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新加坡 慈青回營日 投竹筒發好願

慈青回營日 投竹筒發好願

E-mail 列印
「慈青回營日暨歲末祝福」中,三十四名學員聚集在新加坡靜思堂,與慈青學長、學姊們一起回顧過去,展望未來。

此次的回營日以「小錢行大善」為主題,鼓勵慈青回歸「竹筒歲月」的精神,期許人人都能做好事。在六個小時的活動中,慈青更是深入地瞭解到「一枚硬幣的蝴蝶效應」。

◎善的漣漪 滴水成河

2015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慈濟新加坡基金會於靜思堂舉辦「2015年慈青生活營」。除了新同學,慈青再度邀約生活營的學員回來相聚,瞭解彼此的近況。回顧營隊 的點點滴滴之餘,回營日特地安排「善的漣漪」時段,讓學員檢視與分享自己在營隊中所許下的承諾。

在過去生活營主持「環保攻站總結」的余承翰學長,再次為大家溫故知新,希望學員與大家分享自己落實環保與善行的心得與效應。

陳琴燁曾在生活營中發願為身邊的朋友介紹美味的素食,讓朋友瞭解素食其實很美味又健康。可喜的是,朋友被陳琴燁所感染,甚至會主動要求一同去吃素食。種下的善種在朋友的心 中發芽,陳琴燁感到很欣慰。

課程也特地安排剛從臺灣參加營隊回來的陳少洪與洪玲,與大家分享推動素食的心得。洪鈴曾經是班裡的唯一素食者,當時發願要讓班裡的同學瞭解素食,於是鼓起勇氣利用老師上課 前的十五分鐘,準備好充足的材料,站上講臺推廣素食。

洪鈴說:「我不知道他們懂多少,相信多少,但是我相信,有一天他們偶然回想這些,一定會被感動。」洪鈴不在乎別人的眼光,只要把愛放在前,一切都是為人類,為地球。洪鈴感 染了班裡的朋友在午餐時選擇素食,也感動著在場的學員。

◎行善無專利 有心可參與

慈濟成立之初的「竹筒歲月」是善的漣漪最好的印證。慈青聚精會神地觀看影片《回眸來時路》,影帶講述了竹筒歲月的發起與推廣的過程。慈濟草創初期,三十名家庭主婦跟隨證嚴 上人的腳步,僅用每天買菜省下來的五毛錢,點點滴滴匯聚愛心,為開啟了慈濟慈善的腳步。

課程之後安排實業家沈喜洲和訪視員林志偉和大家分享本身對「教富濟貧,濟貧教富」的體悟。

沈喜洲分享自己走入慈濟的過程。身為上市公司乃德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的大老闆,過去的他幾乎把所有的休息時間都用來打高爾夫球。在接觸慈濟之後,沈喜洲發現所有的享樂都是暫 時的,而持久的喜悅莫過於在人群付出。沈喜洲笑說:「自己快樂,不如眾樂樂。」

林志偉自投入慈濟以來,積極投身於新芽補助金計劃,幫助了許多經濟困難的學生繼續求學,幫助貧困的家庭走出困境。林志偉認為此計劃的意義重大,讓學生和家長們感受到了人間 的美善,同時啟發善念,部分學生還參與環保和日投竹筒,積極樂觀地面對人生。

活動其中一個環節是以攻站形式瞭解慈青的功能組,即醫療組、環保組、人文真善美及安老院。攻站除了介紹付出方式外,更是希望學員可以分享自己在付出的過程中的感想。

自2015年9月,慈青開始關懷李亞妹安老院。慈青詹旺曾經在臺灣與中國大陸參與過機構關懷活動,他發現兩地的志工很有系統地安排活動。「這裡的安老院,可貴之處在於那分 真摯的關懷,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是發自內心的關懷。」詹旺補充道。

觀看《全球慈濟大藏經》後,由校輔邱旻蕙和王威勛頒發「福慧紅包」與竹筒給每一名學員,希望這群年輕人接受上人的祝福之餘,能日投竹筒,常發好願!

圖左 : 新加坡慈青自2015年9月開始關懷李亞妹安老院,活動負責人廖婕瑩(深藍上衣者)與慈青分享心得與法喜。[攝影者:何耀勇]
圖右 : 慈青陳琴燁(右二)在慈青生活營發願,要向身邊的朋友推動齋戒茹素。[攝影者:何耀勇]

圖左 : 回營日活動以「小錢行大善」等為主題,鼓勵慈青回歸「竹筒歲月」的精神,大家一起學習歌曲〈竹筒歲月〉的手語。[攝影者:何耀勇]
圖右 : 校輔王威勛和邱旻蕙(中)頒發「福慧紅包」和竹筒給在場學員,祝福人人發好願、日日行善。[攝影者:何耀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