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一趟尋根之旅 發願繼承衣缽

一趟尋根之旅 發願繼承衣缽

E-mail 列印
「我們是五甲人,一定要護持在這裡(惜福環保站)蓋道場。」父親臨終前講的話言猶在耳。這一次,黃秀惠拋開繁忙公務,帶著父親的祝福,來到花蓮靜思精舍。

2016年6月3日及4日,鳳山惜福環保站地主也是慈濟志工的張明煌,率領二十八位社區環保志工,九十五位已受證慈濟志工,回到慈濟人心靈的故鄉──靜思精舍;除了感恩證 嚴上人曾允諾在惜福環保站蓋共修處,更帶來集眾人之力發心付出的款項呈給上人。

◎賣菜老菩薩的願力

某日上午,已高齡八十的張謝月娥,拿著電話筒,戴上老花眼鏡,長滿老繭的手吃力地在鍵盤上敲著電話號嗎,可是電話那一端始終嘟嘟作響;一天裡撥了好幾通電話還是無人接聽。

第二天一早,天還未亮,她就拄著拐杖,用飼料袋裝著一包東西,裡面裝的可是她一輩子省吃儉用,每天辛苦在市場賣菜和孩子給她的零用錢點滴積攢而來;她要親手交給張明煌,作 為蓋惜福共修處的基金。

「我二十四歲嫁來五甲,在這裡生活了大半輩子,對這塊土地有很深的感情;現在老了,身體也不好,我一定要為自己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收到這份沉甸甸的禮物,張明煌夫妻紅了 眼眶。「一張椅子坐了二十年,她都捨不得丟掉,用各種顏色的縫線一針一線慢慢縫補,這麼節儉的人竟然願意捐出一大筆錢。」張明煌小心翼翼地呵護著老菩薩的心願。

◎環保站即道場 處處結好緣

在靜思精舍感恩堂,各功能組窗口輪流上臺報告惜福環保站的緣起;2010年3月和本會開始連線做早課,七年來上人的甘露法語滋潤了許多人乾涸的心田。幾位環保志工也上臺分 享做環保的心得;上人讚歎環保志工李百合,雖然不識字,抄經卻抄得筆劃工整,而且沒有錯字,真是不簡單。

「我答應要做的事,一定會把它做好,絕不會只做到一半。」年近八十歲的李百合,說起話來總是笑瞇瞇地,她做每一樣事情都好認真;在社區承擔環保幹事、經藏演繹、或是使用電 子書,一樣也難不倒她。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除了喝喜酒或是大年初一必須回鄉下祭祖外,其餘時間都待在環保站。「環保站就像我家一樣,一天沒去就覺得不放心。」她忙裡忙外,細心檢查哪一包分類沒做 好,把價錢較高的回收品重新歸類;常常忙得忘了時間,回到家已經是下午一點是常有的事。

在環保站,對於拿回收物來的民眾,無論識與不識她都不放棄機會,「邀請您一起來種福田,一佰塊也可以救人喔!」很多人因為她熱情招呼而成為慈濟會員。

向上人報告五甲社區會務推動後,一行人緊接著去參觀食品協力工廠;精舍師父謹守「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百丈清規,致力研發有益身體健康的食品,讓人吃得安心又歡喜。晚上 和常住師父飲一杯智慧法水,雖然是以輕鬆的方式雙向交流,卻也讓每個人收穫滿滿。

6月4日早上八點二十分,當志工早會結束,所有的人都來向上人告假,上人送給每個人一枚50年紀念徽章;當黃秀惠依序走到上人面前時,看到上人年紀那麼大了,還願意為眾生 做那麼多的事,再也按倷不住心中的激動,哽咽地說:「我會繼承衣缽,跟著師兄、師姊好好做慈濟。」

◎一場火 讓生命轉了彎

2007年11月,夜間的一場火,把黃秀惠在五甲路上辛苦經營的鞋店,連同隔壁的服飾店,燒個精光,初步估計損失約上千萬元;接下來的責任歸屬,起火點在哪,才是讓她最心 力交瘁的地方;萬一鑑識報告出來,起火點在她店裡,除了自己的損失,還要賠償對方,她簡直不敢想像要如何籌措龐大的賠償費用。

在等待鑑識報告出來的那個月,每天度日如年,「為什麼是我?」的聲音不斷在腦海中出現,她不甘心十幾年來苦心經營的成果瞬間化為烏有。在生命最無助時,她想到了以前認識的 一位出家師父;師父告訴她,世間財乃五家共有,若是她以前做生意待人誠信,沒有苛待員工,就能很快東山再起。

回家之後,她反覆思量:以前的她腦海中所想的是要如何累積更多財富,心中盤算的是一年要開幾家分店,參加社團是希望有更高的位置,一切都是在名與利中忙得團團轉。

「這場火災看似失去,其實是佛菩薩慈悲,讓我不再汲汲於名利。」一念心轉,她不再怨天尤人。火災鑑識報告出來,起火點在對方,她也願意和解,讓雙方的損失降到最低。半年後 重新開張營業,廠商照樣供貨,員工繼續挺她,顧客陸續回流;「無常」帶來的苦難,已經離她越來越遠。

◎帶父親學佛

2011年,身體一向硬朗的父親突然沒了胃口,吃不下飯,送醫檢查才知道罹患大腸癌第三期;對癌症的恐懼,讓黃秀惠的父親終日意志消沉;「帶父母學佛是行大孝!」已經學佛 的她想為生病的父親盡點孝心。

她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慈濟這個團體,「離家不遠處,有一間惜福環保站,帶父親去做環保,或許可以轉移他的注意力。」黃秀惠心裡想著。她在家裡裝了第四臺,要父親多看大愛臺, 多聽上人開示;也勸父親以後要茹素不殺生,多行布施,做志工利益眾生。

到了環保站,慈濟志工親切地過來招呼,讓一向靦腆的父親頓時安心不少,他在環保站越做越歡喜,幾乎天天都來,後來還參加志工培訓,秀惠也會陪著父親上課。直到去年三月往生 前,他老人家最大的遺憾是未能親眼看到共修處成立。他希望七個兒女中,有人出來做慈濟,繼承他的衣缽。

◎慈濟是依止處

2016年4月,黃秀惠專程到日本東京,幫在當地打工的兒子找房子;正當遍尋不著之際,突然眼睛一亮,不遠處「慈濟東京聯絡處」的招牌出現眼前;當地師姊親切地出來招呼, 當地師兄也說孩子有任何需要,他都願意幫忙;在最無助時看到慈濟,讓她有了家的溫暖。

「感恩上人,讓我們在這個地球上處處有家。」黃秀惠衷心認為,只要看到慈濟logo,或是藍天白雲的身影,就會覺得那是一個可以依止的善處。

圖左 : 阿嬤的椅子,縫縫補補二十年,都捨不得丟掉。[攝影者:黃靖輝]
圖右 : 「我答應要做的事,一定會把它做好,絕不會只做到一半。」年近八十歲的李百合,說起話來總是笑瞇瞇地[攝影者:黃靖輝]

圖左 : 「感恩上人,讓我們在這個地球上處處有家。」黃秀惠衷心認為,只要看到慈濟Logo,或是藍天白雲的身影,就會覺得那是一個可以依止的善處。[攝影者:黃靖輝]
圖右 : 與靜思精舍德耕師父飲一杯智慧的法水。[攝影者:黃靖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