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愛膚傷 加強志工教育訓練

愛膚傷 加強志工教育訓練

E-mail 列印
針對6月27日晚間於臺北八仙樂園發生的粉塵爆炸事件,志工們走進醫院為傷者與家屬進行撫慰關懷行動。為加強志工對燒燙傷專業知識的認知,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杜秀秀主任, 於7月18日在台北慈濟醫院與國內外二十七個聯絡處(臺灣二十五個及大陸武漢、蘇州兩家醫院),透過視訊連線的方式為大家授課。

此次粉塵爆炸事件對於燒燙傷者而言,癒後及復健的過程是一條漫漫長路。志工該如何膚慰傷者與家屬,真正做到實質的陪伴,以提昇社會大眾能感同身受的尊重與接納,是每位志工 都該學習的課程。

◎專業講師親自授課

這次專業課程的教育訓練共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是「關懷燒燙傷者之通識課程及危機處理」,第二階段「需長時間接觸燒燙傷者之衛教常識」,第三階段「需要深入、長期對燒傷者 的支持」。杜主任希望志工能吸收正確的專業知識,往後陪伴膚慰的力量才能更加柔和,且能長久持續下去。

杜主任感動地說,慈濟志工每個月都會走進「陽光基金會」關懷燒燙傷者;長期以來,他們已成為傷者心目中最大的助力,同時也是基金會工作人員最大的支持。「陪伴、安撫、關 懷」是志工所需具備的精神,慈濟志工更懂得拿上人的法、用同理心去幫助這些人。

據她所知,每在災難現場,慈濟人一向走在最前、做到最後。而「燒傷者身心重建歷程」是「愛膚傷、迎陽光」志工教育訓練課程的第一階段,本階段所要學習的目標,則是針對燒燙 傷者生理、心理層面的探討;一路走來將會經歷的事,及出院後,回到家庭與社區的重建心路歷程。

◎全家一起學習護理

燒燙傷後會發生什麼事情?杜主任表示,就「生理」上而言,會因吸入性的傷害造成心肺功能下降、無法從一樓爬到二樓、講話無力、呼吸不順,也有可能伴隨著骨折、截肢、水腫及 長期臥床而造成肌力下降等問題。

杜主任仔細的為大家作分析,「三個月加護(急救),三個月普病(普通病房),六個月站不起來。」是燒燙傷者一年內最重要的生活關鍵。而「疤痕」來自哪裡,全然是燒燙傷時所 留下來的嗎?也不盡然。

「疤痕」的形成有的是來自於燒傷當時所留,有的卻是因為大面積的燒燙傷口。若在21天後無法自行癒合,此時需要清創、取健康的皮膚進行補皮手術;在交互照護下,往往入院時 燒傷面積只有百分之六十,出院後卻高達百分之八十,並留下一道道深淺不一的「疤痕」。

然而「疤痕」在出院後並非不會再生,它24小時都在拉扯,攣縮隨時會發生,因此會造成身體與五官嚴重變形;所以每天至少須做復健23個小時,通常「疤痕」會有六個月至一年 的不穩定期,長者可達兩年之久。

所以出院時,全家人得準備學習各種照顧病人的新知識,在七天內完成培訓;學會如何幫病人穿脫壓力衣、換藥、包紮技巧、膠帶不能直接貼上傷口、復健要領……等等各項專業技 能,以方便協助傷者確實做到正確的到位復健。

◎復健之路遙遙無期

「出院不等於復原,傷口癒合也不等於復原。」杜主任語重心長地說:「這次八仙粉塵爆,大多數傷者都是下肢受傷,出院後的復健更顯重要。並非只有受傷部位會影響生活,若復健 不及時,身體完好的部份也會受到影響。當生活自理功能全部喪失時,就得依賴別人才能完成一天的作息。

而且出院後,傷者復健的心路歷程又可分為三個時期。初期時,面對龐大的復健計劃,心生質疑,自己真的能勝任嗎?中時期,病人將會面臨復健沒有進步、壓力適應困難、心理產生 抗拒或逃避現狀的困境。終時期,當要回歸社會時,才是傷者心裡最大的負擔,也是經過長期復健後最難克服的一點,如果自己都無法接納自己,更何況是別人。」

杜主任接著說:「真正的創傷不是在發生的當天,而是在創傷後的每一天,創傷的失落感與挫折感才是傷者每一天都得經歷的事;自卑、不值得、漫長的自我接納之路、他人眼光與言 語的刺激,是燒燙傷者所要面對的壓力,所以心理層面的重建更顯得迫切而需要。」

杜主任最後指出,平日除了家人的陪伴與關懷之外,可藉由病友故事的分享,建立起「逃避不是個好方法」的信念;並透過藝術治療,重整心理狀態,才能自在地駕馭不安的心,重新 找回自己的生命價值。

◎志工路長情更長

來自八仙粉塵爆有五位燒燙傷者,陸續轉院來到臺南成大醫院燒燙傷中心接受治療,訪視志工周守一在第一時間就帶領志工前往醫院進行關懷。看到傷者全身只剩下黑黑的頭髮,無常 的示現令她心生不捨!在每一次的關懷行動中,她總會帶著上人的祝福分送給家屬,期望大家能用感恩心來面對這場意外。

看到家屬凝重的表情,對首次關懷燒燙傷者的志工楊啟祥來說,心中難免有些不安、害怕,深怕自己一個不小心說錯了話,會讓家屬更加難過。他感慨地說:「人生隨時處在無常中, 如何引導傷者發好願、敞開心胸走出戶外為大家現身說法;進而去幫助同樣遭遇的人、給人信心,這確實需要大家一起來學習。」

透過今天的課程,啟祥深刻地感受到,真誠的關懷與陪伴才能帶給家屬一份安定的力量,也是往後志工要努力的方向。「單純的信念就是把握今天,用心陪伴、去雜念,因為無法預測 將來會遇到什麼狀況,更無法自己掌握。」杜主任對大家的鼓勵,給了啟祥很大的省思空間。

志工林慈晨三年前在花蓮慈濟醫院當醫療志工時,巧遇一位嘴巴和眼睛無法合起來的燒燙傷者,當時病人的心情相當沮喪,由於口足畫家謝坤山前去病房進行關懷與輔導,「看你如此 沮喪,那我們來互換好了。」謝坤山的這句話讓傷者轉念,傷者立即反駁說:「我才不要,我有手、有腳,哪裡癢還抓得到,想去哪也能行動自如,我這樣就好了。」當下慈晨頓悟 到,原來一句話的力量足以改變一個人。

「今天的課程,真的讓我很受用,因為大部份的人對燒燙傷的專業領域不熟悉,缺乏經驗與知識者多。」慈晨道出心中的感受,益感志工的責任愈來愈重大,因為在院內,傷者大部份 由專業的醫護人員在照護;離院後,就必須靠家人的陪伴及志工用心去膚慰與關懷。

◎陪伴鼓勵共度難關

聽杜主任說,能活下來是一件多麼令人欣慰的事!但漫長的復健路,是傷者最難度過的歷程,如未能及時建立信心,通常伴隨而來的是對人生失去希望的悲觀念頭。如果傷者問你,活 下來的目標是什麼?我們該如何回答呢?

「生命是多麼寶貴啊!」臺北慈濟醫院院長趙有誠也在現場為大家分享和解惑:「老實說,站在傷者面前,有時真的很難回答他們的問題;但我每天都會鼓勵他們,好起來的目的是為 了將來能成為幫助別人的人!所以一定要努力的活下去,而且要健康的站起來,才能完成幫助他人的任務。」

趙院長加重語氣強調,傷者回歸社區後,須結合社會大眾的力量,一起手牽手、心連心,鼓勵傷者站起來,當個「喜歡受傷後的自己」才能真正走出去幫助別人,這是往後大家要共同 努力的目標。

花蓮「靜思精舍」德禪師父帶來上人的祝福,並引述上人最近所講的《法華經》裡三界火宅的故事,也是給大家最好的借鏡。這次的粉塵事件會如此嚴重,最主要是大家缺乏「戒 心」,火災發生了還以為是「特效」;所以希望人人都要戒慎虔誠,心存感恩,因為人生無常,沒有人會知道下一秒鐘會發生什麼事。

課程最後,合心訪視幹事周守一不忘以「對人要寬心,講話要細心。」這句靜思語來鼓勵大家,希望透過課程的講解讓大家的心更寬廣,懂得尊重傷者,用同理心去體會燒傷病友的 痛,用正向積極的態度去鼓勵孩子。同時也可以將今天所學到的運用在訪視中,只要大家用心聽、用心看,往後都是可以受用的。

圖左 : 志工們認真上課,專心聆聽,拿出筆記本將重點記錄下來。[攝影者:劉緁琳]
圖右 : 德禪師父特地帶來上人的祝福,希望人人都要戒慎虔誠,心存感恩,因為人生無常,所以每個人當用戒慎的心來謹慎處事。[攝影者:郭美秀]

圖左 : 訪視志工周守一鼓勵志工,用更寬廣的心尊重傷者,用同理心去體會傷者的痛。[攝影者:李一平]
圖右 : 為加強志工對燒燙傷專業知識的認知,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杜秀秀主任在台北慈濟醫院,透過視訊連線的方式為大家授課。[攝影者:李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