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南 導讀入心 行入妙蓮華

導讀入心 行入妙蓮華

E-mail 列印
「讀經典是為了開悟,我們也常說聞法要入心。如何營造一個良善環境,讓心念專一,共同以誠以情來呵護菩薩園地,成就菩薩道業,這就是成立讀書會重要的目的。」

3月29日臺南分會二樓佛堂,湧進約480位志工,彼此交流各社區讀書會的經驗,並藉由德傅師父的講解更深入經藏,行入《靜思妙蓮華》。

◎社區讀書會 戲劇創意

自從2011年慈濟推動《法譬如水》入經藏後,各社區藉由舉辦讀書會與會眾以法相會。為了讓參與讀書會的會眾,在短時間的相聚中能透過研讀經典有所體悟與了解,志工郭月惠 發揮創意,「藉由一個月一次的戲劇法演,讓讀書會注入吸引力,提高會眾的參與率。」

「《談古說今》、《證嚴法師說故事》、《慈濟心燈》、《回歸清淨本性》等……,都是很好的戲劇故事來源。」郭月惠說︰「我會從上人的著作中,尋找與佛典內容相呼應的故事。 因為上人會將佛法融入故事中,引導我們去思考,拓展視野,而更容易了解法義。」

「從慈濟全球資訊網站裡,有很多文字檔的故事;還有從奈普敦論壇網站,也有許多〈證嚴法師說故事〉的電視影片。」郭月惠繼續談到︰「當故事敲定後,戲劇團隊就開始寫劇本、 選角色、彩排、製作道具。達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互愛團隊精神。」

◎經文義涵 走入人群

社區讀書會將進入導讀《法華經》,此部經典是佛陀教育世人的本懷,也是行菩薩道依循的方向,它更是應世的靈方妙藥。但是經典博大精深,該如何掌握和體證?

藉由臺南區社區讀書會引讀人研習,德傅師父引導大家,如何藉由讀書會深入經藏以鞏固每個人的道心,並讓現場提問,引述《靜思妙蓮華》做解說。

師父分享,早期研習《法華經》時,感受此乃詮釋宗門法脈及修行依據的經典,而《無量義經》又是法華三部經的開經和總綱,《觀普賢菩薩行法經》稱為結經。

《觀普賢菩薩行法經》就是教我們要不斷的行,不斷的懺悔,透過持戒和懺悔,即得清淨,除了希望人人走入人群,也要重視內修。「實踐」就是考驗我們對佛法有否入心,《法華 經》內文最重要的核心義涵,就是告訴我們行菩薩道。

德傅師父說︰「『行入』《靜思妙蓮華》的意思,不能單以動詞解釋為『進入』的意思,其中必須包含『實踐』和『入心』。」

◎不僅背誦 更重實踐

「《三十七道品》會背嗎?〈四念處〉是什麼?」全場回答:「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四正勤〉呢?」「已生惡令斷,未生惡令不生;未生善令生,已生 善令增長。」德傅師父談到,「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我們都會背,讀書會也都會念,重點不是你記起來了沒?而是你用進去了沒有?」

「上人重視實踐,希望大家從做中去體驗經文意涵,藏經彰顯菩提大道直,行菩薩道不難,只要有心恆持步步踏實,即能成為菩薩。要記得!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德 傅師父說。

1975年上人就在講述《法華經》,不同時空所對應的內容意涵就不同,但是核心的經文解說要義是相同的。德傅師父說︰「我們不能像過去一樣依經文解經,《靜思妙蓮華》是我 們宗門依循的經典,它融會宗門實踐與經文妙義。」

上人每天晨語開示上萬字以上,為了讓大家知道經典脈絡,師父們一定要融會敘述重點,並參考諸家經論、例舉慈濟與當代實事以說法,既表達二千五百多年前法華會上,佛陀將宣講 大法的瑞相場景,和聽眾的起疑、菩薩的釋疑等互動,也扣合現今社會的諸多樣態,助益讀者將佛法落實於平常日用間。

◎真實法 行於中道

為了讓更多人體解經文內容,因此上人花了很多時間在「前言」,沒有照著經文的內文講述過程,除了融合現代人間事相,以宗門譬喻慈濟人故事外,同時必須兼具符合世間常理作敘 述,以避免格局狹小、虛幻、神話,以及事理的矛盾等等現象,所以題名為「靜思法髓妙蓮華」。

就像之前講解《水懺》時,也沒有完全按照《水懺》經文解說,所以名為《法譬如水》。德傅師父透露上人講述經典,是兼具大眾聞法體解差異的特殊性,因此內容以生活化之邏輯 性,避免玄妙、艱澀等。無非是在教導大家,運用佛法洗淨心中的煩惱無明,繼而體會佛陀的智慧實寬廣無垠。

上人講述〈序品〉,自2009年7月23日,直到2012年3月24日的結集截止時間,與大愛臺晨語「靜思法髓妙蓮華」後稱「靜思妙蓮華」的播放時間,為2013年3月 15至11月29日播出,其中所含內容包括〈法華經序〉及〈法華.序品〉,綜合上述,為加深大家對《法華經》印象,乃將書名命名為《靜思妙蓮華》。

德傅師父提醒社區導讀人員,應從〈序品〉的經體,了解總論義涵方能進入經文,因為《法華經》乃佛教經中之王,所談為真實法,四十九年來論述行於中道,不偏空也不偏有,最後 回歸正直行菩薩道。

◎反觀自省 堅固道心

「為什麼聞法之後,還是煩惱不斷,而且明知不能做、不能說,卻難以克制呢?」課程中參與學員以書寫方式,提問聞法後的疑問。

「因為我們都是凡夫,學佛做慈濟即是培養『反觀自省』能力,在娑婆世界凡夫反反覆覆,所以佛陀乘願再來,即是為眾生說法。」德傅師父將提問融入課程中為大家解惑,希望大家 面對考驗時,不要讓自己陷入煩惱時間太長,要超越自己,自度才能度人。

德傅師父引述上人所說︰「經者,道也;道者,路也」,清楚用事來顯理,相應於佛經,相信會很法喜,這種禪悅就是妙有。

德傅師父問現場︰「六度中最後是什麼?」「般若,但為了讓一般人懂,有人也稱智慧。」他請大家不要陷入佛學名相的牽制,也不要因文解義,雖然「般若」和「智慧」差不多,但 卻是不會畫上等號的。

「我們要有因果觀,為什麼佛經導讀那麼重要?因為一次的誤判誤讀,引導錯誤會有因果。一定要把握因緣,親近上人,多聞法才有智慧。」德傅師父期勉大家,若在社區導讀,一定 要特別用心。

德傅師父分享,學佛要時時回歸原始的那份清淨心。他鼓勵大家,「看到《法華經》,切莫誤解經義,若根機不夠深,很容易鑽在文字、拘泥在義理上,不得自拔;避免文字鑽研,做 了之後再回來看經文,以免失之毫釐,差之千里。透過精進,希望可以自覺覺他,和佛一樣達到覺行圓滿的境界,以道心堅固的信念,好好做慈濟,共同來成就道業。」

圖左 : 「為什麼佛經導讀那麼重要?因為引導錯誤會有因果,一定要把握因緣,親近上人,多聞法才有智慧。」德傅師父期勉大家。[攝影者:郭明娟]
圖右 : 知心相契時間,大家互相交流各社區舉辦讀書會的經驗。[攝影者:郭明娟]

圖左 : 德傅師父精闢的講解,讓大家聽得入心,法喜充滿。[攝影者:郭明娟]
圖右 : 志工郭月惠分享,「藉由一個月一次的戲劇法演,讓讀書會注入吸引力與創意,提高民眾的參與率。」[攝影者:郭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