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新加坡 大愛人文館 走過慈濟五十年

大愛人文館 走過慈濟五十年

E-mail 列印
三支「一公分的鉛筆」、「兩顆高麗菜」道具,這些讓人摸不著腦袋的實物展示,就可以說慈濟故事了嗎?慈濟志工看看這裏,摸摸那裏,彷彿與記憶中的感動重疊,臉上露出會心一 笑。

慈濟新加坡分會大愛人文館(簡稱人文館),坐落在新加坡北部三巴旺女皇大道門牌137的獨立式洋房。這個英國殖民時代遺留的建築群,建造於1894年至1941年,是當時 英殖民政府建給英國軍府官員、士兵的房子和軍營。因為建築外形一律選用白牆黑屋頂,俗稱「黑白屋」。

◎籌備期間 辦說明會

經過慈濟志工半年的努力,原本空蕩蕩的黑白屋,改造為充滿人文氣息的展館,館內硬體、軟體設施皆陸續準備就緒。人文館策展志工莫炳燊和蕭明蘭特地安排兩個星期日傍晚進行說 明會,解說人文館的功能與定位,讓社區組長和導覽志工先瞭解館內展示與意義。

作為軟體中的軟體,導覽志工的培訓尤為必要。第一場說明會於4月10日(星期日)傍晚舉辦,共三十九名導覽志工出席;一週後的說明會,則有十九位社區組長參與。期間參訪者 還包括慈濟新加坡分會前執行長劉銘達(濟雨),以及來自臺灣的北區慈濟榮董召集人陳志遠。

進入展館前,蕭明蘭先為大家說明人文館的使命。她表示:「今年慈濟成立五十年,新加坡分會也走過漫長的二十三個年頭,然而本地仍有許多人從未聽聞慈濟,希望「邀約大家來, 相信大家一定會踴躍維護這個地方,善用境教空間,把慈濟的善、慈濟的好,讓更多人知道。」

◎善用空間 處處說法

傍晚,志工從繁華市區來到環境清幽的女皇大道,進入人文館,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感到神清氣爽。此棟洋房位處坡地,仿造南洋一帶常見的高腳屋設計,一樓底下設有開放式空間和 小倉庫。布展團隊將其布置成「森呼吸」空間和「知心小築」,可讓人在此感受大自然的寧靜,放鬆心情。

印著中英叮嚀語「走路要輕,怕地會痛」的大門入口處地上,是呈現說法的起點,蕭明蘭、莫炳燊帶領著志工一一巡禮。站在此處,讓人憶起〈擁抱蒼生〉的歌詞:「走路要輕,怕地 會痛……這是悲天憫人的說明,是尊重生命的鐵證……」還有慈濟創辦人證嚴上人無遠弗屆的悲心,感受慈濟世界裡,動中修靜的力量。

玄關樓梯旁,牆中嵌著一支大竹筒,述說慈濟的起源。善的漣漪,從這裡開始。粒米成蘿,滴水成河,可讓訪客投竹筒,歡喜布施。往上走,階梯旁的牆上說著慈濟在世界各地的慈善 足跡。

二樓的展館設有為「慈濟新加坡館」、「慈濟故事館」、「慈濟世界時事館」、「多媒體體驗館」、「慈濟歷史館」,以及巧妙應用環繞房子走廊的四個「閱讀走廊」(包括靜思人 文、行經知路、悅讀人生、探索人文)。

人文館內的擺設與家具,大多來自回收物,延續物命。志工巧手改造的家具、用品處處可見,讓人目不暇給,愛不釋手。

◎靜思時空 慈濟萬行

慈濟半個世紀的歷史,從1937年證嚴上人出生於臺灣說起,而「慈濟歷史館」和「慈濟故事館」分別採用多媒體和實物展示的方式,彷彿時光隧道,帶領訪客走入慈悲喜捨的慈濟 世界,細數無數人辛苦耕耘的足跡。

慈濟故事館的巧思布置,尤其讓人驚喜連連。一塊臺灣「九二一」地震援建學校採用的連鎖磚、緬甸的米撲滿、一碗師公飯(早期訪視帶的醬油炒飯便當)……各種道具錯落有致地擺 放著,有些道具如草帽和水泥袋甚至是從臺灣帶來,處處都能感受到布展團隊的用心。志工放下手中的筆記本,忍不住到處看看、摸摸,開始討論著背後的故事。

慈濟的慈善救濟從三十支竹筒說起;簡樸生活從一塊鹹豆干說起;訪視個案複查從兩顆高麗菜說起;一念單純從多做一雙嬰兒鞋說起;一念悲心從一間大愛屋說起;一念孝心從靜思淨 皂說起;一分不捨從一張毛毯說起;一分不忍從骨髓捐贈說起,吃一口善念從香積飯說起……慈濟走過五十年,在故事館裡處處都有動人故事,說也說不完。

在另一個慈濟歷史館,搭配了精彩照片和簡潔文案的看板,敘述了以慈悲喜捨為核心價值而開展的慈濟四大志業、八大法印。從一件陳舊的小孩校服,能看見慈濟訪視的用心;從一頂 護士帽,看見六十年代臺灣「小山花(原住民女孩)」與慈濟護專的關聯……一步一腳印,也讓慈濟志工溫故知新,回眸過去,重新看見今日慈濟志業的精髓內涵。

知道分會在規劃人文館時,慈濟委員林秀清非常期待,第一時間參與說明會,「每個角落都是在說法,每個角落都可以感覺到上人的那一念慈悲和大愛。」在慈濟這些年,她深刻體會 「要感動別人,先要感動自己」的道理。故事館裡展示的鹹豆腐道具讓她印象深刻:「一塊鹹豆腐吃一個月,這有形的豆腐,包含了上人無形的慈悲心願。」

◎關心本土 放眼世界

結合新科技,善用多媒體,大愛人文館的「慈濟新加坡館」、「慈濟世界時事館」和「多媒體體驗館」,大量採用影音呈現慈濟遍及五大洲的大愛足跡,透過觸屏和投影設備,給予訪 客耳目一新的體驗,更突破展館的場地限制,讓人可以放眼四海,一覽慈濟在國際間的善行。

身為地球公民,我們都是生命共同體。慈濟世界時事館主要呈現了慈濟在全球各地的起源,都離不開「哪裡有災難,就往哪裡去」的發展軌跡。亞洲的尼泊爾地震、歐洲的難民援助、 賑災毛毯和福慧床的設計等等,除了說明慈濟國際賑災的五大原則——直接、重點、尊重、及時與務實,也展現了慈濟人撒播大愛種子,以善導善,遍地開花的志業面貌。

此館從全球志業延伸到眾人關注的議題——環境保護,籲請訪客做出改變,化「來不及」為「來得及」。擅長手語的大猩猩可可(Koko)也被「請」到人文館。利用二維條碼 (QR Code),訪客就能從手機觀賞可可使用手語,請人類不要再破壞環境的視頻。

來到慈濟新加坡館,牆上貼著一幅新加坡地圖,讓導覽志工講解慈濟落實於社區、可以迅速動員的志工網絡。此館採用小型講堂的布局,設有十二席座位和電視螢幕。排列的十二張靠 背椅子,看來嶄新,原來是從慈濟環保教育站回收的廢棄椅子,剛好被派上用場。電視螢幕同樣也是回收來的,可供播放新加坡分會的介紹影片。

後方的觸屏展現新加坡分會的志業里程碑。場景從早期借用的寶光佛堂、轉換到慈濟文化志業中心、牛車水的慈濟會所,直到如今位於巴西立的靜思堂,記錄了本地慈濟人這一路落實 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的耕耘。

多媒體體驗館則彙聚了大愛電視優質的節目,如《慈濟大藏經》、《回眸來時路》、《菩提心要》等等。五濁惡世煩惱多,此館的規劃初衷,就是讓訪客歇歇腳,讓心安住於這寧靜的 空間,想一想生命的美好意義。

南區和氣組長賴姝帆,從一進門就被地上的叮嚀語「走路要輕,怕地會痛」給攝受,此次參訪,感動滿滿。她說人文館真是個可以讓煩惱消失的地方,「心累了,就來此沉澱心靈,找 回初發心,重新出發。」她會鼓勵社區裡每一位協力組長帶領組員前來參訪。

歷史,如果沒有好好地收藏再說出去,就會流失。透過人文館的展示,希望讓更多新加坡民眾或海外人士,看到慈濟的真善美,引導人心向上向善;更希望透過參訪,讓人更瞭解慈濟 的核心價值,繼而啟發同行的志願。

誠如新加坡分會執行長劉瑞士叮嚀,慈濟善法,要源遠流長,好好地傳揚出去。

圖左 : 慈濟大愛人文館坐落環境清幽的女皇大道,傍晚時分,格外寧靜。4月10日與17日的人文館說明會,迎來了首批導覽志工。[攝影者:蔡長盛]
圖右 : 在多媒體體驗館,參訪者可以坐在椅子上觀看各種影帶,由策展人蕭明蘭(左一)、莫炳燊(右立者)講解說明。[攝影者:蔡長盛]

圖左 : 在慈濟世界時事館擺放著一塊磚,代表了慈濟建院時眾志成城的愛心,南區和氣組長賴姝帆(左二)用心聆聽,感動滿滿。[攝影者:蔡長盛]
圖右 : 在展館一樓的知心小築,劉瑞士(立者)叮嚀,慈濟善法,要源遠流長,把證嚴上人的法,好好地傳揚出去。[攝影者:蔡長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