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雲林 見習志工聽故事 心淨則不迷茫

見習志工聽故事 心淨則不迷茫

E-mail 列印
一句「困苦的人走不出來,有福的人走進去了!」讓見習志工感同身受,印象深刻。在多元化的社會,慈濟對於志工培訓方式,與時俱進,逐漸改進與提升,唯一不變的是「善的能 量」因有愛的循環而生生不息。

◎廣開方便法門 課程更具彈性

3月22日雲林聯絡處舉辦2015年度「見習研習課程」,參與的學員都是平時在社區跟著慈濟師兄、師姊一起布施時間,付出無所求的社區志工。雖然報名不如預期,但四十四位 學員,卻有八十九位的工作人員熱忱服務。

為接引社區志工進一步了解慈濟大家庭,培訓功能團隊於前年即運籌帷幄,讓課程更具彈性,希望與社區志工更緊密結合。見習研習除靜態課程,更著重於身體力行與實務;因此今年 見習課程,別於往年的上課形式。

今年啟用新制,一年的課程改為兩個梯次,每梯次四個月。第一梯次課程從三月至六月,第二梯次是七月至十月,每月研習一次。更廣開方便法門,讓社區志工隨時可加入研習課程, 亦可跨越梯次,來連續完成四個月的研習。

半天課程,由慈濟的源頭先了解,資深師姊李麗華分享慈濟即將邁入五十周年,從證嚴上人在小木屋修行,一步一腳印帶領志工用愛一點一滴堆砌而成,一路走來始終如一,李麗華細 說「慈濟緣起-竹筒歲月」。

然而慈濟的四大志業,已「慈善國際化、醫療普遍化、教育完全化、人文深度化」,由投入人文真善美功能九年的張如容師姊,負責分享「國際賑災-大愛無國界」她參加國際賑災及 海外發放的記錄,以自身實際的行動,讓在座的學員見證慈濟的慈悲與大愛。

◎援助苦難 見證慈悲

「若是您親自去到貧困地區或看到災難現場的情況,相信您也會發揮悲憫之心,伸出一臂之力,來援助海外的鄉親。」張如容播放影片之前,道出人人本具佛性,同處一個地球村的人 們,不分海內、海外,不分宗教、種族,因愛而無分別心。

「做我所說,說我所做」張如容從2013年11月開始參加國際賑災的記錄行列,她以說故事方式,分享「藍天白雲」的身影,志工踏上陌生國度的大愛足跡,及照片背後的感人事 蹟。

張如容在六次的海外紀錄行程中,有三次進入福建省福鼎市,可說與福鼎的鄉親結緣最深,最近一次是在今年元月16日與大林慈院、關山慈院、臺中慈院、臺北慈院的醫護同仁及來 自全臺各地的志工、四位人文真善美,一行二十一人,志工自掏腰包,前往福鼎與當地志工參加冬令發放。

◎志工不捨病苦人 入村入戶發放

「困苦的人走不出來,有福的人走進去了」由於茶陽村、南溪村的年輕人都已外出工作,這偏鄉的山上,大多居住著老弱人家及小孩。兩地的醫護團隊及志工,有別於往年的定點大型 方放,改以深入偏遠山區做小型的入村發放,方便孤苦無依的老弱婦孺能就近領取物資。

有些深山小石路,車子無法通行,鄉親從自家徒步二、三小時出來領物資,志工不捨老人家領取物資後,在蹣跚的步履中負荷重擔爬坡,就用車子載他們到山腳下,再幫忙扛起大米、 沙拉油、揹生活物資包,親自陪他們爬上山坡的階梯,送到家。

對於臥病在床、殘疾行動不便,無法走出來的鄉親,志工更是做到入戶發放,將慈濟人的愛透過志工的雙手,把物資送進他的家裡,陪伴話家常,關懷近況,了解生活所需。學員們目 不轉睛,專注地看著簡報聆聽。

行善行孝要及時,不分宗教、種族;許多南溪村的鄉親信奉天主教,志工一樣把鄉親當成是自己的親人來關懷。在寒冬中,為領取物資的老人家擦鼻涕、義剪頭髮、燒開水洗頭髮、剪 指甲,在他粗糙凍傷的雙手抹上凡士林。

洗頭理髮,對深居偏鄉的孤獨老人、行動不便的鄉親而言,是件困難的事,有位老人家的兒子不在身旁,平時獨立生活,常無法自理,此次受慈濟志工善行感動而哽咽地說:「不嫌我 髒、不嫌我臭,還來幫我洗頭,只有慈濟人做得到」。學員們聽到每一段的分享都勤作筆記,有的暗自拭淚。

此次同行的吳惠富師姊也分享兩則個案故事,老人家因缺乏醫學知識,又在醫療不方便的環境下,小病未醫治,變成大病難醫治,一輩子忍受病痛,貧病交加,很令人心疼。

但志工真誠地付出,七、八十歲老人家打從內心的感恩,臉上深深的皺紋露出笑容,就是最美的笑容。「老人家的笑容,是給志工最大的回饋,看見老人家高興,我們更高興。」張如 容與吳惠富似乎有說不完的感動。

◎正信正念 心淨即土淨

慈濟以慈善起家,上人看見許多家庭「因貧而病、因病而貧」帶領志工不斷的做慈善工作。慈善是慈濟的根,張如容透過人文真善美團隊記錄的照片,從海外記錄分享至雲林縣的海 邊、山上的偏鄉;因偏鄉居民的情形大同小異。社區志工「人人慈善」投入訪貧、訪視個案工作。

當假日大家都在休假、郊遊的時候,人醫團隊犧牲假日,與志工每月深入貧苦家庭去關懷與膚慰。除此,每年舉辦新芽獎學金頒發,對象從國小到大學,鼓勵困境中的孩子努力向上, 更陪伴他們從手心向上,轉為手心向下。

慈濟不只給予物資的救助,還要讓他的心靈富有,讓他也有付出的能力與機會。許多個案戶經陪伴後,成為有福之人。不緊投入環保志工,甚至在歲末圍爐時帶著竹筒回娘家,要幫助 需要幫助的人。

「心靈的財富,才是我們生生世世所擁有的。」張如容常以上人開示的這句話提醒自己要步步踏實,並向在座的慈濟家人鼓勵說:「但願以後記錄的照片中,都能看到您一份愛的足跡 喔!」

楊雅惠對於今天的課程,象最深刻的是國際賑災,聽到如容一句:「困苦的人走不出來,有福的人走進去了!這句話,我很感同身受。」吳雅惠覺得:「能做一個手心向下的人,是我 們的福氣,就算時間不允許,也要修身養性,讓自己更好,然後可以再出來幫助別人。」

「我很認同竹筒歲月,點點滴滴,可讓我們累積小愛化成大愛,讓善念不斷,相信很多人都願意付出。」當吳雅惠還是慈青的時候,就發現師姑、師伯們很用心耕耘,都默默付出,這 也是她參加見習的原因。吳雅惠今天在課堂中學到的是:「用心了解慈濟,時間能證明一切,而不是辯解,慈濟人實際行動,別人一定看得到。」

天災人禍,起於大乾坤、小乾坤的不調和,「一切唯心造」,顧好一念心,人人實踐上人的宏願「報真導正、淨化人心、祥和社會、天下無災無難。」我們所居住的世間,就是人間淨 土。

在這紛擾的社會中,自淨其意,正信、正念,祝福自己能成為別人生命中的貴人。「臺灣無以為寶,以善以愛為寶。」張如容鼓勵大家法喜多分享,把今日的感動帶回去與家人、朋友 分享,藉由分享讓更多的人了解慈濟,接觸慈濟,進而一起廣邀天下善士,同耕福田。

圖左 : 張如容師姊分享參加「國際賑災」海外記錄的真實故事。[攝影者:黃淑媖]
圖右 : 第一天的研習課程,見習志工學習禮儀之美,打問訊手印。[攝影者:黃淑媖]

圖左 : 李麗華師姊細說「慈濟緣起的竹筒歲月」。[攝影者:黃淑媖]
圖右 : 困苦的人走不出來,慈濟大愛的腳步走進去了,志工帶著物資入戶發放。[攝影者:張如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