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心靈防身術 守護仁者心

心靈防身術 守護仁者心

E-mail 列印
「母親是三月的春風微微吹,母親是天,母親是地,母親的頭髮已經白……」一首「母親是愛」的歌曲,在溫馨的五月,充滿溫暖的呼聲。5月17日桃園統領百貨靜思書軒午後的人 文教室裡,慈濟志工以手語歌曲,為心靈講座揭開序幕。

講座邀請到花蓮慈濟醫院精神醫學前主任賴奕菁醫師,來為大家分享「守護仁者心」,母雞帶小雞(即不單獨行動,跟前輩或資深學習)的心靈防身術,就是講災後心靈修復。賴醫師 開場就風趣地說,進入慈濟後他孕育了兩個小孩,即有兩本傳播著作《守護仁者心》、《美麗心境界》,而現場約十二位聽眾前來參與。

除了《美麗心境界》一書是與醫學部沈裕智主任及前主任林喬祥三位醫師共同完成外,《守護仁者心》由賴醫師自己花了四年的時間才出書,書裡收集慈濟人救災實例,及全省家訪臨 床個案資料,依照志工們需求而量身訂做,期待對志工們於服務時,能於自我心靈的守護提供幫助。

◎救援後 心靈也需照顧

賴醫師分享說:面對受難的災區,以及許多需要幫助的人們,慈濟志工總是走在最前,留到最後。四月間尼泊爾大地震,慈濟的醫生、志工,準備的醫藥、物資等一波波送愛到尼泊 爾,面對災區裡無水、斷電、屋毀人傷,哀嚎聲不斷,大家秉持人傷我痛的精神投入,幾乎忘了自已,之後心裡的震撼,短時間是難以撫平,需要心理調適,要有專業的知識作為後 盾,志工們才能持續幸福的付出。

話說回來面對災區第一線會有甚麼狀況呢?災民們劇變後情緒較為不穩,志工們要有心理準備,就像台灣九二一震災後的經驗,生存者有很多感到焦慮不安、失眠、憂鬱,自殺的也 有,留下創傷症侯群。即使救援的志工也會同理心、情緒被感染留下替代性創傷症。賴醫師希望志工們救援後不要把悲傷帶回家,心理要儘快調適以免壓力累積過量。

休息是要走更長路,須要一段時間再接下一個任務,不要立即往下個災區跑,盡快消化與轉化負面經驗,賴醫師說:光靠自已也許不夠,可藉由志工聚會時幫助自已,分享自已勤務上 受到的衝擊,回家後適應問題,彼此提供意見回饋,進而達到團體心理治療效果。

慈濟志工從訪貧開始,會看到社會上行行種種,無論任何時候遇到狀況,一定要求助團體,把所有案家與關懷戶的問題納入系統,由系統去解決,絕不可以靠自已,一個人無法救很多 人,萬一遇到跟我們生活思維不同的人,會有天差地別的問題延伸,所以賴醫師叮嚀:訪貧時決不可落單及留下私人電話。

而談到志工人格與關懷戶的界線,賴醫師更說:每一個人都有隱私,要以自已生活為先,志工關懷別人也要教導其正確自我負責任,彼此尊重不隨便踩越別人界線,譬如家訪時也要先 告知,不可侵犯別人隱私,若需要幫忙也是由團體分配而不是特定的人去關懷。

賴醫師也告訴大家:學佛都想成佛,希望學習佛性以後能發光發亮,其實志工自已能力要先評估,能作多少是隨順因緣,盡力就好,不要澎漲自已能力,也不是有能力而不去作就是不 應該,觀念要正確。

◎妙法滋潤身心靈

來賓陳小姐聽了賴醫生講到壓力是每個家庭都有的,問道:跟自己婆婆住,她每天勤洗手,水聲造成自已很困擾,加上婆婆有失智症壓力更大,有病也沒去看,當媳婦也不知如何? 聽了賴醫生建議,家裡最貼切是婆婆的子女,子女也有責任分擔照顧,不仿請其幫忙。聽了賴醫生這番話,她覺得心情放鬆很多。

慈濟志工陳相秀分享:幾年前在照顧公公時,環境空間有限,公公常語無論次自言自語,自已也生病整個人快崩潰,本想渡眾生差點被眾生渡,還好當時已入慈濟,因為有上人的法, 才能克服走過來。

我們都是凡人,煩惱本是常態,一場講座提醒要時時勤加拂拭心靈,少苛求他人,善待自已,慈悲也要有智慧,真的人心調和才是社會之福,身心調和是人生之福。

圖左 : 講座邀請到花蓮慈濟醫院精神醫學前主任賴奕菁醫師,分享如何「守護仁者心」[攝影者:郭林淑芬]
圖右 : 來賓陳小姐聽了賴醫生講座後,自已心情放鬆很多[攝影者:郭林淑芬]

圖左 : 賴醫師於講座會後與聽眾們合影[攝影者:郭林淑芬]
圖右 : 賴醫師於會後熱心地為慈濟志工陳相秀的提問再輔導[攝影者:郭林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