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參訪環保點 大陸志工稱讚效法

參訪環保點 大陸志工稱讚效法

E-mail 列印
大陸四川、泉州、廈門環保志工共二十五位,回臺參加2015年7月18日、19日「第九期環境教育師資培育」第一階段課程,7月20日由北區合心環保幹事陪同到各環保站觀 摩。共分三組參訪路線,隊輔志工張素禎表示,冀望由不同路線的參訪,學員透過交流分享後,能有加乘的吸收效果。

◎「合」是社區環保推動的力道

第一組成員八位由隊輔志工楊麗淑、陳新發、張素禎陪伴,早上七點四十分由蘆洲聯絡處出發,參訪臺北市大同區、萬華區、中正區、大安區的環保回收大站和小點。

華翠大橋下的環保站(中正萬華環保教育站),佔地大約七十坪,每日平均有七十人次來報到,每天進出的回收量相當大,號稱全臺灣名列前茅的環保站。由中正區二個和氣與萬華區 四個和氣合和互協來運作,大家輪值投入環保來帶動。

臺北市寸土寸金,大橋下的環保站有限空間充分使用,三D立體化層層疊疊往上堆,幾乎快觸到橋面了;也講究高周轉率,各小點回收物一進站,馬上分類能上車的直接上車,約莫三 十分鐘就能運出至專收場賣。所以充足的人力、「合」的配合很重要,連帶也能深入社區志工招生,讓環保站能活化起來。

◎ 回鄉打算捐地擴點推動

來自廈門李赤軍感觸很深地說:「臺灣環保團隊真的做到了『以和供養上人』,這次廈門共來九位參加環保教育師資培訓,回去後要互相交流,以點帶面腳踏實地來效法。一根筷子一 扭就斷,一把筷子是扭不斷的,要靠一個團隊力量一起來成就。」她也打算將十二坪儲藏間捐出來,擴充原有的環保點,做個典範落實社區。

大同環保教育站,因原址興建工程中,所以暫居於高速公路下,三年來沒水沒電仍是運作自如,年長志工們,春來秋去不畏寒風、不懼熱浪,星期一到星期五天天來報到。

好不容易最近申請到用電了,可是環保站內的電風扇怎麼都沒有在動?在這夏日天氣燠熱的空間,環保志工王甲義專注拆開零件,正在修復回收的風扇,要讓它們物命延長。七十五歲 的他在此是一門專業,已經做十年了,他說:「要做到不能做為止!」

負責拆解銅線,七十四歲的劉月娥也將上人說的「法」入心,邊做邊說:「家裏的孩子,我就祝福他,讓他自由去發展,自己就定下心在這裡多種福田。」持續九年做環保的她熟能生 巧,俐落地拆解銅線分得又細、又快。

◎ 推動志工精神 生活更有意義

環保站圍籬外綠意盎然有大樹環繞,開放式的站內只有鐵皮遮頂,志工朱蘭金、站長楊宋秀枝老當益壯,耐苦耐勞守護著這個倚著高速公路橋墩而立的環保教育站,還有環保志工們 「做就對了」禪定般修行,贏得參訪學員伸出大姆哥按「讚!」

老人家在環保站能夠動手動腦又有事做,把自己晚年生活過得更有意義、更豐富,四川學員王霞覺得大陸年長者也可以學習這種精神。

年長志工這種克勤克難克儉的精神,宛如上人薰法香中所開示:「……看到的就是自然的人文,不需要太多語言。」道心堅固等待有緣人加入。泉州學員鄧福蘭感覺:「慈濟人就是有 一股大智若愚的心境,在做大地園丁。」她期許自己將培訓課堂內吸收到的知識,內化到很直觀地、自然地分享出去,才能像臺灣志工們做到的「境教」。

◎ 環保教育由做中說起

隊輔志工楊麗淑表示:「環保是方便法門、是行動看板。」可以和鄰里結很多善緣,這就是扎根。她和學員分享在這臺北市都會區中,社區志工默默耕耘不懈怠,有很多小環保點都持 續做了十幾、二十年。

南昌路上「東佳幸福站」,囊括附近大樓七個小點(國家音樂廳、南園大廈、美麗人生、十普寺、德林行館、一品居、南庭翡翠),由志工黃燕秋、黃素春姊妹帶動,在社區敦親睦鄰 做出好口碑。十幾年來左鄰右舍的大樓管委會或居民,都非常認同慈濟推廣的環保救地球理念,環保回收分類做得很有秩序,也使回收可使用物增加。而寶興街上志工邱瑞瑕自家的環 保點,至今也持續了十年,雖是小點每天也能有一卡車的回收量。

另外,窩居在南昌路巷弄內的「中正區吉留環保教育站」,則是比小點還大一點的倉庫間改設的,小而美,該回收的都不漏掉,小自塑膠吸管,大至膨鬆的塑膠袋都要清潔分類好。志 工莊春桃指著木頭隔板,說明如何運用空間堆放整理好的塑膠袋。回收塑膠袋雖然經濟效益不高,但是為了保護地球,慈濟人不辭辛勞就是要回收這不爛不腐的製成品,希望物命能延 長,減少資源無止境的開發。

◎ 環保從敦親睦鄰做起

參觀這麼多中、小點後,廈門學員孫金花表示目前雖然已經在做環保,但沒有像臺灣的志工整個身心都投入,這麼讓人感動。回鄉後也要將這裡挖到的寶,回去學著先跟村里的幹事溝 通來宣導環保,從敦親睦鄰做起。

而泉州學員陳志偉每站都很仔細的去瞭解「運作模式」,努力尋寶,每站各有特點,讓學員欲罷不能。然而時間匆匆已近傍晚,在隊輔催促下,盡速前往最後二站參訪。

「王英環保回收點」位居泰順街、溫州街口,三角窗是做生意的好地點,二十年前,志工王英將柑仔店收起來轉做環保點,儼然像時代新潮流的二十四小時便利站,因鐵捲門從不上 鎖,鄰居可以隨時將回收物送來。她敦親睦鄰也做得很好,左鄰右舍主動來做回收分類,大家像姊妹般快樂地做環保也聞「法」香。

「大安頂好花園大廈」環保點,則是處於臺北市東區熱鬧的百貨商圈內,在七十八歲志工陳缺住家大樓的中庭邊一小隅。全年無休,住戶鄰人稱陳缺是這棟大樓的菩薩。如同萬華區志 工陳雪華鼓勵學員們,做環保先不用在乎人多或人少,先有個小點即可,堅持下去就有機會影響別人來認同。

「低頭(彎腰)做環保,抬頭(挺胸)說環保」更重要的是大家的心靈環保,把握因緣廣結善緣。「一世慈濟人、十世人間路」萬華區志工謝碧鑾給學員愛的鼓勵。學員表示九月還要 來進修第二階段的環保教育師資培訓,期待再相會。

圖左 : 站長楊宋秀枝(右三)仔細為學員作導覽。[攝影者:黃宗樹]
圖右 : 由志工黃素春(左二)帶動的社區環保點,大樓管理員和學員按「讚」合影;學員(右起)賴秀氣、王霞、李赤軍、陳志偉(左一)、鄧福蘭(後排右二)[攝影者:黃宗樹]

圖左 : 萬華團隊展現「合」的力量,四個和氣隊、組長全員出席熱情歡迎遠道而來的參訪學員;(第二排右一、二)柯順欽、蔡慶華,(第二排左起)謝碧鑾、楊麗淑、張素禎、陳雪華。[攝影者:楊麗淑]
圖右 : 吉留環保教育站志工莊春桃(左四、中)為學員簡介如何運用小倉庫間堆放佔大面積的塑膠袋回收品。[攝影者:楊麗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