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雲林 從慈青社走上慈濟路的願力

從慈青社走上慈濟路的願力

E-mail 列印
若人生只是汲汲營營追求名利,那何不用這些時間來做一個平凡的志工,或許更能為自己在這世間留下寶貴的足跡。也因為相信慈濟人所做的事,讓一位年輕人本著堅固的「信念」投 入慈濟志工行列,成為2015年慈濟培訓學員。

雲林的培訓學員薛豪彥,談及與慈濟的緣分,源自於大學時代參與校內的慈青社。但是一開始並不曉得慈青社是慈濟所成立的服務性社團,透過幾次的社課及參與活動,才開始對慈濟 有初步的了解。

◎慈青是校園的農夫

「將來有一天,也能像學長、學姊一樣的優秀。」這是薛豪宴第一次參與志工活動去帶慈少班時,所看、所感動的想法與願力。因為沒有經驗幾乎都在一旁學習,那時候認識許多各校 優秀的學長、學姊,用心照顧慈少及傑出的表現所感動,因此暗自期許跟他們一樣。

許多場合都會聽到慈濟人常說一句話:「一切都是好的因緣」,升上大三時,原本打算暫離慈青社,專心準備研究所的考試,不過「一切都是好的因緣」找上薛豪彥,就好像冥冥之中 早已注定,當時在學長、學姊的推薦及鼓勵下,不但沒離開慈青社反倒還承擔起幹部,這樣的決定及轉變讓他種下和慈濟往後不解的緣分。

慈青在校園內撒播愛的種子,是慈濟投注在校園的一股清流,證嚴上人對慈青的三大期許「培養悲天憫人的胸懷、與不同的人相處、利用課餘時間做慈濟。」薛豪彥承擔慈青社幹部那 年,大多數的課餘時間都投入社團活動,在慈青社的日子裡,透過社課及志工活動,對慈濟精神、理念與實踐有了更深層的了解。。

薛豪彥假日會去做資源回收及帶慈少班,也曾多次回花蓮靜思堂參與營隊,某一次寒假回到心靈故鄉「靜思精舍」,那次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感受是「第一次來到精舍,也是第一次如此 貼近上人,內心對上人的那分尊崇與敬愛是無以言喻的。」

上人的靜思語讓自己增長智慧、消除許多煩惱,參加慈青社學習到同學間處事圓融的態度。薛豪彥畢業後每當思及過往,總是抱持一顆感恩的心「感恩當年身邊慈青夥伴給了一個很好 的學習機會,感恩大家的包容、鼓勵,以及給了一個家的溫馨氛圍。」

◎堅固道心不動搖

見習時,在雲林聯絡處上了兩次課後,因為工作的關係去到南部,往後每逢見習課就須專程回到雲林來。到了今年培訓課,一來工作恐還有變數;二來志工活動可同時落實在自己的家 鄉;三來希望再跟雲林的志工再續因緣。後來決定留在雲林區,可以雲林、臺南兩邊的活動都參與,時間自己安排。

時間不再於長短,而是如何讓生命綻放光采,做自己想做的事、做自己該做的事,若人生只是汲汲營營追求名利,倒不如拿這些時間做一個平凡的志工,學習在人群中付出,或許更能 為自己的人生留下寶貴的足跡。

本著自己的一念心,相信上人的法,不論外在環境如何變動都不會動搖。要成為上人的好弟子,就要多承擔並自我磨練,每次的培訓課是給自己充電,有更強的正能量往前走,薛豪彥 感恩:「一路走來,見習與培訓團隊一直是我最好的榜樣!」

因為相信「慈濟人所做的事」薛豪彥更能夠堅固道心,從慈青社走上慈濟路,今年是第五次回花蓮心靈的故鄉,上次是九年前。這次以培訓身分回來皈依上人。不管遇到任何困難,把 慈濟志工當為榜樣,發心勇於承擔與學習。

圖左 : 2015年雲嘉南區培訓學員尋根,開營時學員在學員長的解說引導下,學習蓮花椅的使用方法。[攝影者:沈美君]
圖右 : 培訓學員於尋根課程,聆聽講師余天助分享國際賑災。[攝影者:沈美君]

圖左 : 「飲一杯智慧的水」,薛豪彥(左二)聆聽德枋師父愛的鼓勵。[攝影者:張如容]
圖右 : 薛豪彥在培訓尋根的火車上分享做慈濟心得。[攝影者:沈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