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課室有春天 清淨在源頭

E-mail 列印
「我很想在學校推動環保,但又不知道怎麼做,於是自己一個人開始在每個垃圾桶撿可回收資源。」在馬來西亞馬來小學執教的吳學利(慮利),侃侃說起自己當初做環保的情景。

2015年12月5日,吳學利分享在校園推動環保的心路歷程,獲得在場來自居鑾二十一間華小、四十位校長、副校長和老師的熱烈掌聲,此趟他們專程組團前來馬六甲,第一站就 到慈濟愛極樂環保教育站觀摩和交流。

在場有人不解詢問:「妳為什麼不在學校設回收桶,而要親自到垃圾桶裡撿呢?」吳學利為此則解釋,當初是有設回收桶,但成效不佳,所以她以身教來教育學生;也有人想知道,回 收所得怎麼處理?吳學利分享,所得悉數充作學生福利,於佳節時送物資給貧困學生的家庭,她更不忘叮嚀,帳目一定要分明,並附上收據,讓全校老師可以查閱。

◎ 身教重於言教

吳學利剛到慈濟環保站做環保,眼見資源堆積如山,她一邊分類紙張,一邊慚愧不已,因為身為老師的她製造很多紙張,用完即丟,浪費又不環保。一個人做的力量有限,因此,她想 把環保觀念帶入校園,「老師是學生的榜樣,所以要從自己做起,不然環境一直被破壞……」

當時學校沒有推行環保,吳學利埋首垃圾桶中,犧牲休息時間整理資源,師生都用異樣的眼光看她,甚至還戲稱她為「垃圾老師」。剛開始她很難過,但也體諒大家因不了解而誤解, 所以找更多資料來改變師生的觀念。於是她時常把握機會分享環保的重要性。

學校第一次的回收日,學生帶來的回收物,令吳學利嘆為觀止,裡頭包含紙巾、廚餘,甚至是還粘著糞便的紙尿片……經過多次的說明指導,情況才有所改善;而在學校運動會結束 後,有很多飲料瓶罐和紙盒,她一個人默默整理資源,當時下著大雨,她全身都濕了,她一邊收拾,一邊掉淚,最後一個才離開。隔年,有一部分學生陪同她收拾;今年,全校師生和 家長,都一起來分類和清洗資源。

吳學利從不被認同的孤軍奮戰,到全校一起做環保,現今學校設有環保課室和環保資訊走廊、學生會主動把瓶罐和牛奶盒清洗乾淨、環保做得最好的班級獲頒感謝狀、全校百分之九十 的老師都把環保落實在家裡、學生也影響家長做環保……最終,環保為學校帶來多項殊榮。

居鑾平民華小鄭戍芳老師對吳學利讚歎有加,「她很勇敢,一個人翻垃圾桶,如果是我,肯定做不到。」隨行的居鑾縣華小督學黃秀南感動落淚,她說:「有慈悲憐憫心,什麼也阻擋 不了她;只要是對的,擦乾眼淚還是堅持往前走,她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 不要送禮物了

嘉賓們還參訪環保站,了解可回收物品的種類及如何拆解處理,並親身體驗分類資源。育民華小邢溧珍校長表示:「我都是把所有資源收在一袋,沒有分類就送到環保站,今天終於體 會志工的辛苦了。」

邢溧珍校長在惜福區看到一件刻上Happy Teacher’s Day的裝飾品,心裡很慚愧,因為學生每年都在教師節送上禮物,多年來,無處收藏的裝飾品就被丟棄或送到 環保站來了。她呼籲在場的同事,鼓勵學生不要送禮,只要用功讀書,老師就很欣慰;省下的錢,還可以用來幫助人。

居鑾華小校長聯誼會主席、亦是博愛華小校長余德才分享,學校雖有推動環保,但只限於回收舊報紙和舊書刊。學校設置分類桶,但因沒有實際的去教育孩子,成效不彰。此次該校有 五位成員前來,包括校長、副校長和老師,回去後再商討如何規劃和逐步落實。「環保教育越來越重要,尤其現今災難頻傳,地球生病了,我們要趕快做環保,不然來不及了。」

◎ 從校園延伸家庭

此趟參訪,緣於居鑾慈濟大愛媽媽,與余德才校長提起2016年欲在華小推廣環保教育,希望在校長聯誼會的會議中布達。余德才校長獻議組團來親身體驗,於是協助號召,促成了 當天的行程。

大愛媽媽鄭愛如表示,大愛媽媽已走入居鑾多間華小宣導環保,配合政府強制落實固體廢料分類措施,計劃帶動校方更積極推動環保,尤其她眼見很多家長和孩子常使用寶麗龍,沒有 顧及健康和環保,心生擔憂。

下午時分,參訪團從環保站到馬六甲慈濟園區,交流靜思語教學和慈濟幼教人文,主講人江新慧(慈蒂)在「淑世清流」課程中,詢問在座嘉賓,「如何把濁水化清水?」眾說紛紜, 有沉澱法、過濾法,但江新慧表示,稀釋法最理想。

沉澱法無法把雜質去掉,只要一攪動,沉澱在杯底的雜質,立刻浮到水面;過濾法雖可以過濾掉水中較大的雜質,但難以完全過濾細微的雜質,不能達到完全淨化的效果。而稀釋法則 是一種汰換式的淨化方式,即是用乾淨清澈的水,不斷注入濁水中,運用清水源源注入的優勢,用清澈取代汙濁。

江新慧也以一則則生動又生活化的小故事,帶出一句句淺顯易懂的靜思語;透過簡單遊戲示範教學,告訴老師們即使在有限的時間與空間下,仍能進行靜思語教學。

慈濟幼教老師蔡桂香與眾分享慈濟幼教人文,她表示,教育不是一本書,而是一種思想理路、價值觀念、生活態度和禮儀軌範。慈濟幼教特有的生活教育、生命教育、靜思語教學和人 文教育,教導幼兒學習生活自理,懂得以禮待人,啟發良知,口說好話、培養好氣質。

除了靜態的課程,還有動態的團康教學,活潑的〈阿爸牽水牛〉在余瑞芳(慈鍠)老師的帶動下,大家化身小朋友舞動起來,大家沉浸在一片歡樂氛圍中。

◎ 推廣品格教育

余德才校長是繼2012年後,第二次參訪慈濟馬六甲分會,彌補上一次的意猶未盡,此次大半天的參訪獲益不淺。他分享,學校推行品格教育已六年,他發覺孩子破壞公物的案例相 對減少,同時也不會製造麻煩。其中一個例子,校方在食堂設立一個透明的愛心箱,把收集的零錢捐給慈濟,但從來沒有人破壞它,這足以證明品格教育的成效。

學校也有一些靜思語教學的教材,但老師們苦於缺乏帶動的方法,經此次參訪,讓他們更具體了解如何推動靜思語教學。雖然老師教務繁忙,無疑會稍增加工作量,但余校長深信, 「若想要做好,一定能做得到。我們可以把靜思語穿插在平常的教學中,甚至套用一些學校發生的事,讓靜思語教學更生活化。」

黃秀南督學認為,現今社會亂象,衍生種種問題,慈濟所推行的人文教育,是二十一世紀所需要的。她曾經也於教學路上遇到瓶頸,有朋友邀她來慈濟,她從中找到了答案。她表示, 老師們要先從自己做起,只有自我內化了,才能把這一分愛傳達給學生。

一靜思語教學傳揚善念與大愛,猶如為社會注入源源不絕的清泉活水,稀釋消減社會的濁流,期許點滴的清流終有一天成為主流,而環保更是守護大地的重要方式。

圖左 : 居鑾縣華小督學黃秀南被吳學利對環保的堅持所感動,對她讚歎有加。[攝影者:黃玉花]
圖右 : 參訪團到慈濟幼教中心巡禮,蔡桂香老師與眾分享慈濟幼教人文。[攝影者:黃玉花]

圖左 : 第二次參訪慈濟馬六甲分會的余德才校長(著藍衣者),覺得此行獲益不淺。[攝影者:黃玉花]
圖右 : 透過簡單遊戲示範教學,讓老師們了解即使在有限的時間與空間下,仍能進行靜思語教學。[攝影者:黃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