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臨濟禪寺祈福會 祝禱傷者突破難關

臨濟禪寺祈福會 祝禱傷者突破難關

E-mail 列印
七月六日,中國佛教會理事長圓宗長老為了八里粉塵爆炸意外,率領全省二十四縣市佛教界道場,在臨濟護國禪寺舉辦消災祈福會。長老拋磚引玉;以該會名稱捐助愛心,做為塵爆傷 者的醫療基金,希望啟發各界慈悲心共同響應,更希望傷者能早日康復,家屬能回歸正常生活。

◎孩子們 勇敢突破難關

臨濟護國禪寺是臺北市市定古蹟,位於玉門街九號。創建於日治時代(1911年)寺內供奉釋迦摩尼佛,主體大雄寶殿屬木構建築,鄰近圓山捷運站旁,交通非常便利,每天總有許 多人前來鄰近的圓山公園運動,周邊景色綠意盎然參天古樹別有意境。

「早,早。」慈濟志工柯武雄踩著輕快的腳步來到,不一會禪寺內工作人員也都忙了起來,華嚴殿那端有人踩著高梯子掛布條、大門外邊搬桌子、放桌牌,院內空庭彩排寶蓋走位的人 不停的練習,內、外忙碌氛圍,齊心為祈福付出而聚集。

禪寺正門口紅色的活動看板顯露所有人的愛心。遠方,早到的法師身影慢慢走近,另外也有身穿藍天白雲志工服的慈濟人,整齊列隊而來。

今日有來自全省各個宗教團體的法師;信眾等約一千五百人,大家抱著虔誠的心念,祝禱受災的年輕人早日脫離苦境,回歸學校、社會。雖然不是容易的事情,但是信心、毅力、勇 氣,是突破難關的動力,希望在醫院裡的孩子們加油度過。

法會的執行者,惟悟法師穿梭在越來越多的人群裡,他表示此次法會緣起的過程當中,要有最完善的考慮,包括交通問題、人員進出等等,最後大家選擇於此舉辦。法師祈願粉塵意外 受難的菩薩們,早日遠離病苦,並認為利益一切是佛弟子應該做的,人人心存善念就可以減輕業障。

◎慈濟人 做能做的事

九點三十分消災祈福開始,主場在華嚴殿二樓,由圓宗長老引領各地僧眾誦唸《法華經觀世音普門品》及《大悲咒》,樓下以及對面的彌陀殿是信眾祈福場所,彌陀殿外慈濟志工整齊 的身影極為莊嚴。

信眾參與祈福法會,心念共振直達天聽。為了今天的勤務專程請假參與的陳淑麗,法會開始前感慨地分享心情,她表示,聽到塵爆的消息 非常難過,但既已發生只能祝福傷者並請求 業者要為孩子把關,不要再進行有危險的活動。

另外,文素珍則是希望能夠在法會上盡點心力;做些能做的事,如接待長老法師、生活組及醫護組等工作,融入能與大眾結合的機會,並特別叮嚀大家全力配合主事單位的需求。

時已近午法會持續進行,稍待就是用餐時刻,後方廚房開始忙碌。承擔打餐窗口的志工陳秀英,為了帶動環保觀念,減少使用紙盒,由板橋借來一千三百多個環保餐盒,進行打餐。她 認為透過其他團體辦的活動,將上人教導的環保人文,淺移默化的影響大家。還說著:「能夠服務大家真好;又能為八仙樂園受災的子女們虔誠祈福,更是殊勝的因緣,願他們身體趕 快恢復,順順利利地走出醫院。」

正門外,慈濟志工忙著準備和四眾法師結緣的靜思道糧;裡面圍牆邊的廊道,許多信眾前來尋求人醫會的服務,中醫師忙著為大家推拿、針灸、按摩……大熱天裡這是最貼心的服務。

◎眾緣合和 團結力量大

圓滿消災祈福大法會,諸眾法師虔誠祝福深陷加護病房的傷者早日脫離苦海,尤其現階段是容易感染的時候。

面對發生這麼大的不幸,淨耀法師沉痛的希望藉此悲慘事件,喚起時下年輕人的良知良能,雖然他們有理想、有活力,但做任何事情要多想想家人、想想社會或國家的立場,不要認為 「只要高興有甚麼不可以」。最後語重心長的呼籲:「年輕人要懂得無常的道理,好好思考人生價值,做對社會有意義的事情。」

中國佛教會理事長圓宗長老穩重地說:「國民有難,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來關心、關懷,祈望今日的法會帶給受難者信心與勇氣。」此次以佛教會名稱奉獻微薄力量,希望各界 共襄盛舉。同時願在醫療機構與相關單位的努力下,這些孩子能夠早日脫離險境,讓家屬安心回歸正常生活。他慎重表示,現在災難偏多,何時要發生都不知道,因此叮嚀大眾慈善不 能間斷,必需持續往前。

佛弟子以慈悲心自利利他,撫慰需要關懷人的身心靈,傳揚人性美善,是大眾倚靠的力量。每每慈濟人在災難發生的時候,總能及時動員發揮力量受到各界的鼓勵,而對於此次發生大 規模爆炸意外,法師們都表示,眾緣合和團結大家的力量,才能完成就拔苦難眾生的大事因緣。

圖左 : 慈濟志工文素珍(左三)叮嚀到場志工們,全力配合主事單位的需求,珍惜融入與大眾結合的機會。[攝影者: 蕭嘉明]
圖右 : 圓宗長老(右)、淨耀法師(左)在寶蓋的護持下,隨同新北市朱立倫市長緩緩進入式場。[攝影者: 蕭嘉明]

圖左 : 慈濟志工陳秀英(左二),提點志工夥伴盛飯要恰到好處,稍待裝菜時才有空間。[攝影者: 蕭嘉明]
圖右 : 大熱天裡信眾前來尋求人醫會服務,大家都說「好貼心」。[攝影者: 蕭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