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美洲 美國 美國總會 走過幽谷 追求人生目標

走過幽谷 追求人生目標

E-mail 列印
「我要把這盆花送給我在天上的先生。」個子嬌小的楊玉美捧著剛完成的小品花對志工說。3月12日,美國南加州橙縣聯絡處志工舉辦2016年第一次癌友會,已故癌友的親屬、 罹癌的親友、正罹癌者,像家人般圍在一起談心,分享生命帶來的難題,以及走過幽谷的心境。

◎做想做的事 生命無遺憾

致力於推廣預防醫學的孫大毅與蕭湘君醫師夫婦,剛結束早上橙縣聯絡處新開辦的「三高控制班」的課程講授,下午持續陪伴。蕭醫師分享,得知正值花漾年華的二十五歲女兒得到乳 癌時,那種震驚非言語可形容,因為女兒從小到大不曾生病,是個非常健康的女孩。但家人們隨即做了決定,各自賠本賣掉自己的房子,與女兒住在一起,互相照顧。女兒得癌,全家 更懂得珍惜彼此。

常有人請蕭醫師給癌症患者的父母一些建議,蕭醫師說:「整理自己的態度是最重要!這時候孩子很倚賴你,你不能老是提醒她是個癌症病人,我們不是癌症病人,不要綁架癌症病 人。」相反地,要鼓勵孩子勇於追求自己的人生,隨心所欲做想做的事。」

女兒病情控制後,有時和朋友外出,眼看時間愈來愈晚,蕭醫師心裡雖著急,但也必須按捺緊張的情緒,以「祝福」取代「擔心」,人的生命不管多長,不要讓生命有所遺憾。

◎與小花對話 舒解心中傷

慈濟志工童玲釵(慈悅)帶領大家動手做小品花,鼓勵大家與花對話,領會另一種生命之美。楊玉美捧著剛完成的小品花對志工說:「這小品花,我要送給他,他一定會喜歡的。」楊 玉美的先生走了八個多月了,楊玉美忍不住紅了眼眶說:「我看著照片,有時跟他說說話,有時罵罵他,說好我要先走的……」

楊玉美的教授先生齊麟,八年內前後得了三種原發性癌,攝護腺癌、直腸癌及胰臟癌。直腸癌開刀後傷口崩裂,治療期間,齊教授仍揹著醫療儀器到學校授課,玉美不忍他受苦,但明 白這是先生忠於職責及熱愛的工作,只好每天接送他上下課。最後胰臟癌時,他接受四個月的化療後離世。

在臨終前幾個月,齊教授還忙著完成「漫談美國」一書的撰寫,給想來美求學的年輕學子一些經驗,楊玉美幫他逐字校對,完成他最後的心願。齊教授往生後的幾個月,楊玉美忙著幫 先生整理另一本家書的文稿,透過對先生思想的深一層瞭解,讓她愈發懷念先生,悲傷難過後,逐漸走出失去摯愛的傷痛。

◎舉辦癌友會 互鼓勵珍惜

三年前,開始陪伴癌友的志工吳如真(慈緣),看到楊玉美很心疼地說:「齊教授其實與學生結很好的緣,他用生命為學生做了最好的示範。」吳慈緣自己也得了乳癌,目前已完成第 十六次放射性治療。許多人說她看起來一點都不像癌症病人,「對,因為你愈害怕,它就愈欺負你!」她鼓勵病友以正面的態度與癌共存。

楊玉美分享,齊教授除了寫書,家人們還想辦法帶他去他想去的地方。因為體力不佳,會在出發前一天先跟醫生商量好、幫他輸完血液,趁他體力好時,租休旅(RV)車帶他遊山玩 水,有一次還因為去了死亡谷(Death Valley)被親友叨唸一番。

癌症專科醫師潘娟如與大家分享乳癌的最新標靶治療方法,她說,目前最新趨勢是朝向個人化發展,醫師會針對個人的狀況量身訂製合適的療程與藥物,有許多新藥已能取代傳統化 療,減低患者的不適,因此雖然罹癌,千萬不要放棄希望。

橙縣聯絡處去年(2015年)8月辦過一次癌友會,之後痛失一位因癌症往生的法親,更堅定志工們要陪伴癌友及親屬經歷或走過傷痛的決心。2016年三月起,每季將定期舉辦 癌友會,就像家人般,互相傾聽、互相取暖,相約珍惜生命的美好。

圖左 : 癌友及癌友親屬圍在一起談心,分享生命帶來的難題及走過幽谷的心境。[攝影者:黃友彬]
圖右 : 孫大毅與蕭湘君醫師夫婦分享陪伴女兒抗癌的經過。[攝影者:黃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