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培訓 走入人群修行

培訓 走入人群修行

E-mail 列印
生與死相隨,但少有人能坦然接受或面對死亡!但慈濟人活著時走入人群無所求付出,也有很多人在往生後奉獻大體,或器官、病理捐贈,以做為醫學研究。

7月19日,一早一輛輛遊覽車駛進了三重志業園區,九百三十五位參與合心培訓課的學員,陸續報到後,再依序跟著舉牌的隊輔走進國議廳上課;今天的培訓課程有「醫療人文-感 恩回饋守護健康守護愛」、「片瓦滴血上人心」、「愛在醫院蔓延-醫院志工的責任使命」等,系列的生命醫療教育課程,希望讓學員了解生之有義、死得其所的人生真諦。

◎回眸來時路

影片中上人慈示,慈濟走過三十幾年,每段路的過程都坎坷,尤其是醫療建設。很多人無法理解,出家人並非企業家也非醫生,為何要蓋醫院?但人生最珍貴的是生命,最痛苦的是生 病;慈濟接到的個案都無語問蒼天:「我用6年的時間,到每個個案家庭去深入了解,社會上山之巔及每個窮困的角落,生活及孩子的教育發生問題,進而成為社會的問題。又因東部 醫療資源缺乏,我決定蓋醫院,走上搶救生命的前線,讓生病的人能再站起來。」

「片瓦滴血上人心」林碧玉敘述,「當年上人得知我開設會計師事務所,要我協助精舍看帳;但我只想一週捐出一天打高爾夫球的時間,即可圓滿做好事的心願。」跟著上人參與訪 視,來到訪視家庭,師姊立即跑出來嘔吐,上人卻不畏髒臭牽著他的手慰問關懷;一位急難救助者,因罹患青光眼而失明,雖帶她去醫治可惜沒有成功,之後卻因丈夫責怪煮了整顆高 麗菜,她因而悲憤自殺!上人至此決定除了急難救助,後續還要訪視追蹤關懷!因被上人的慈悲所感動,她從利用假日到全參與。

◎點燃生命之光

「醫療人文-感恩回饋守護健康守護愛」課程,趙有誠院長提及,衛生福利部曾轉介竹南一位罹患僵直性脊椎炎患者,因求助無門的特殊個案到臺北慈院,醫療及志工團隊盡最大的努 力,儘量不要鋸病人的腳,讓才40幾歲的病患重燃生命的希望,目前他已可站立且行走。靜脈堵塞處理非常困難,要花很長時間,醫生要穿著鉛衣三、四小時,要很有耐心。對改變 不了的截肢病人就勸她放下,給病人產生正面的影響。歲末祝福時她上台感謝醫護團隊。

播放「三捐永恆感恩會影片」慈濟大學副校長曾國藩師兄提及,上人說:「人對身體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人要走入人間為人群服務,而且要化無用為大用。慈大每年共有一次 大體解剖及五次的模擬教學。解剖課程開始前,學生要做家訪,讓家屬明確知道有哪幾位學生將進行解剖,解剖結束邀請家屬為大體老師一起入殮,讓家屬心安。當年民風保守,對有 意捐贈的大體老師而言,要說服家人接受解剖這件事並不容易。

◎最終是以行願非討論研究去證得

小時候正流行殭屍片,士林區陳文慶也因而迷戀法術、怪力亂神的鬼神事情;閱讀《了凡四訓》後;改變了思維,開始喜歡到寺廟裡參禪打坐、助念等,也轉仙術的狂熱為宗教的行 願,是如此的法喜與快樂。退伍後喜愛閱讀南懷瑾法師的書,還在偷偷出家三個月;因父親中風家庭支柱倒了。家庭產生了巨變,且姊姊已嫁為人婦,不忍家人受到如此的衝擊,於是 跟菩薩告假還俗。

陳文慶如今已邁入不惑之年,也已成家立業開中醫診所;卻發現在紅塵染缸中,當初的精進、慧力、勇猛已漸退失;從普賢菩薩行願品了解,諸佛最終是以行願;而非討論研究去證得 佛理,而是藉由幫助眾生才能成就自己,最後才能修行圓滿。

二十年前已參與慈濟會員,卻一直停留在門外,彷彿是拿香拜佛保平安的心態而已;直到參與了人醫會志工,參加慈濟各種活動,見到師兄師姊在世人最脆弱的時候,成了他們倚助的 肩膀;了解這才是自己最想參與的團體。但不解,慈濟人為什麼素昧平生的人,卻樂於付出!為了想一探究竟而報名參與培訓。

今天課程副校長所說,大體捐贈跟從前不一樣了,有人文、有理想;陳文慶認為現在得人因焦慮、執著現狀,給他們慰藉更醫藥的療效,體會教育要從根本做起;現代的人多為心裡所 造成的病因,如過只一昧批判、一再向外貪求,卻少了省思、不反求諸己,如此對個人、對社會,都會是負面能量。他說:「參加培訓只希望盡一己之力,回饋這個有情世界,慈濟給 了我舞台,希望藉由成就眾生來成就道業,希望我也能像講師一樣承擔責任,分享感染給周遭的人。」

◎苦人所苦

游建章眼科醫師出生在瑞芳,從小母親為了生活冒著危險,深入礦坑場內暗無天日的工作著,看著雙親的辛苦游建章幫忙分擔家務、照顧弟妹,假日上山打零工搬運木頭賺錢;因此養 成了獨立的個性,努力讀書已不負雙親的栽培,因為從小生長在貧困的生活,因此選擇就讀學醫能幫助家庭也能利濟人群的工作。

行醫後巧遇國小老師林秀蘭、慈濟師姊,在老師邀約下參與人醫會,假日到各偏鄉義診,看到了人醫們的美善,經人醫會總幹事林金龍醫師鼓勵下參與培訓,在見習的過程中了解慈濟 四大志業,以行善大愛為宗旨,因而決定參與培訓,發願貢獻一己之力為人群付出。

生命無常就再霎那間,雖然生命的長短無法掌控,但時間與空間的運用卻因個人而異,而有了不同的結論!生可以是頹唐喪志也可以發揮生命的良能,如何利益人群、笑看人生,端看 善惡一念間,您如何選擇生命的態度、如何用心過活,讓生命加值有義。

圖左 : 林碧玉敘述,「跟著上人參與訪視,來到訪視家庭,師姊立即跑出來嘔吐,上人卻不畏髒臭牽著他的手慰問關懷;因被上人的慈悲所感動而全參與。」[攝影者:林宏謀]
圖右 : 陳文慶中醫師(中)發現,在紅塵染缸中,當初的精進、慧力、勇猛已漸退失;從普賢菩薩行願品了解,諸佛最終是以行願才能修行圓滿。[攝影者:林宏謀]

圖左 : 趙有誠院長提及,靜脈堵塞處理非常困難,為了讓病人盡量不截肢,要花很長時間,醫生要穿著鉛衣三、四小時,要很有耐心。[攝影者:林宏謀]
圖右 : 慈濟大學副校長曾國藩師兄提及,當年民風保守,對有意捐贈的大體老師而言,要說服家人接受解剖這件事並不容易。[攝影者:林宏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