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讓病人微笑 做好醫病間橋樑

讓病人微笑 做好醫病間橋樑

E-mail 列印
臺北慈院護理部吳秋鳳主任說,要讓病人微笑,則須瞭解病人最關心什麼?

2015年北區醫療志工精進研習於慈濟關渡志業園區舉行,學員及工作人員共一千五百一十九人共同參與。平時忙著「做」志工,今天(9/19)大家靜心聆聽,努力學習更多醫 院通識及慈濟人文。期待充滿電力後,以誠以情去提供更好的服務,做好醫病間的橋樑。

志工除了陪伴病人,也是醫院的好幫手。講述「病人的就醫經驗與醫院服務作業」的吳秋鳳首先感恩志工始終如一的協助與護持,並因志工影響而逐漸養成面帶微笑的好文化。

她表示,從病人就醫的經驗中,瞭解依序是來自醫生的照顧、護理師的照護、作業操作和程序管理、醫院的清潔度……提醒志工在陪伴前先到護理站瞭解病人狀況,陪伴中發現病人有 狀況時,及時告知護理人員,互相幫忙讓病人得到最好的醫療照護。

◎精彩課程 從早開始

臺北慈濟醫院院長趙有誠應邀來分享臺北慈院願景,他回想今年才剛從尼泊爾賑災返臺沒多久,就遇到6月27日八仙樂園塵爆。面對大量的燒燙傷患一下子被送到院內,他有條不紊 地協調所有人員回到工作崗位上。

年輕的女孩子需經截肢才能保住生命時,院長鼓起勇氣去告知她,傷患的反應讓他見識到生命的勇者。年輕的女孩不擔心自己傷勢,反而煩惱醫藥費用而哭泣。「有很多力量在,你不 是一個人」趙院長溫暖的一句話讓對方像吃了一顆定心丸。

「我的願景就是希望來過慈濟醫院的人,可以將慈濟人文帶給其他人,讓大家更歡樂。」趙院長充滿信心的告訴大家臺北慈院願景,這是他一直帶領臺北慈院的方向。

◎陪伴有方法

在醫院,「病人安全與隱私」是格外重要的事!臺北慈院醫品中心潘韋翰一上臺即提問:「大家覺得醫院安全嗎?」「不安全!」學員齊聲回應。他又反問:「醫院是搶救生命,為什 麼不安全?」

韋翰以1999年美國醫療報告指出,醫院有可能因醫療錯誤或用藥不當造成病人死亡或傷害;其中,藥物是最常發生的醫安。他呼籲學員不要未聽醫囑而自行購藥,以免發生危險, 並以喧騰一時的阿帕契軍機事件,告訴大家醫院就像軍事重地一樣,絕對不能對外公布病人隱私。

同樣地,不能隨意把病人隱私告訴別人,也是志工的默契。「你我應知的事」課程中,臺北慈院社工組吳芳茜主任說,慈濟志工是善與愛的代表,充滿著溫暖和柔和。所以志工應該縮 小自己,服務態度要真誠、具親切感、有同理心、主動積極而且可靠。

她鼓勵志工將病人當成家人,傾聽他們的心聲,相信病患家屬有能力照顧,只需適時提供協助,但不勉強他們接受志工的關懷,更不隨便把病患的事情告訴別人,就是病人最好的陪伴 者,也是志工最好的典範與默契。

◎區域有別 應對不同

醫院各個角落的不同區域,有著不一樣的服務技巧與人文應對方法。「醫院實務演練」課程中,將急診、門診及病房三區的應對人文,透過狀況劇的演出,讓學員瞭解承擔醫院志工時 應注意的事情。

「拜託!你們不要來,都是恁說開膝蓋(與臺語的「四次」音相同),害我真的開四次(台語)……」志工演出在病房區因語言差異,使得病患誤解而拒絶志工的探訪。

活潑幽默又逼真的演出,逗得學員哈哈大笑,講師陳淑華則叮嚀志工最容易疏忽的小細節,讓學員加深印象並提醒自己不犯同樣的錯誤。

◎志工老兵來傳承

「我們要從第一個微笑到第一百個微笑都是一樣的!」有三十年醫療志工經驗的花蓮慈院社服室顏惠美副主任傳承「志工與病人、家屬關懷及互動的技巧」。她說,真誠的微笑,主動 積極,察言觀色,要當病患的活動服務臺,陪伴膚慰患者及家屬。她以知名口足畫家周瑞盛的故事,說明要如何關懷及互動。

她說,三十歲那年發生車禍的周瑞盛,脊髓受傷致頸部以下癱瘓,住院期間怨天尤人,總將脾氣出在志工身上。顏惠美以疼惜心膚慰,並找來口足畫家謝坤山老師教他繪畫。當他遇到 瓶頸時,她帶著志工在周家旁的空地整地播菜種,趁勢告訴他種子要澆水、除雜草和施肥,還要等一陣子才會有青菜可以吃,而這個過程就像學畫一樣。

「志工是軟體中的軟體,醫病間的橋樑。」她帶著學員大聲地唸:「不要疏忽任何可以助人的機會,學習對每個人都熱情以待,把每一件事都做到完善,對每一個機會都充滿感激。」

課程精采,學員聽得認真,邱美玉不時低頭抄寫筆記。加入醫院志工行列已有七年的她,難忘有一次在急診室,抱著一位全身發冷的氣切婦人膚慰,穩定了婦人的心,並露出笑容與感 激。「幫助人的歡喜,就是做得開心的原因。」她努力在研習中吸收新知識,希望在陪伴新人過程中能正確地傳承。

◎就怕人家說我老

身材瘦弱,身穿灰色志工服,頭髮白到發亮的胡雲卿,挺著胸膛,坐在一群身穿深藍色志工中,專注上課的樣子,隔外的顯眼。

「我的婆婆八十七歲時住院半年多,都是我一個人在照顧的。婆婆往生不久,又換老公住院了。這一住好幾年……」今年八十三歲的雲卿,因當年在醫院受到志工的幫助,讓她可以好 好照護生命盡頭的家人,對醫院有特殊的情感。現在即使年事已高,也要用自己的一點力量出來幫助更多人。

為了怕人家看她年紀大而不請她做事,她用「主動」去克服這個問題。 「我到處問,到處做。在病歷室時,我學會細心,才不會把號碼弄錯。在燙衣服時,資深師姊教我技巧,我現 在已學會又快又挺的技術。」雲卿眼睛發出光芒地說著。

「我學會說積極的話,客觀面對任何事,學會表達出來,我無時無刻都在感恩。」 可以服務他人,做利他的事,胡雲卿的生活,因為加入志工更加多彩多姿,更加豐富。

2014年培訓時開始參加醫療志工的蕭瓊玲表示,有資深志工的陪伴,才能很快進入情況。而參加研習課程,讓她從中瞭解在醫院可能會發生的狀況及小細節,還須遵照資深的志工 指導,才不至造成錯誤,以保障病人的安全。

圖左 : 志工逼真演出在病房區因語言差異,使得病患誤解而拒絶志工的探訪的狀況劇,提醒學員不犯同樣的錯誤。[攝影者:蔡瑞聰]
圖右 : 今年八十三歲的胡雲卿,努力地學習如何做一位稱職的醫院志工,就怕人家覺得她年紀大,不請她做事。[攝影者:林育民]

圖左 : 學員蕭瓊玲(右一)和邱美玉(右二)努力抄寫筆記,作為日後承擔醫療志工時最佳的經驗參考。[攝影者:林育民]
圖右 : 志工逼真演出在病房區因語言差異,使得病患誤解而拒絶志工的探訪的狀況劇,提醒學員不犯同樣的錯誤。[攝影者:林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