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新加坡 首次募款日 街頭修行播善種

首次募款日 街頭修行播善種

E-mail 列印
「我們要先把愛獻給別人,別人才會愛你,社會才會有愛心。」八十二歲的張壯駒老伯坐在小販中心的長凳上觀察良久,看到慈濟志工不斷籲請民眾捐款,也樂於響應。因為太太是小 兒麻痺患者,他特別能同理殘疾人的不便與病苦,「自己做得到就要幫忙,做人不要太計較。」

有別於以往的國際賑災勸募,2015年9月26日慈濟向國家福利理事會(NCSS)申請舉辦慈善募款日(flag day),首次為新加坡慈濟的慈善基金進行街頭勸募。慈 濟新加坡分會執行長劉瑞士認為:「這是新加坡政府對慈濟的認同與肯定,也希望透過這個活動募集慈善基金;更重要的是介紹慈濟,啟發人人善心,讓大家有種福田的機會。」

◎ 社區愛灑 溫言軟語驅陰霾

9月中旬起,印尼蘇門答臘林火產生的煙霾吹至新加坡,造成島國霾害不散,空氣中時有陣陣燒焦味,25日空氣汙染指數(PSI)一度突破三百點的危險水平,政府指示學校停課 一日。慈濟也非常關注空氣狀況,慶幸翌日天候好轉,募款日活動如常進行。

為此,除了兩百個募款箱、兩萬張愛心貼紙,慈濟也額外準備了約六千八百個過濾效率達百分之九十五的N95型口罩,準備在街頭勸募時,也分發給有需要的民眾,鼓勵他們做好自 我保護的措施。

「可以給我一個口罩嗎?」慈濟志工雙手奉上口罩給好奇詢問的潘女士(Jessy Phua),在對談中潘女士才知道這天是慈濟募款日。她靦腆地說身上沒帶錢,志工說沒關 係,同時送上一聲祝福,也開始介紹慈濟。買完菜的先生前來與潘女士會合後,她向先生要了紙鈔,走到募款箱前投下一分愛心,臉上掛著滿足的笑意。

「每一位經過的人都是有緣人,縱使只是經過沒有捐款,也應該以尊重和平等心去面對。一個小小的祝福,可以把愛與善的種子撒播出去,啟發大家的慈悲心和善念。」志工弋雲俠錯 過前兩次的街頭勸募,這回把握因緣,前一晚臨睡前還努力想出了一句祝福語:「慈悲無量,快樂健康。感恩您。」

拿著愛心貼紙,抹上濟慈面霜(微笑),弋雲俠站在熙來攘往的人群中,朝氣蓬勃地向民眾勸募和獻上祝福,她說:「讓民眾有機會為自己種福田,心裡很開心。」

從清晨七點到下午五點,五百二十四人次志工分散在全島五十四個定點,如菜市場、購物中心外、地鐵站附近等,分為早午兩班,九十度鞠躬,殷勤地向民眾募心募款。「Uncle 早上好,需要口罩嗎?」「阿嬤拿那多東西,騎單車要小心哦!」一句句親切問候,一聲聲溫馨叮嚀,在各地響起,讓煙霾繚繞的獅城,多了一股人情味。

在平安時居安思危,在人與人之間凝聚祥和之氣,期待以福氣沖淡濁氣。這次不是為了天災而募款,讓志工曾鈺鋂少了一分對災民的憂心。她回憶自己首次參與街頭勸募時,除了慶幸 自己能夠為災民付出,也被民眾滿滿的愛心而感動,曾經數次泣不成聲。

抱持廣結善緣的心念上街頭,曾鈺鋂說:「我的熱誠不減,因為每一次都是募心的機會。」

◎ 誠之情誼 以善導善啟人心

「募你一分愛心,請捐助慈濟慈善基金。感恩您。」路人聽到,有的停下來捐款,有的好奇提問是什麼團體,有行色匆匆地回拒,但也有人經過了又回頭來布施。不時有家長手抱著小 孩,引導小孩把錢投入募款箱,做一次善舉。

沒有顯眼的主題看板,也不能分派文宣品,志工向願意駐足聆聽的民眾介紹慈濟志業,靠的是柔軟的身段和誠懇的講解。志工善用智能手機來展示慈濟官網,或翻開手上唯一一本《獅 城大愛》簡介,分享慈濟理念和志業足跡。

後港居民顏登望隔著餐廳玻璃門觀察慈濟志工,被志工的真誠打動而走出來捐款。他說,其實自己很少響應售旗日(募款日)活動,但這次被感動了,從未聽聞慈濟的他,也很感興趣 地向志工瞭解慈濟在本地的各項志業推動。

志工們紛紛想方設法向大家介紹慈濟,其中楊忠榮眼看捐款人步履匆忙,只好把慈濟勸募用途融入一句簡短口號「募你一分愛心,幫助慈濟慈善基金,幫助貧苦的家庭和學生。」好讓 民眾對慈濟能有多一份瞭解。

「我們自己沒有做(慈善),看到你們做,我們也要支持。」七十六歲的白火炎先生認真地翻閱著《獅城大愛》簡介,不僅自己捐款,還呼籲身邊的朋友一起做善事。白先生說:「不 可批評別人做善事。」志工吳德鴻分享靜思語小冊子,正好翻到一句:「要批評別人時,先想想自己是否完美無缺。」看到這句靜思語,白先生肯定地為志工打氣:「對!所以我們要 做好事,就不要怕別人講。」

曾經接受慈濟補助的歐世國,目前已能自立並投入慈濟當志工,他坐著輪椅,在夥伴沈建平、蘇加良的陪伴下,一起向民眾勸募。他說:「有機會募款,幫助比自己更需要幫助的弱勢 團體,是件歡喜的事!」

歐世國曾被人質疑為何要做慈濟,在街頭募款時也引來路人的竊竊私語,憐憫他身上有障礙……歐世國難免感到沮喪,他回憶自己過去遭遇的困境時說:「受到慈濟志工的關懷,感到 溫馨,從大愛電視臺節目和證嚴上人開示中,也體會了很多人生道理,覺得應該要把握當下來付出。」

「智慧在人群中求得,福也是在人群中造就。」慈濟於臺灣花蓮發源,1993年在新加坡落地生根,至今超過二十年,而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大志業逐漸發展齊備, 2015年9月底,在共度慈濟新加坡分會邁入第二十三年的同時,慈濟志工希望更積極走入人群,讓慈濟人的身影,能在社區被看得見,帶動更多人深入社會暗角,膚慰苦難,濟世 利人。

圖左 : 慈濟新加坡分會向國家福利理事會申請舉辦募款日(flag day),首次為慈濟新加坡分會的慈善基金進行街頭勸募,走入社區啟發民眾善心,讓人人有行善造福的機會。[攝影者:卓嘉苓]
圖右 : 勸募首日,志工各別拿著愛心箱和貼紙、N95型口罩分送給民眾,提醒大家應多保護自己,避免霾害。。[攝影者:蔡詩秀]

圖左 : 志工弋雲俠(左一)參與街頭勸募,覺得應尊重和以平等的心去面對每一個路人,一個祝福也許就能啟發大家的慈悲心和善念。[攝影者:梁儷燐]
圖右 : 沒有主題看板或文宣品,志工善用智能手機,或翻開唯《獅城大愛》簡介,分享慈濟理念和志業足跡。七十六歲的白火炎先生(右二)讀著本子,不僅自己捐款,還呼籲身邊的朋友一起做善事。[攝影者:楊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