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環社論文 見證臺灣環保愛心

環社論文 見證臺灣環保愛心

E-mail 列印
「慈濟既是一個慈善機構,也是環保單位。慈濟的本分就是淨化人心。人心要淨化,社會就會祥和;環保若做好,就能幫助地球降溫。」為了研究中國大陸與臺灣兩岸垃圾分類與回 收,1月25日下午,中國南京河海大學盧崴詡教授前來內湖大愛感恩科技訪問,撰寫環境社會學研究論文。

盧崴詡表示:「在中國很多人都知道,『臺灣慈濟』所做的回收是很有特色,個人也對慈濟環保很感興趣,去年暑假在關渡環保站當三個星期環保志工,認識慈濟環保站,體驗環保志 工做環保的心境與情境。」

盧崴詡聽說慈濟賑災毛毯是寶特瓶回收再製而成,資源永續利用是環保重要一環,所以來採訪大愛感恩科技做期中研究重點。他先在網上搜集有關大愛感恩科技的資料,從「綠菩 提」、「環保愛地兒廣播」、「大愛心聞」中尋找資料,增加許多認知,更進一步的訊息藉著年假回臺灣時間,好好來訪問大愛感恩科技同仁,解開心中疑慮。

從搖籃到搖籃(C2C/Cradle to Cradle)到回收再回收(R2R/ Recycle to Recycle),大愛感恩科技洪碩庭博士分享--大愛感恩科 技將廢棄賑災毛毯與紡織廠生產剩餘廢棄布料,或是下腳料,再製程賑災毛毯。

對於CSR社會企業報告書、獎項與認證,同仁陳意容博士說:「從2015年,大愛感恩科技就開始『環境教育場域認證』準備,希望藉著分享與推廣,將環保理念傳遞出去。」

胡毓昇經理分享大愛感恩科技成立以前,環保大愛紗開發困難與故事。2006年,證嚴法師第一次提出環保衣物想法,過去也曾有業者嘗試從回收寶特瓶抽紗,但由於市場太小、研 發成本高,加上抽紗品質不佳,成品只能做成絨毛玩具裡的填充物,商業價值不高。

「清淨在源頭‧環保精質化」為了提高品質的關鍵在於回收原料的源頭,寶特瓶必須乾淨、無雜質,否則抽紗過程中容易斷裂,無法織成布。大愛感恩科技建置出一套獨一無二的寶特 瓶回收系統,結合慈濟環保回收站,也讓全世界第一條賑災環保賑災毛毯問世。

「衣服的『服』就是福氣的『福』,穿衣要穿出對別人的尊重,也要穿出對自己的祝福。」設計總監洪若岑表示,大愛感恩科技傳薪系列融入慈濟人文,設計出端莊、典雅、高雅、簡 約的中國服飾,傳遞中華文化,薪火相傳之意。

透過訪談,盧崴詡的困惑得到解答,對大愛感恩科技的認識更加透徹。「在社會學裡面有一類是『環境社會學』,意旨環境永續。因為『垃圾分類』必須要人去做,因為有人、有群體 關係,所以也與環境、環保與社會有關。坊間主要是透過市場機制,要有經濟利益才有人去做,若賣的錢還不夠抵工資,就沒有人願意回收。大愛感恩科技是一個很特別的例子,可以 跳脫成本利益,並以人文為基礎,行成一個很有特色社會文化。」

大愛感恩科技不僅是一家企業,更是一家愛心、環保、公益的社會企業,讓世界看到臺灣環保、看到臺灣軟實力。感恩環保志工將寶特瓶分類回收,才能製成品質優良的環保再生產 品,尤其是每當國際間有在災難時,環保毛毯就隨著慈濟志工腳步,將愛灑播出去,安撫受苦受難災民,證明臺灣慈濟慈善、環保的成果,一切歸功於平台上--有專業、有愛心的一 群人,守護大地「一念心」。
圖 : 1月25日下午,中國南京河海大學盧崴詡教授(左)前來內湖大愛感恩科技訪問,撰寫環境社會學研究論文。[攝影者:曹書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