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嘉義 多欲為苦 少欲無為

多欲為苦 少欲無為

E-mail 列印
時序已進入初秋,天氣不再那麼酷熱,是出外踏青遊玩的好時光。但在慈濟嘉義聯絡處,卻有一百三十四位青少年在一起精進,學習慈濟的人文。

9月13日青少年成長班的精進課程主軸是-《八大人覺經》第二覺知,「多欲為苦 生死疲勞 從貪欲起 少欲無為 身心自在。」

由於「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所以證嚴上人開示,因為人類的貪婪,無邊的欲望,造成環境的大破壞,更不知惜福而大浪費,製造大量的垃圾,使大地一再的受傷害,最感 恩環保志工們,無所求的付出,付出時間,付出體力,更犧牲玩樂,在環保場盡心盡力,默默的做,而且都發願要做到最後一口氣。

像台南的環保志工謝長金,已經八十八歲了,還是天天做環保,做到都忘記了年齡,還有一位張阿幸,雖然說話有些障礙,一樣天天在環保場裡和人家結好緣,她的生活態度是:「閒 人無樂趣,忙人無是非。」上人讚嘆環保志工,也勉勵慈濟志工要「少欲無為」就身心自在。

接下來慈少的學員們以戲劇的方式,呈現太浪費也是一種罪,包青天派牛頭馬面抓來「太浪費」要定他的罪,但是他不知道犯了什麼罪,後來包大人曉以大義,終於俯首認罪,且大懺 悔,而獲得赦罪,劇情雖然簡單,但是所闡述的意義能讓人一目了然,「太浪費」也終於改名字叫做「很節儉」。

節儉就能減少慾望,就能將追求物質的慾望轉變成善的力量,司儀陳建銘老師,和學員們分享竹筒歲月的意義,他說:「每天將零錢投入竹筒,那『噹!』的一聲,是愛的聲音,如果 存下來的錢捐出去做善事,那當然是最大的愛心,如果存下來的錢是告訴自己不可以浪費物資,那更是一種對地球的大愛之心。」

在各團隊圍成大圈自我介紹的同時,陳昭錫帶著兒子陳連育、女兒陳愉茵參與課程。連育剛升高一,參與慈濟社區課程共有十一年時間,陳爸爸對兒女的出席亦全程陪伴,陳爸爸陳述 孩子學習成長的改變,是能共同面對青春期的小叛逆,並能體恤家人分工家事,處事交談得體,聽父母的話,陳爸爸期許孩子不只求知還要會運用所學身體力行。

慈濟志工林次琴住竹崎偏遠山區,希望女兒也能學習善的觀念及為人處世的道理,雖然女兒有些許的不願意參加,經耐心地鼓勵,女兒也參與慈少班,次琴亦不辭辛苦的陪同。

在學員中出現了一位較年長的面孔,是張吳秀蕊阿嬤(72歲)陪同孫子張大文一同來學習,張阿嬤分享大文是張家收養的孫子,生母在生下大文後就過世了,阿嬤無私地給予生活、 物資、教育……等。阿嬤為了讓大文能有健全的生活,付出比他人更多的心力來照顧與教導。第一次參加慈少課程,阿嬤說:自己能活多久不知道,只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能陪大文學 習好的做人處事之道理,能在大文成長中自己受用。

課程來到了尾聲,學子與父母分別在佛堂與教室表達課後心得,在不預知的狀況下安排了父母用文字書寫的方式寫下「想對孩子說的話」,當下有家長分享了自己寫下的內容,令在場 的家長及現場人員不禁感動落淚,此活動用意在,讓父母平時對孩子說不出口的關心和愛,利用文字來傳遞給孩子。這樣一封信將在課後寄出逾兩天後送達孩子手上,課程也在這樣感 動的氛圍下畫下美麗的句點。

圖左 : 慈少班孩子帶動班歌<認識你真好>。[攝影者:王俞云]
圖右 : 慈少班孩子的媽媽們,親自寫一封信給孩子,平時對孩子說不出口的關心和愛,利用文字來傳遞給孩子。[攝影者:王俞云]

圖左 : 來自太保的陳昭錫(左2)與黃麗娟(左1)夫婦帶著一雙兒女從參加兒童成長班到現在的慈少班。[攝影者:黃稜淵]
圖右 : 慈少張子文與阿嬤張吳秀蕊雖然只是第二次參與活動,但祖孫二人深深愛上慈濟並分享心得。[攝影者:黃稜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