者:劉靜慧]

圖左 : 佈展區也展示了「香積飯」、「福慧床」、毛毯、大愛組合屋等等,都是慈濟救災行動的創新發明。[攝影者:劉靜慧]
圖右 :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YMCA)舉辦了臺北減廢經驗考察之旅,2月24日這支二十人的年輕隊伍來到慈濟內湖聯絡處,期待學習此地的環保經驗。[攝影者:劉靜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