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人人舉手做菩薩

人人舉手做菩薩

E-mail 列印
2015年中彰區培訓委員慈誠理念研習,第五梯次課程,於7月19日在臺中市文心路臺中分會講經堂進行,共有學員三百三十七位,共同參與精進。

◎人人皆菩薩 光輝耀人間

上人以慈悲喜捨的精神,領我們不斷往前超越,到現在有九十一個國家,有慈濟的足跡。宗教處劉家芸師姊請問大家:「何謂菩薩?」

許多學員舉手回答說:「能幫助別人!」「能拔苦與樂的人」還有人說:「無私的付出!」

劉家芸微笑著說:「上人所認識的菩薩『是會走路,會吃飯,會工作,會說話的,才是真正的菩薩。』」

「誰能做菩薩?」家芸再一次問大家。

全體志工統統舉手。「我們都是菩薩!」

「上人說,我們的菩薩不是在天上,不是在佛堂,而是在苦難的群眾當中付出。」其實人世間就是我們的道場,把握短暫生命的時間,利用能付出的因緣,及所處的空間,從台灣走出 去,這個空間就是我們的道場。

只要是我們關心的人,是我們的家人,當家人受苦難的範圍,隨著科技的傳播,越來越廣泛的時候,我們的家人就更無分國界。

家芸又說,慈濟的慈善精神理念與緣起,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是從頭到尾都不變的,儘管時代在變,所作的方式有所調整,但菩薩的一念悲心,三千世界都是我們所處的道場,只要你 我有這份慈悲喜捨的心,就能夠諸佛遍滿虛空。

她接著又說,「做慈濟,不是為了自己在做慈濟,最後卻發現自己卻是收獲最大、最多,也讓自己的生命更豐富,更寬闊。所以大家要把握慈善精神和理念,跟隨上人繼續往前走!」

第一次參與賑災的林英超醫師,上臺分享國際賑災,他說:「我們曾經走過九二一地震,當時帶給人們的驚嚇,不是三五十天就過去了,而是三五年!尼泊爾賑災,慈濟梯次還在延續 深耕當地。尼泊爾災民貧跟病,直連在一起,震災團看見災民的苦與痛,實在不忍。只要心中有愛,就能讓傷口撫平,幫助他們重新站起來。」

◎灑一滴甘露 覺天地之廣闊

林英超醫師感動的說,尼泊爾的民族非常多,不同民族,就有不同的宗教,雖然想做的事情很多,但實際能做的事情卻太少,只能做身心靈的膚慰及傷痛的醫治。就算語言不通,但我 們關愛的眼神,他們也能感受到。一個擁抱,一雙緊握的手,還是拍拍他們的肩,或者拿一張面紙擦拭他的眼淚,就能把我們的愛持續下去。

從林醫師帶來的影帶中,看見慈濟賑災團隊,前面是師姊在做衛生保健教育,大醫王就在後面忙診治,旁邊是人文真善美志工,及一位訪視志工,為團隊留下記錄。帳篷區裡彷彿就是 小型慈濟世界。四大法願都在這裡面,大家合心協力,一起把帳篷區裡的人護持好,這些辛苦,化成大家心中滿滿的幸福。

「如果還有機會,可以去第二次,勇往直前下,很多困難的事情,我們都可以迎刃而解,這樣的賑災義診值得我們一次又一次的前往,一次又一次的去體會,人世間的愛怎樣被傳播, 怎樣去撫平傷口,我深以慈濟醫師為榮。」英超醫師又說。

◎生命無數 守護磐石

從事病房服務的護理師許凱婷說:「慈善最根本的就是與醫療結合,師公上人曾說『護理是留給最有福報的人做的!』這句話讓我印象深刻。病房二十四小時與病人接觸,患者無論哪 種身分地位,貧富貴賤,在我們面前,都展露出他們最痛苦,最無助的樣子,也願意將他們的喜怒交給我們。」

無常!帶給 人們無限的不安全感與無力感!凱婷自認在病房學習很多,成長很多,也與病人有著很珍貴的連結。她曾照顧二年癌症病患,在治療需要插鼻管和氣切時,身上插滿許多 管子。凱婷分享說:「有一位病患,家中的女兒即將出嫁,但這位病患,很愛她的女兒,雖然也很想參加女兒的婚禮,但又怕治療器材掛在脖子上,給女兒及親友沒面子,所以拒絕參 加。

最後經過醫護人員與醫生討論同意,在最安全的保護之下,同意他參加女兒的婚禮,醫護人員也送一條很漂亮又喜氣的圍巾給他,圍護在治療中的脖子上,圓滿患者最後心願,參加女 兒婚禮。護理在醫療上,無論是團隊的合作,或是病人精神的支持,都是我最珍貴的收穫。」

◎慈濟心、菩薩行

鄭宜哲中醫師,曾經在心裏想過,來慈院已經七年了,也曾參加義診和志工活動,是否要參加委員慈誠培訓來「職志合一」?考慮再三?可能因緣到了,年初正巧簡守信院長在鼓勵同 仁參與委員慈誠培訓。「但真正參加培訓,還是有些不一樣,能更深入了解慈善工作」。

宜哲醫師對當天上課的主題「慈善」,心有所感說:「回想以前觀念裡,醫療人員將工作做好就是慈善,現在能體會出,這是不夠的。我們常關心病人的疾病,還需要更進一步去關心 其家人的狀況。」

他接著分享,去年秋天跟著醫護人員去梨山義診,王人澍副院長和夫人,也參加訪視獨居老人,梨山房子大部分都在斜坡上,老人居住的房子有點破舊,家裡很髒亂,志工到達就忙著 找掃把,打掃環境。王副院長夫人看見獨居老人單薄的身體,馬上將自己脖子上的圍巾摘下,套在他身上暖和暖和。「原來義診,不只是看他們的疾病,還需要我們的關愛。」

鄭宜哲以前根本不了解慈濟,現在看到志工們對獨居老人互動關心的過程,又學到志工賑災的許多經驗,他說真的很棒!八仙塵暴事件,更讓鄭醫師看見慈濟人無所求地付出,有災難 的地方就會有志工出現。「慈濟人以感恩心,不分白天夜晚,為每一位受難者真誠的關懷與膚慰。這就是我近日最大的感受!」。宜哲分享著。

人人做慈善,及時解苦難,利他付出無所求。慈善是來自一份清淨大愛,以佛教理念來帶動慈悲喜捨的精神,透過力行、實踐的過程,發揚光大。是慈濟恆久不變的核心價值,能發揮 良能,為社會奉獻之際,同時也能提升我們生命的價值。

圖左 : 第一次參與賑災的林英超醫師,上臺分享尼泊爾賑災:「看見災民的苦與痛,實在不忍,我深以慈濟醫師為榮。」[攝影者:陳鎮嘉 ]
圖右 : 從事病房服務的護理師許凱婷說:「在病房學習很多,也與病人有著很珍貴的連結。患者無論哪種身分地位,貧富貴賤,在我們面前,都展露出他們最痛苦,最無助的樣子,也願意將他們的喜怒交給我們。」[攝影者: 童正雄 ]

圖左 : 鄭宜哲中醫師,對當天上課的主題「慈善」,心有所感說:「回想以前觀念裡,醫療人員將工作做好就是慈善,現在能體會出,這是不夠的。」[攝影者: 童正雄]
圖右 : 課程的最後,學員長帶領大家雙手合十,以一分虔誠的心為塵暴傷者祈禱,並祝福傷者家屬及醫護人員。[攝影者: 潘常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