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南 購書結眾緣 希望人人深入法

購書結眾緣 希望人人深入法

E-mail 列印
慈濟仁德社區的讀書會,6月9日起首次進入《妙法蓮華經之序品》,研讀證嚴上人以《靜思妙蓮華》闡釋經文要義,讓靜思弟子們,能從現代四大不調的時事中,了解這一部「教菩 薩法」的經義,從漸次薰習受益,進而能斷諸惑障,不離塵寰而能內修清明自心,外廣行六度法。

◎真空妙有、妙法真空

第一堂《靜思妙蓮華序品》研讀,導讀人是志工林慶品。慶品說:「今晚與大家一起從<卷首序言>『法華會上,清淨莊嚴』開始讀,上人講到『其實,萬物無時不在說法』,我們有 沒有淨下心來觀察,上人教我們的有沒有聽進去,不要一邊聽一邊漏掉……」

慶品請音控志工幫忙播放要共修的五個主題,其中段落——壹、法華會上、清淨莊嚴。貳、宇宙無邊、諸法源遠。參、五時設教應根機。肆、為度眾生來去娑婆。伍、聞思修。

「凡做事都要認真用心,雖然由我來為大家引讀,重點整理的資料都是公版的,不過也要先做準備內化,才能講給大家聽」。慶品說:「法,是真空妙有,就像我們現在坐在這裡,看 前面有螢幕,若是將螢幕關掉,前面什麼都沒有了。現在看到的這一個『有』,它很快就幻滅掉了,所以是『空』;但在空的裡面,以科技再展現一下,又是『有』了,是不是妙有 呢?」用現在的科學,讓我們都能去感覺到「真空妙有」。就是因為真空,它才能展現出萬變不定的法;法雖然是萬變不定,本來卻是清淨無染著。

「不過說到讀書或聞法,自己也是有怠惰的習氣。」林慶品自嘲的說:「尤其早上要那麼早來薰法香,如果沒有毅力也是不容易克服的。起晚了,看看時間想著大家都已經聽一大半 了,就算打理好趕來,也只聽一、二十分鐘就要結束,還是不要來好!但忽然想起精舍師父說的話:『聽入了幾分,就有幾分鐘的受益。』趕緊打消念頭,趕來和大家上志工早會;還 好有聽到上人說到的開示精華。」

◎功是內修 德是外行

影片中,聽到上人警勉弟子,「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之語。《妙法蓮華經》從序品展開說明佛陀來人間一大事因緣,以「開、示、悟、入」,警醒沉淪苦海眾生出離諸 苦。佛陀苦行六年夜坐菩提樹下仰望夜空明星而興心見道,明白「因果定律」,要將真理喚醒普羅大眾,從最初的〈華嚴、阿含、方等、般若〉次第說法四十二年後,終於開講法華一 乘真實法。八年間,以「苦集滅道,以及十二因緣法」示悟眾生;殷殷教示,「將前化城,所作未辦,為止息爾,需再向前,前程不遠……」,教化弟子勇渡生死河,斷生死流入寂靜 涅槃。

知道上人不是照著《妙法蓮華經》的內文講述,所以講題名為《靜思妙蓮華》是因應時代變遷,近來地球氣候已明顯呈現出末法中「五濁」的「劫濁」,世界各地天災不斷,上人勉弟 子聞法入心不僅要「自度」,更要去「度人」走出迷霧。日日時時都要自我反省、懺悔,慈濟路是一條勤行道,自修也要去注意天下事,人人有責任承擔天下、人間事,修學才能明佛 理。

上人說,佛陀不斷來人間,示相成佛。過去的無量數劫,發心在六道中來來去去。兩千多年前來人間出生為悉達多太子,貴為王子,也要為人去找出了一條覺道。雖然已經悟覺了,但 是芸芸眾生的無明,還是以身作則來修行示滅,不斷地為眾生,無有休息。

證嚴上人講述《靜思妙蓮華》,也是要大家發大心,滅盡「貪、瞋、癡」,廣修六度行入人群中;不要只獨善自身,而要兼善他人,自覺覺他,才能圓滿成佛。

◎法典結善緣 歡喜人人來讀書

「有來參加讀書會的師兄、師姊,都有贈書。」司儀告訴大家這個訊息,原來發心的贈書人就是仁德區志工隊長楊豐旭師兄。

「因為工作的關係,時常不能連貫地參與讀書會,但還是『有始有終』啦。」楊豐旭帶點幽默與大家分享:「接上次《三十七道品》圓滿後,當我知道接下來是要開始研讀《法華 經》,在邀請導讀的團隊時,當下想到,不如請購上人的《靜思妙蓮華》和組隊師兄、師姊結緣。」楊豐旭鼓勵大家,一定要來研讀這千載難逢的「妙法」;藉由贈書,他表示可以驅 動自己和大家一起精進,深入一乘法。

楊豐旭平常就常帶員工到臺南靜思堂幫忙庶務,行善不落人後的他,希望善法因緣不斷,除了護持大家薰法、法入心,提升心靈層次,也藉此機緣護持上人年底歲末祝福的版稅福慧紅 包,經此法緣廣傳天下,帶動讀書淨化人心風氣,祝福社會祥和天下無災難。

圖左 : 第一堂《靜思妙蓮華序品》研讀,引讀人是林慶品師姊;用心備課的她,希望與大家勤精進深入法海。[攝影者:蘇文法]
圖右 : 「佛法難聞今已聞!」希望大家來讀書,心中有法勤精進、息滅「貪、瞋、癡」,願人人提升心靈層次,脫離濁惡苦海。[攝影者:蘇文法]

圖左 : 分享時刻——學員分組討論課文重點,也相互分享個人領會心得。[攝影者:蘇文法]
圖右 : 仁德訪視幹事鄭明央,趁著與師兄、師姊研讀法典因緣,邀約參與慈善訪視平台的動線,並說明人員分配與運作方式。[攝影者:蘇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