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訪視路 結合智慧用愛扶持

訪視路 結合智慧用愛扶持

E-mail 列印
8月11日東二社區讀書會上,邀請訪視幹事高錦蓮為大家介紹慈善訪視功能及訪視工作內涵。慈濟四大志業中以慈善為首,慈善是慈濟的根,而訪視功能分成醫療、喪葬、急難、長 期補助、居家關懷等。訪視志工深入社區暗角,秉持「人傷我痛、人苦我悲」的情懷,適時給予急難救助,解決燃眉之急。

高錦蓮踏入慈濟因緣,來自姊姊與姊夫都是很投入的慈濟志工,受他們影響,在長時間耳濡目染下,激發她愈想要了解慈濟的興趣;因而從見習、培訓過程中,時常跟著志工走訪貧病 家庭,受證後,她毅然決然投入訪視個案,從個案中「見苦知福」,受助者是別人,受益者是自己,也唯有深入才能更加投入。

◎伸援手解苦難

令高錦蓮印象深刻的首例個案,案主五十一歲,原本從事喪葬事務的喇叭手,已經失業一段時間。2014年11月突然中風導致身體左半邊癱瘓,他的意識雖然清楚,但是卻無法講 話。在成大醫院治療後,12月底出院住進安養院,每個月的安養費用一萬六千元,沈重的負擔讓他不知如何是好。慈濟志工接獲醫院社工通報,前往關懷了解案家的困難狀況。

案主育有一子一女,他在六年前就離婚了,前妻在去年也因為肺腺癌往生。 他的兒子二十六歲,年紀輕輕不務正業,經常參與廟會的活動,對於中風的父親更是不聞不問。

目前就讀屏東科技大學二年級的女兒,從高中開始的學費就一直依靠助學貸款,在外住宿的房租、生活費用則全靠女兒自己打工賺錢。案主中風之後,房東也很無奈地打電話對她說: 「妳的父親房租已經積欠了一年多沒有繳,請妳把房子裡的東西清走。至於房租,沒關係啦!等妳畢業之後,有能力時再來還。」她回到家,看到整個屋子裡亂七八糟,哥哥也不知去 向,只好拜託朋友幫忙把東西清走,把房子還給房東。

慈濟志工了解案家的困難後,協助案主申請殘障補助,補貼他不足的安養看護費,以及女兒的註冊費。上人曾慈示,實在不忍心看到這麼年輕的孩子,在一個很困難的家庭環境裡背負 那麼多的助學貸款;希望她能夠安心就學,平安長大順利畢業,能夠賺錢幫忙家裡。

◎勤復健現希望

高錦蓮接著分享另一個關懷的個案,現年五十九歲的董先生,許多年前與妻子離婚之後就一個人獨居,因工作不穩定積欠房租及健保費。中風之後原本住在護理之家安養,因為擔心沒 有錢繳安養費用,就離開護理之家。

回到租屋的地方,志工持續關懷,發現他的家堆滿雜物非常擁擠,連要走路的地方都有點困難,更遑論坐輪椅行動了。他每天晚上就坐在客廳的沙發上睡覺,志工苦口婆心相勸,終於 讓他點頭,答應慈濟人來幫他清掃環境。

首先把堆積如山的雜物清出屋外,一一問清楚那些可以清走、那些東西要留下。一開始他還是很捨不得丟,於是志工郭淑菁就跟他分享靜思語「我們用的不多,但是如果我們要得到很 多,負擔就會更多。」在志工努力的清掃之下,屋子裡頓時亮麗了起來。

這個個案經過評估,給予經濟上的援助,並且鼓勵他勤做復健,把握黃金的復健治療時期。由於志工每個月持續做關懷,他的心念漸漸有了轉變,也很配合在家裡做復健,有時候復健 一做下來約五、六個小時,所以他恢復得很快。本來從護理之家出來的時候還坐著輪椅的,經過二、三個月之後,他就能自己拿著助行器走路。復健情況良好的董先生,一有機會也會 鼓勵病友認真做復健,志工們也期盼董先生的人生會一天比一天更好。

高錦蓮強調:「我們會帶動感恩戶來做環保,及參與慈濟活動。每個月一次的發放日,除了有人醫會醫師提供免費義診,還有志工發心來幫忙義剪,並且會邀請感恩戶一同享用午齋。 如果感恩戶不方便前來領取補助款的,志工會將款項直接匯到他的戶頭。

「之前的消慈風波,說我們都救國外沒有救國內;事實上,在國內我們也一直都在做訪視關懷啊!」錦蓮再度強調:「訪視最重要的是每個月的居家關懷,持續的陪伴個案走過人生的 低潮。進來慈濟了解,你才會知道慈濟這一條路真的是最正確的選擇。」

錦蓮引述上人的開示:「慈濟,怕你不解,不怕你會有誤解。如果你去了解,自然就會化開誤解。」慈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好,需要不斷的累積經驗和智慧。她希望大家能多多 參與,祈願在訪視路上,大家都能夠以智慧相結合,以愛相扶持。
圖 : 除了訪視工作,高錦蓮(右)並參與骨髓關懷小組成員,在每一場骨捐活動中擔任重要的角色。[攝影者:王蕙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