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印尼 與軍警政府合作 援建破損住屋

與軍警政府合作 援建破損住屋

E-mail 列印
當看見志工、國軍及國警們站在門前,武馬爾(Umar)感到十分驚喜,他拄著拐杖一步步走出門外與大家握手。武馬爾的住家裡以泥土為地、使用竹片編成的牆壁、環境潮濕、屋 頂多處破洞、架構腐朽、支柱傾斜。他是印尼援建計畫其中的一個受惠者。

多年來,慈濟印尼分會、印尼國軍、國警、中央政府、區域政府及民眾,共同進行許多援建計畫。2016年2月14日,慈濟志工、國軍、國警及茂物縣政府一同訪視西爪哇省茂物 縣(Kabupaten Bogor)巴隆班讓鎮(Kecamatan Parung Panjang)巴布阿蘭村(Kampung Pabuaran)嘉嘎比達鄉 (Desa Jagabita)。

◎鄉村竹片編織屋 老人盼新家

慈濟志工訪視七十五歲的武馬爾與五十歲的妻子阿米娜(Aminah),位於嘉嘎比達鄉第五區第一鄰的住家,居住條件遠遠低於理想。此次訪視中,慈濟印尼分會執行長劉素美、 副執行長郭再源及志工們與武馬爾溫馨互動。

第五區總共有四十一棟屋子不符合居住條件,武馬爾的住家就是其中之一。武馬爾的屋子建立於二百平方米(約六十坪)寬的土地上,分別有一間睡房、一間客廳及一間廚房。房子裡 沒有衛生設備,日常用水來自屋外的地下井。下雨時,武馬爾必須把家裡所有容器擺放在地上,以便容納漏進屋內的雨水。

慈濟志工繼續前往勘察附近的莎爾瑪娜(Sarmanah)屋子,這間建於一百五十平方米(約四十五坪)寬土地上的簡陋小屋子,似乎快要倒塌,屋裡有一間因嚴重漏水而無法使 用的睡房、一間用來睡覺的客廳及一間廚房,並無衛生設備。

八十歲的莎爾瑪娜曾經有過九位孩子,三位已經往生,其餘六位孩子全部已成家立業。住在莎爾瑪娜家附近的孩子曾經邀母親搬來同住,但是她擔心成為子女的負擔,毅然決然的拒絕 了。

◎感恩群體的力量 盡全力支持

慈濟與國軍及國警已有數次合作進行援建計畫,如在達德普(Dadap)、金卡蓮(Cengkareng)、西巴德曼干(Pademangan Barat)及椰風新村 (Kelapa Gading)。

慈濟印尼分會副執行長郭再源說:「我們能夠順利進行這些援建計畫,是因為慈濟印尼分會、印尼國軍及印尼國警的合心協力,很希望能夠提升住屋問題。援建計畫也牽涉了所有社會 單位——中央政府、區域政府和民眾。這些單位結合起來,實現健康淨潔的村莊,也協助居民提升他們的經濟水平。」

郭再源認為,必須邀約居民一起來重建家園,「這樣能夠讓居民更愛護他們社區,此次的援建活動證明,大家還是很嚮往互相合作的群體行動,他們只需要適當的動機。」郭再源希望 此次援建計畫能夠順利完成,並獲得中央政府、西爪哇省政府、茂物縣政府及企業家們的全力支持。

◎攜手政府及國軍 圓村民之夢

慈濟志工自2009年的義診活動之後,持續援助巴隆班嚷區的居民,包含援建衛生設備、治療象腳病及營養不良病患、提供獎助學金、教育輔導及環境開發。茂物縣地方代表理事會 會長阿德‧如漢迪(Ade Ruhandi)認為,慈濟所進行的援建計畫,有效地協助解決巴隆班嚷鎮的社會問題。

慈濟印尼分會希望中央及區域政府協助,改善村莊環境來支持援建計畫,如修建基本設施——水溝、道路、橋樑及學校。郭再源深信,援建計畫能夠改變民眾的思想,使民眾有健康的 生活及更好的經濟水平,而區域政府與慈濟志工將會持續陪伴著居民,一直到他們能夠獨立生活。「所以我們協同支援弱勢地區,打斷貧困的惡性循環。」

舒適的居住環境能夠協助民眾安身、安心、安家、安業。聚集群眾的愛心點滴來幫助需要的人,慈濟志工們期盼援建計畫能為貧困居民帶來新希望、新生活。

(翻譯:鄭繡斌,改譯:鄭麗珍)

圖左 : 年邁的武馬爾夫妻無子孫,兩人相依為命,居住屋傾斜破損。[攝影者:Anand Yahya]
圖右 : 訪視八十歲的莎爾馬娜女士時,郭再源(中)與印尼國軍保健中心負責人賁‧優啦林巴(右)少將進行簡單的討論。[攝影者:Anand Yahya]

圖左 : 巴普阿蘭村的居民幾乎沒有屋內廁所,他們都依靠屋外的地下井,而汙水則是流向院子裡。[攝影者:Anand Yahya]
圖右 : 武馬爾的住家裡以泥土為地,使用竹片編成牆壁,環境潮濕,屋頂多處破洞、架構腐朽、支柱傾斜,居住安全堪慮。[攝影者:Anand Yah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