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動口不如動手 實做感受深

動口不如動手 實做感受深

E-mail 列印
「我們所有製造出來的東西,幾乎都是可回收、可以再利用。」證嚴上人輕輕的一句話,重重的烙印在慈濟志工陳仁傑的心中。雖然在推動環保的過程當中,身心會疲憊,心中只有一 個單純的心念,就是跟著上人的腳步走,秉持這樣的信念,他都會跟前來參訪的學生說明:「家裡如果有好好做回收分類,可丟的垃圾只有百分之二十,其他百分八十都是可回收 喔!」

5月21日,灰濛濛的天空,有著大雨欲來的氛圍,早上九點多,高雄文藻大學六十七位同學,來到了八卦寮環保教育站,準備進行第四次的環保實做課程。

隱藏在仁武區巷弄內的八卦寮環保站,是一座古色古香的三合院建築,廚房裡有用紅磚瓦砌成的大爐灶,一旁堆放著撿拾來的木材……,真是處處充滿驚奇。

◎年長志工齊付出 暖胃也暖心

廚房裡大爐灶的柴火燒得正火熱,坐在爐灶前默默的顧著柴火的胡炳祥阿公,仔細的觀察著柴火的動靜,他說:「木材在放的時候,要有縫隙,這樣爐火燒起來才會旺……」,看著煮 沸的熱水,阿公又說:「這等一下是要泡咖啡、泡茶水給前來做環保的學生喝的。」說著說著,只見阿公的手又開始忙碌起來,開始添加新的柴火。

一旁的志工也開始著手準備今日的餐點「匏瓜煎餅」,已經七十幾歲的香積志工劉明春,手拿著木勺子開始攪拌起「匏瓜煎餅」的粉漿,她說:「把冰糖加熱水融化,可以代替味素, 再倒入麵粉攪拌均勻,這樣吃起來會比較Q,也比較健康。」

看似簡單的「匏瓜煎餅」,製作的過程可真是費工夫,在眾人分工合作之下,先將匏瓜切成細絲炒過,加入切好的高麗菜絲、紅蘿蔔絲、芹菜細末以及提味的九層塔,最後經由大灶慢 火煎成薄薄的「匏瓜煎餅」,表皮透著香酥的金黃,散發出古早味的氣息,讓人不禁垂涎三尺。

◎親身體驗做分類 清淨在源頭

陪伴學弟學妹們前來的領隊羅元佐,說起這段環保實做課程,其實是和學校的服務學習課程做結合,他說:「學校方面為了提升學生的服務品質,配合學生的志工服務時數。」無論是 到林管處幫忙撿垃圾或是去教導小朋友,還是來到環保站的做資源回收……,到處都有他們熱心服務的蹤影。

羅元佐手上拿著分配工作的名單,趕緊再次和環保站負責人陳清雲做事項的協調,看著學弟妹們在實做環保的過程當中,最大的收穫就是,來了之後,回到學校比較不會亂丟垃圾,他 有感而發的說:「做分類的時候很辛苦,會浪費很多人力,很多時間。」

位於廚房外的玻璃分類區,同學將瓶子依顏色分類,一支一支往裏頭丟,「鏗鏘、鏗鏘」聲音特別的響亮,另一處正有一群同學幫忙回收過期的啤酒,將啤酒罐打開再倒進大桶子裡, 發酵的啤酒酸味四處瀰漫,與廚房裡的飯菜香成了一種強烈的對比。

李家穎,是第二次分配在玻璃分類區,已經熟悉如何分類的她,看著咖啡罐子裡頭的菸蒂,傷透了腦筋,她說:「看了很傻眼,怎麼會有人把菸蒂丟在裡面。」相較於前一次在玻璃分 類區,這次就比較得心應手。憶起第一次來到八卦寮環保站的感覺,她笑著說:「味道有點重,真的不習慣。」「原本以為環保只是分紙類、玻璃……不曉得玻璃分這麼多種。」李家 穎同學感同身受的說著:「回到學校後也會鼓勵同學,丟垃圾之前先做分類,不要給志工帶來太多麻煩。」

綁著一頭俏麗馬尾的黃靖恩,仔細聆聽志工的講解,在未分類區裡既仔細又認真的撿拾每一樣物品,快速又俐落,她說:「上一次是鋁罐跟鐵罐比較不好分類。」親身體驗環保分類之 後,她說:「下次要丟垃圾之前要先想想;要回收東西之前,先把東西沖一沖。」

◎簡單的觀念 深植每人心中

默默的在一旁工作的慈濟志工陳仁傑,忙碌的身影在環保站穿梭著,時而忙著將過期啤酒做分裝,時而教導學生如何將保特瓶瓶蓋及扣環做分類,時而走到塑膠袋分類區……,細心的 注意每個環節。

因為承擔了環保幹事,促使他積極的推動環保,將上人所慈示「清淨在源頭」的觀念帶入社區,也帶入環保教育這個區塊,不管是幼稚園小朋友、國小學童或是大學生,陳仁傑總是給 他們一個簡單的觀念,他說:「回去帶動家人,垃圾做好分類及回收。」啟動學生的環保觀念,去影響身邊每一個人。

因為不捨地球受毀傷,去大賣場回收整箱的過期啤酒罐,他憂心忡忡:「如果不回收,這些都會往焚化爐裡丟,那焚化爐可以撐多久呢?」回收回來的過期啤酒可做成甚麼呢?渾身是 寶的過期啤酒,因為發酵過了,他說:「可以當清潔劑、堆有機肥,還可以洗地板……」他接著說:「鋁罐、鐵罐還可拿來回收再利用。」

就讀西班牙文系的劉彧彣,推著手推車來來回回將分類好的物品做歸類,雖然已經不記得是走了第幾趟,斗大的汗水從臉頰滑落下來,擦擦汗、休息一下,雖然會累,但她還是依舊完 成手邊的工作。

在做資源回收分類時,彧彣心裡最大的感觸是:「看見很多東西還可以用的,所以珍惜可以用的東西。」來到環保站之後,還好有許多志工用心教導,她很體貼學校阿姨打掃的辛苦, 她說:「會告訴同學要做好分類,減少工作量。」

醞釀已久的烏雲,終於帶來一陣大雨,使得悶熱的天氣涼爽許多,六十七位學員也結束了三小時的實做課程,開心地享用著志工們用心準備的點心與飲料。

「環保」不是只有資源回收分類就好,誠如陳仁傑的心願,將「清淨在源頭」的觀念深植在學員心中,進而影響身邊的每一個人,讓可用的東西延續物命,不再繼續消耗資源,地球才 會更美好!

圖左 : 領隊羅元佐手上拿著分配工作的名單,協調分組實做,陪伴著學弟妹環保分類的過程當中,最大的收穫就是,回到學校後比較不會亂丟垃圾。[攝影者:梁永志]
圖右 : 廚房裡大爐灶的柴火燒得正火熱,坐在爐灶前默默的顧著柴火的胡炳祥阿公,仔細的觀察著柴火的動靜,他說:「木材在放的時候,要有縫隙,這樣爐火燒起來才會旺……」[攝影者:梁永志]

圖左 : 綁著一頭俏麗馬尾的黃靖恩,仔細的聽著志工講解,在未分類區裡仔細又認真的分類每一樣物品,快速又俐落。[攝影者:梁永志]
圖右 : 環保幹事陳仁傑(右一)不捨地球受毀傷,去大賣場回收整箱的過期啤酒罐,他說:「如果不回收,這些都會往焚化爐丟,焚化爐可以撐多久呢?」[攝影者:梁永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