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茶水不分家 師訓銘於心

茶水不分家 師訓銘於心

E-mail 列印
「茶水不分家,這也表示我和慈濟不分開,要學習慈濟人濟世助人的精神。」茶道學員程艷華聽完茶道課程表示,水質不好、茶不好,就是意涵要把自己做好、修好自己。而老師說泡 一壺茶湯要滴到最後一滴,就如一個團體要合和互協,要關照每一個人,不能落掉任何一個人,老師說的話、上人說的話,都已謹記在心了。

◎一杯茶水 開啟一道心法

茶性亦如人性,是樸實無華蘊含人文深度,藉由一杯茶水,開啟一道心的法門,細細品嚐茶湯美妙滋味,也淨化自己的心地。

大陸專班茶道初階課11月13日進入第二天課程,茶道老師李旭梨、施月娥於課堂中為學員們講授「茶葉之故鄉與種植」。台灣茶的秧苗是來自大陸福建,大陸與台灣的關係猶如茶 與水的關係,要泡出一壺好茶要有適量的茶葉量、要適溫、時間也要拿捏適中,若太急躁、沒耐心,是泡不出一壺好茶。

「土壤也是影響茶葉的品質,土地是萬物賴以生存生長。」茶道講師施月娥娓娓地為學員們講述,茶農為了要快速的得到茶葉的經濟效益,以化學肥料加入很多種料讓它快速成長,以 短期而言是收到效益,但以長期而言已破壞生態與土質的保育,就如人每天吃維他命,短期是可以看到效益,但吃久了對身體是一種負荷,所以人與茶有同屬性,需要以愛自然的心去 呵護,讓土地的生命力永續存在,也意涵培育善種子是要在健康的地方注入淨水與法水,才能長得茁壯又健康。

「高海拔生長出的茶葉是最好的嗎?茶樹可以長得跟人一樣高嗎?」茶道老師李旭梨、施月娥於課堂中與學員互動中,詢問學員,最適宜茶樹生長的環境是什麼?各種茶知識的大哉問 中,老師們解開這些問題;高海拔種出來的茶不一定比較好喝,只要是用最天然最自然沒有灑農藥的栽種,以純有機種出來的茶就是最好喝,而茶樹長的矮矮的是茶農為了好採摘,刻 意弄得矮矮的,所以回歸自然、保護生態,是一種敬天愛地的表現。

◎用心在當下 辨識好茶好水

品水五字訣「清、活、輕、甘、冽」,「山頂泉清而輕,山下泉清而重、石中泉清而甘,砂中泉清而冽,土中泉淡而白。」茶道老師江鳳春、鄒易玲於課堂中為學員們解說茶道的「小 壺之泡法與演練」,並解說品水五字訣的意涵,泡一壺好茶除了要有好茶、好水之外,也需辨識水溫、水質,水經加熱後的溫度測試用手撫摸壺、目測水煮的過程和用聽音辨識,於解 說中請學員們用壺注入水,辨識煮水測溫,和泡一壺好茶品茗。

學員們依照老師解說的過程,注入水後聽其聲、摸其壺、和目測,茶道老師走到各桌看視學員們操作過程並也一一的回答各桌發問的問題。

學員們熱絡地在各桌進行討論並寫下煮沸過程,向老師詢問軟、硬水如何分辨?泡一壺好茶要用什麼水質?水若一直持續煮適不適合泡茶?

江鳳春老師表示,軟、硬水辨識是在於水中的礦物質的多寡、PPM含量、水一直煮會變成老水,是不適合泡茶。

◎關鍵的一滴 有始有終

「最後一滴是最後最重要的關鍵,它意謂做任何事要有始有終。」鄒易玲老師表示水煮滾了,先熄火,讓水溫降下一些再來泡,就能泡出好茶,要泡第二泡時要把第一泡的茶水倒完, 因為最後一滴若沒滴完,殘留存於壺內,就影響第二泡的茶湯,會不好喝,所以在泡茶的步驟中,任一個環節都很重要。

如茶葉取量只要八分,留二分讓茶葉伸展。泡茶溫度要適中,就如上人說八分飽,二分助人好,既能助人又能益身,是自利利他,溫度要恰恰好,猶如人與人之間,彼此要有適中的溫 度,太多太熱情有失優雅,太少太淡就顯得人情冷漠,所以茶性如人性,學茶道也是在學做如何做人、學禮儀。

學員梁玉雲於課堂上分享說,茶藝學習是一種學法的精神,就如孔子的弟子顏回,只要孔子講的,顏回都說好,因為他認為孔子所說的話都是為他好,這也是應證到上人所說的法都是 為我們在說法,是為了讓我們法入心、法入行,是要我們放下身段,走入人群去助人。

發自內心的誠意與愛心,泡出一壺好茶,以茶會友,敬奉於友人們,相互品茗茶香,並靜心領會靜思茶道中浩瀚如海的茶學知識「茶之道」,以茶水汲取法水,以冷靜、清淨之悲心, 進行人間菩薩大招生之宏願,發揮自度度人之妙功。

圖左 : 2015年靜思茶道大陸專班—A班三十八位學員,於第二天的課程中學習以好茶、好水與好心泡出一壺甘潤入法之好茶。[攝影者:張長勝]
圖右 : 茶道講師鄒易玲(中)親自示範泡茶的方法與禮儀。[攝影者:陶晶潔]

圖左 : 茶道學員們熱絡地在各桌進行討論並寫下煮沸過程,梁玉雲(左)體會茶藝學習是一種學法的精神,是要我們放下身段,走入人群去助人。[攝影者:彭美蘭]
圖右 : 茶道老師江鳳春(站立者)於課堂中為學員們解說茶道的「小壺之泡法與演練」,並說明品水五字訣的意涵,親自示範奉茶禮儀。[攝影者:彭美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