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人人真善美 人人傳法人

人人真善美 人人傳法人

E-mail 列印
以往的人文真善美合和共識研習,都是以課程方式,今年特別採座談方式進行,共識就是要有共知、共師、共行,才會達到共識。採用座談的方式,讓彼此互相了解、知道彼此的優點 及需要,在未來才能往共同的目標來前進。

人文真善美也要與組隊密切配合,在社區平常承擔工作時紀錄志工身影,也可利用社區讀書會或組會時播放,讓社區勤務做得有意義及價值,帶動志工主動積極的動力,自做歡喜、見 做歡喜,凝聚志工們的情感。

3月5日早上八點鐘,來自高雄和屏東合心、和氣組隊幹部和各社區的人文真善美幹部,齊集在高雄靜思堂,研習如何結合慈濟各功能團隊,善用社區資源平臺,發揮社區服務志業推 展的功能。

◎深耕福田 事事有人做

慈濟文發處洪翔郁以「深耕福田 事事有人做」為題,真善美幹部如何融入組隊的活動,並從組隊的活動中了解組隊經營特質,在有限的人力中運用派班、團體共修和心得分享,培養 和訓練志工的興趣。

迎接新團隊的幹部相見歡,傳承與承擔是護持慈濟志業於不墜,年度幹部的更替和推薦,新進幹部的承擔和資深幹部的傳承,是帶動整個團隊的脈動,讓慈濟法脈更源遠流長。

三民區本館社區組長羅曲娥表示,和氣組長要疼惜人文真善美志工,他們是幕後默默工作的無名英雄,當別人已經在休息,往往為了當天的活動紀錄,人文真善美志工還在挑燈夜戰。 接任三民陽明社區人文真善美窗口的杜勝雄,今年六十六歲,老驥伏轣,志在四方,這個年齡再接任窗口,就是要積極地培養新手,讓社區人文真善美志工人人有事做。深耕福田,事 事有人做。

◎建構式新聞 如何進入社區

文發處何日生主任提出「建構式新聞 如何進入社區」的構想和理論。何主任表示,2005年他在慈濟大學上課就描述人文建構式新聞是同理性的,為時代的美善,為報導的結果。 報真導正,給當代甚至後代建立「美與善」的典範。

不論是進入災區救災或社區的訪視,要報導關懷和感動的畫面,面對災民的苦,不要火上加油,不是挑逗情緒。安撫和愛的關懷,物資的適時補給,即時的溫暖,讓災民不至於挨餓受 凍,報導要能產生正向的結果。

畫面的拍攝,殘忍的、血腥的、不理性的畫面都要避開。但為了要描述現場情境,應該選擇較柔和,奉行上人報真導正,真善美志工就是負有建構式新聞的「建構人」。打開電視,只 有慈濟的大愛臺才有正向的報導,真善美志工有責任把好的新聞傳播出去,讓善的能量,產生愛的迴響和關懷。

「當光進來的時候,黑暗就不在了。我們不要把自己沉溺在黑暗裡面,應該讓光進來,我們的生命才會有亮點有色彩。」學員李念純非常認同何日生主任所說的話。李念純覺得何主任 講建構式新聞,是自己學習以來最需要的。「何主任今天有提到我們的記錄不只要廣,還要有深度;有深度之後,我們的東西就更有內涵,報導的東西可以更準確,也更貼近事實。」

◎人人真善美 傳法謹慎

文發處廖右先在大螢幕上播放著早期慈濟人訪視的照片,許多珍貴的畫面透過照片的紀錄保存下來,在早期不論是訪視、義診或是急難救助等,志工們除了要自己紀錄內容,並用照片 寫歷史,在當時人人都是真善美。

三民鼎金社區團隊也分享新芽獎學金孝悌獎影片,訪視志工從八八風災至今已陪伴案家十多年,也幫忙小朋友做一對一的課輔,平時互動良好,影片拍攝前人文真善美也都有參與訪 視,和案家培養深厚的感情,才能拍出溫暖感人的影片。

看了影片深受感動的湖內和氣的王胡梅香,談到透過座談分享的方式收穫很多,在社區裡很多志工都很用心在訪視這個區塊,現在又深入到社區獨居老人的關懷,因此訪視志工跟人文 真善美應該建立一個平臺,做更好的溝通,請人文真善美陪同訪視志工深入案家,才能做到更詳盡的紀錄,這是在目前在社區要努力的方向。

報真導正、傳揚美善是人文真善美的責任,因此人文真善美與訪視更要密切結合,落實人人慈善,一起參與社區慈善懷關,跟著訪視的腳步深入了解受訪者,拍攝時要尊重受訪者,用 心感受體會才能呈現有溫度感動人心的影片。

講師廖右先繼續談到,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網路時代來臨,社群網路的蓬勃發展,在網路的世界裡,人跟人的距離愈來愈疏遠,但是訊息的傳遞卻更快速,面對大量真假難辨的資訊, 人人要有智慧,對於無法辨別真偽的訊息就不要再轉貼分享,同時也要注意著作權及尊重個人隱私。

「聽完廖右先師伯這堂課真的要好好善用網路的平臺。」年輕的學員王煒傑說。臉書或者是line幾乎人人都有,王煒傑說曾經沒有經過求證就轉傳網路上的醫療常識及生活訊息, 後來才知道那是錯誤的資訊。「沒有真正去了解它,而不小心犯了這個錯誤,那真的是要考驗我們的智慧,分享前要更小心求證。」

「我的臉書大部分都是分享慈濟的美善,因為朋友都知道我在做慈濟。希望透過這樣子的平台分享出去,有緣的朋友們,都能透過臉書及line一起來關心慈濟在做甚麼事情,也能 善用它,號召年輕人也一起來付諸行動。」王煒傑說。

媒體時代來臨,人人都是守門員,分享要更細膩才能引發共鳴,幫助他人的人要多讚嘆,發揚愛的能量,將愛出去。

圖左 : 新舊任交替,除了人文真善美的使命傳承,讓新團隊有所承擔,大家認識各區的聯繫窗口。資深羅曲娥分享「她的卸任不是畢業生,而是人文真善美永遠的舊生。」持續為人文真善美出一份心力[攝影者:李孟倫]
圖右 : 功能分組座談文史組-Q&A解答疑惑[攝影者:李孟倫]

圖左 : 大社人文真善美吳勇德反映,每次出班的課程不同,但流程一樣,錄影起來也差不多。[攝影者:李孟倫]
圖右 : 王煒傑自己臉書分享慈濟菩薩,都有人在關心慈濟。今天學習轉貼要了解事實,不能一昧的轉貼「惡」,要正向的宏揚慈濟。[攝影者:李孟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