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學習三放 讓自己重新出發

學習三放 讓自己重新出發

E-mail 列印
面對現代生活步調緊湊,社會變化快速又多元的狀況下,人對社會、對自己漸漸失去信心,導致憂鬱、躁鬱等文明病愈來愈多。因此,在7月18日炎炎夏日的午後,苗栗靜思書軒心 靈講座,邀請臺中慈濟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鄭存琪,分享《放慢、放鬆、放下》,吸引了將近六十位會眾前來聆聽。

鄭存琪醫師以自身的生活壓力與苦難,及在工作上的所接觸到的感受,藉由《放慢、放鬆、放下》這本書,告訴大家如何透過「放慢」看見自己;透過「放鬆」來接納自己,並透過 「放下」來疼愛自己。

「將眼睛閉起來,慢慢深呼吸,把感覺收回到自己的身上,再慢慢把注意力集中,感受一下,腳掌接觸地面的感受,臀部坐在椅子上的感覺……」鄭醫師以輕柔的聲音,帶領大家利用 冥想的力量,自我察覺「放鬆」的方法,讓心安定下來。

鄭存琪醫師從小就自我要求,要成為弟妹的典範;就學時,要求自己要以優良的成績,來維繫父母不好的情感;在校打球時,會使勁全力拼命地打,接力賽跑時,會跑到送醫急救…… 為什麼會如此呢?他的答案是「因為得失心太重!」

做任何事情,一直都很努力地做到最好,就學期間,成績一直都很好。每當一個目標完成時,喜悅只維持一點點的時間,很快就消失,就會想要再去追求另一個目標。這樣一直不斷地 追求,還是沒辦法,讓自己的內心真正感到滿足……

鄭醫師以自身的經驗,告訴大家:「當一個人,太在意目標時,會產生很多的焦慮,『焦慮』會消耗掉人的體力。若時刻想要去追求更好的目標,但是體力無法負荷,反而會造成心力 耗竭,而需要更多時間,來恢復身心健康。」

會得精神疾病,都是因為情緒無法宣洩,想太多、擔心太多,情緒無法適度調整,執著於定點,而不能轉念放下。所以,在有限的時間與精力下,珍惜自己能把握的,「放下」自己無 能為力的。

人因為生活忙碌,腳步太快,而錯失許多東西,無法靜下心來聽蟲鳴、賞花香,讓生活失去滋味。要如何讓腳步「放慢」?鄭醫師說:「將生活單純化,聽音樂只是聽音樂,走路就是 走路,喝水只是喝水,感受當下的喜悅。」

學習「放鬆」,生命各自有其脈絡,事出必有因,人都是帶業而來,如證嚴上人所言:「人生劇本是自己寫的!」不須抱怨,用佛心、佛智沉澱自己,坦然接受它,真正「放下」,讓 自己重新出發,日子才會好過些。

罹患憂鬱症將近十年,最近幾年,才轉自臺中慈濟醫院鄭存琪醫師門診的柯小姐說:「鄭醫師溫文有禮,平易近人,每次看診,感恩鄭醫師耐心地傾聽我吐苦水,讓我能夠舒壓。今天 聽了他的分享,才知道他一生辛苦的經歷,也因為這樣,鄭醫師更能以同理心,面對病患的苦。」

今年(2015年)培訓委員的陳菊蘭,聽了鄭醫師的分享,體會很多。她說:「平常最好能一點一滴的把事情寫下,了解它,如遇到困惑時,才能平心靜氣的解決問題。也唯有能看 見自己、接納自己、疼愛自己,當生命有困頓時,我們才知道如何穿越它,自己才是最好的治療者。」

面對日常生活中,上班、事業、家庭、孩子等等的壓力,或多或少都會有憂鬱傾向。在活動結束後,會眾紛紛地將鄭存琪《放慢、放鬆、放下》的智慧著作請購回家,一起探索生命的 意義。

圖左 : 臺中慈濟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鄭存琪分享,如何透過「放慢」看見自己;透過「放鬆」來接納自己,並透過「放下」來疼愛自己。[攝影者:顏人鵬]
圖右 : 陳菊蘭(前著灰衣者),聽了鄭存琪醫師的分享,體會到平常最好能一點一滴的把事情寫下,了解它,如遇到困惑時,才能平心靜氣的解決問題。[攝影者:顏人鵬]

圖左 : 鄭存琪醫師以自身的生活壓力與苦難,及在工作上的接觸到的感受,跟大家分享,吸引會眾專注聆聽,並勤做筆記。[攝影者:顏人鵬]
圖右 : 會眾將鄭存琪醫師《放慢、放鬆、放下》的智慧著作,請購回家,一起探索生命的意義。[攝影者:顏人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