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3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嘉義 10cc驗血 匯聚生命的希望

10cc驗血 匯聚生命的希望

E-mail 列印
「您願意救人一命嗎?目前約有六百位血液疾病患者須做骨髓移植,需要非血親的捐髓者幫忙,你可能會是那個唯一可以救他的人。」「為了挽救他們的生命及幫助心急如焚的家屬, 只要布施10CC的血液,加入骨髓捐贈資料中心;待配對成功後通知,現在醫學進步,只要抽血,由血漿抽取需要之幹細胞,對已身無損傷喔!」慈濟志工全力宣導,連過馬路、等 紅燈的民眾一個也不放過,啟發大家的善心,加入骨髓捐贈驗血行列。

10月3日嘉義區慈濟志工在嘉義市仁愛路安泰大樓舉辦「造血幹細胞捐贈宣導暨驗血活動」。骨髓捐贈應用面,雖不若捐血捐贈廣泛,卻是血液疾病患者救命之鑰,多一為愛心人士 參與,需做骨髓移植的患者就多一份存活的希望。捐贈者有年齡及健康限制,為維持骨髓庫的有效性,每年均需募集兩萬筆的新資料,在臺灣日漸少子化,未來將可能出現配對者稀少 的窘境。

骨髓關懷志工林愛娥行前叮嚀「今日訴求只要年滿十八歲至四十五歲的民眾,符合捐贈者健康條件,都有資格成為快樂的捐贈人,攜帶有照片的身分證件,至驗血活動現場,抽 10CC的血液留下驗血資料,將愛心化為尊重生命的具體行動,迅速加入這項『搶救生命』的行動!因時代變遷,法律規定個資法,以前曾經建檔過,歡迎回娘家-骨髓捐贈驗血抽 血站,更新資料建檔。」

◎搶救生命不懈怠

十月雖進入秋季,秋老虎發威猶如夏天,燒熱的陽光把柏油路曬得燙人,走在街道上的慈濟志工黃惠玲與蔡叔梅,不畏炎熱,手拿著「救人一命無損己身」海報,宣導「尊重生命,快 樂捐髓」的大愛。發揮自己良能走入人群,即使揮汗如雨,熱情未曾停歇,凝聚一股力量,完成志業的使命。

二人走入一家早餐店,見老闆空檔馬上向前宣導。老闆一個大男人留著長髮,因婚後多年無子,求醫大林慈院,結果順利得子。求醫過程中得知頭髮可以做善事,所以預留長髮準備捐 贈給癌症患者製造假髮,原來老闆性情中人富有愛心。老闆聽完志工宣導,想盡一分心力,可惜自己不符合捐贈條件,便提供店內看版張貼海報,答應向顧客宣導二十四日還有一場骨 髓捐贈驗血活動,鼓勵大家前往。

填表、解說區白髮斑斑的簡玲,自始1993年成立「慈濟基金會骨髓捐贈資料中心」時,一直在這區塊有二十幾年,見證骨髓捐贈宣導一路走來之艱辛。「剛推行時民眾觀念較不開 放,骨髓捐贈錯誤觀念的迷思,以為是抽骨椎、龍骨水,會半身不遂。第一次參與是在彰化,而且是上人親自帶領,志工上街頭到火車站、百貨公司人潮較多的地方宣導化誤解。」

「對於造血幹細胞捐贈,證嚴上人一再強調『絕不會為了救一個病人,而去傷害另一個健康的人。』骨捐是血液疾病患者爭取生存的權利,必須去要求人家的直接救人,向對方清楚說 明移植情況,啟發善心、付出愛心,是件有意義且具挑戰性,雖沒有舞台,『尊重生命 搶救生命』的理念,是持續做下去的動力。」

◎把握因緣獻愛心

「緣起」凡是因緣而起,因緣而聚,然而也要能即刻把握因緣,否則,因緣也會稍縱即逝。張畯隆從民雄攜二位子女至對面眼科醫院檢查視力,平常對骨髓捐贈有概念,也常捐血,雖 想參與骨捐驗血苦無機緣,今正巧遇到慈濟在此辦骨捐活動,待女兒視力檢查完成,把握因緣馬上過來。

問女兒「爸爸為什麼來抽血你知道嗎?」「不知道」,經志工向幼苗的種子解說,女兒眼光發出崇拜眼神,「爸爸今天做了好事,將來不能少你一人喔」,畯隆做了最佳的身教,救人 一命不損己身。

洪宇樵 劉麗娟夫妻檔,因瀏覽網路,知道慈濟今日舉辦骨捐活動,特意從民雄騎摩托車過來,「有位朋友建檔兩個月後就獲得通知,希望也能配對成功」,夫妻倆發願。夫妻結婚兩 年多尚無子女,志工送結緣品祝福「事事如意 早生貴子,祝福你年年春,年年富,擱起樓仔厝。」(臺語)

黃妘利多年前已建檔,被通知更新資料,正巧朋友王怡婷來訪,怡婷迷思誤解骨髓捐贈骨捐觀念,遲遲不敢接受。在妘利以過來人接引完成建檔。「會痛嗎」「不痛,一下下就好了」 「我們再找一位」,兩人拿出手機時下流行的打卡上傳,呼籲親朋做別人的貴人,功德好事不能少你一人。

「捐髓救人,無損己身」活動,民眾關注慈濟網站活動自動前來,及在慈濟志工的全力宣導,或有疑惑者,在此得到詳細解說,伸出胳臂挽抽捐血,現場又有捐髓者徐麗華做見證,共 一十七支新血加入骨髓捐贈驗血行列,在眾人努力下捐髓救人的善行義舉,持續蔓延,也讓生命充滿希望。

圖左 : 骨髓捐贈驗血活動,骨髓捐贈 - 「捐髓救人,無損己身」[攝影者:林平和 ]
圖右 : 張畯隆(身穿黑衣者)從民雄攜二位子女前來骨捐驗血,做了最佳的身教,救人一命不損己身。[攝影者: 劉淑貞]

圖左 : 白髮斑斑的簡玲(中間)在骨捐區塊有二十幾年,見證骨捐一路走來之艱辛。啟發善心、付出愛心,很件有意義且具挑戰性,尊重生命搶救生命的理念,是持續做下去的動力。[攝影者: 劉淑貞]
圖右 : 黃妘利(右二)多年前已建檔,被通知更新資料,正巧朋友王怡婷(右三)來訪,怡婷迷思誤解骨捐觀念,遲遲不敢接受,妘利以過來人接引完成建檔。[攝影者: 劉淑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