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導覽如說故事 抓住觀眾眼睛

導覽如說故事 抓住觀眾眼睛

E-mail 列印
「導覽者等於現場即興演出者,也是展場靈魂人物……」自由媒體人,也是大愛電視臺〈發現〉節目導演的萬榮奭,於7月17日在臺中靜思堂,向八十位說法人傳法人講解導覽的觀 點。

導演的專業是拍攝、製作影片,導覽和製作影片的連結點到底在哪裡呢?

促成這堂課程的人文真善美志工張翠娥說,製作影片傳達的目的和訊息,訴求對象和預期效果,也是另一類說故事的方法。這就跟導覽一樣,展覽的目的,除了傳達訊息以外,也希望 觀眾參訪後意猶未盡,留下好印象,形成善循環。

所以當臺中靜思堂「慈濟五十‧靜思妙蓮華」開展時,真善美志工特別邀請萬導演參訪,也請他指導宣導影片製作。

萬導參觀完後,提出許多有關導覽的專業看法:導覽人員需具備應有的展點知識,也要事先了解要傳達給參訪者的主軸與重點。他說:「導覽者等於是現場即興演出者,也是展場靈魂 人物。導覽就像在剪片,訴求的對象不同,導覽方式就不同,語調和說法的方式也會不一樣……」

萬導認為,導覽者除了有豐富的準備外,也要掌握現場氛圍、對象和說話的語調,以適合社會大眾的語彙與方式傳遞正向訊息,即使是佛家法語,也可以轉換成口語、以說故事的方式 呈現。

萬導的豐富企劃概念,和中肯的建議,正是一群非專業志工所需要學習的課題。於是張翠娥便向「說法傳法團隊」的窗口呂清音建議,何不請萬導來上一堂專業的導覽課程?

呂清音對這一堂課也期待很大,畢竟志工背景不一,各人導覽方式也各異,「期許藉由這一堂課提昇團隊的專業養成,在生動導覽下,吸引會眾主動來了解並參與。」

◎資料會說話 背後故事更迷人

課程內容是「假如我是一位導覽員」,內容分成專業導覽技巧及結構,和現場即時導覽,再由萬導針對個人導覽方式作調整。

「做好全面的準備,了解展場資料內容,且深入淺出的解說,因人因場合而變動串場是最好的導覽員。」萬導一開頭就說,「導覽員就如現場轉播,不能NG,就算有NG,也要想辦 法糾正回來。」也就是說,一旦說出去的訊息不對,一定要查清楚,或進一步解釋,因為參訪者來自社會各階層,導覽者對於專業知識與數據,必須要有憑有據。

至於,現場該如何變通與串連,萬導又說:「不要把自己當作講臺,室內與室外的看版展示都要承先啟後,要有串連性。根據來訪的客人不同而有所變通,承前啟後,找棒子接,才是 整體。」變通說話方式與語調,「跟誰說故事」的切入方式的彈性調整,可以營造現場氣氛,抓住參觀者的注意力,也有對接下來的導覽內容有加分效果。

萬導演以四大不調的「地水火風」館為例,他說,「身為導覽者,會面對來自社會各階層人士的參訪,所以不能只侷限於佛學的觀點。」比如,佛家講的「地水火風」,與地球的生成 過程「火-地-氣-水」,道理是一樣的。

他播放一部〈地球起源〉動畫影片,說明還未生成地球在45.4億年前,是一塊沒有地表面,只有無邊無際的熔融火海,後來冷卻凝固先形成地殼,火山活動釋放出的氣體形成最原 始的大氣層,億萬數的流星碰撞地球將近兩千多萬年後,結晶形成小水滴,這個星球有了水才開始有了生物……這就是運載萬物的地球。

而四大的「地水火風」,也各有其特性。地以堅硬為性,水以潮濕為性,火以溫暖為性,風以流動為性。佛書上說,世間的一切有形物質,都是由四大所造,就如人體的毛髮爪牙,皮 骨筋肉等是堅硬性的「地大」;唾涕膿血痰淚尿便等是潮濕性的「水大」;人體的溫度就是「火大」;一呼一吸是流動性的「風大」,他說:「了解這些道理,有了科學與佛學佐證, 導覽就可以跨越宗教,吸引觀眾深入探討。」

他還說,「地水火風」基本上是一個整體的概念,就像人身,一旦有一項不協調,就會生病。地球也是一樣,四大一定要調和,才能免去災難。

然而,這些都是表象的概念,他特別強調:「慈濟是宗教團體,它的布展具有更深一層的教化意義,導覽者也不能不知,也要適時提醒與宣導,總之,人類是侵入大自然的主要因素, 所以『四大不調』,最後還是要回歸人心。」

◎導覽說故事 拿捏切入點

萬導一直強調說故事的技巧很重要,尤其是「展示的非展示內容」,海報內的照片只是訴求一個概念,它一定有一些背後故事值得分享。比如說九二一慈濟志工在現場煮熱食給災民使 用的照片,導覽志工如果曾經參與其中,或是藉由聽聞的故事,將自己融入故事裡,帶領參觀者進入當年時空,讓溫馨的故事轉化成更撼動人心的美善循環。

什麼時候可以帶入個人經驗分享呢?萬導又說:「與海報或看版相搭配的地方、參觀者失去注意力時、導覽段落行進間、切入主題或是結束主題時,都可以適時分享自己曾在『事件現 場』的經驗,經驗是活用的素材庫,也是與觀眾互通的橋樑,將經驗貫穿其中,讓導覽的效果活化又生動。」

「掌握故事的主軸與切入點,也就是『跟誰在說故事?』對慈濟人、一般會眾、成人團隊或小孩,說法的方式要不一樣。」他以「地」館為例,除了展出四大不調,國土危脆,地球上 頻繁的地震災情以外,海報上的藍天白雲身影,你幫我,我幫你的互助,是人類瀕臨災難時的希望。他說:「但是也不要一直強調慈濟人,而是發生災難時,世間還是有溫情在流淌, 你永遠不是孤單者!『希望來自人類的互助』就是一種很好的引導方向。」

萬導說:「慈濟五十年來,已發展出一套救災模式,世界上有災難就有藍天白雲的身影。在導覽當中,不必一直強調『我們慈濟人』,只要說你所做,是導覽中很吸引人的切入點。」 慈濟的五大救災原則是一種SOP,是一種訊息的傳遞,在緊急災難中,一種挑戰和回應,等於是在最急迫的災難中,給受苦受難的人最好最快活得下去的生存方式。

◎ 串場如電影轉場 有加分效果

萬導還特別提出串場和轉場的必要性,他說,也許每一個人導覽的是獨立的單元,但是當結束各自的區域時,要有轉場的帶動和說明,讓參訪者知道他們接下來會看到的內容,也讓下 一位導覽者易於接軌。

「還有,帶動參訪者移動路線,要隨時調整他們駐足的位置,讓你和他的互動更緊密,參觀者不會失去注意力,效果自然顯現。」他舉例說,比如小朋友來參觀,可以蹲下身與他們更 親切互動,長者的參訪,就要放慢腳步,拉起阿嬤的手,溫暖的問候都有加分效果。

他最後再強調:「在導覽當中,主動找到互動的機會,讓參觀者有發表意見的時候,而不是把話講完就算盡到導覽者的責任……」

整整一個上午的課程,萬導不只以理論具體說明,再加上他蒐集的「大自然在說話」影片,讓導覽志工真正了解,有時候轉換角度說故事,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果真,一堂有別於往昔舊思維的專業導覽課程,讓志工欣喜萬分。甫自大陸退休回臺的志工趙俊淇說:「萬導的專業講解,深入淺出,以前我們都有一個盲點,面對會眾總是一直在告 訴我們知道的東西,忽略對方需要什麼,這是我們以前在導覽時常容易犯的錯誤。」趙俊淇認為萬導準備豐富的素材,從宇宙的源起,物質或心理的層面融入佛法,受益非常多,他相 信一同上課志工們也感同身受。

志工吳月君也有同樣的想法,她說:「如萬導講的,每位導覽者應對自己導覽主題明確、要有分享熱誠,也要負責承先啟後的任務,串連起下一區,讓導覽有故事性及連接性。」

上這一堂課前,每一展區導覽志工都事先準備一份口語化的文稿,下午時段,到各展區實際即時演出。蔡文芳醫師導覽「地」館,充分準備了每一看版的內容,從頭到尾無一忽略,雖 然讓參訪會眾一目了然,但是萬導說:「要視來者的時間而定,時間不宜過長,要顧慮後面還有其他展點……」這就正如剪輯後製一般,簡潔、面向豐富又有代表性的故事,才不會因 為時間過長而失焦。

另一位志工導覽「火」館時,因為職業是老師,說法的方式猶如在授課,離參訪者的距離也很遠。還有一位導覽「水」館時,雖然有抓住主軸,但還是會想一次把所有展出海報都說完 的衝動,萬導即時藉機教育,「像這樣以省水觀念作為本館的主軸很好,如『日月潭的九隻青蛙露出水面』的照片,就可以讓參訪者自己去瀏覽,這就是預留空間和互動的機會。」

志工隨機提問,萬導即時釋疑,最後,還重新標出每一館區的主軸和重點,讓志工不致偏離主題而使參訪者失去興趣。

呂清音從頭到尾陪伴志工上課,也隨時記錄萬導的指導重點,最後她很滿意地說:「這真的是一場很實際又實用的學習。」

圖左 : 導覽志工用心聽課,(右一)吳月君很認同萬榮奭導演講的,「每位導覽者應對自己導覽主題明確、要有分享熱誠,也要負責承先啟後的任務。」[攝影者:劉昌昇 ]
圖右 : 志工趙俊淇(左二)表示,以前我們都有盲點,面對會眾總是一直在告訴我們知道的東西,忽略對方需要什麼。萬榮奭導演的專業講解讓他收獲很多。 [攝影者:劉昌昇 ]

圖左 : 呂清音(左二)讚歎萬榮奭的專業授課,是一場很實際又實用的導覽學習。()[攝影者:劉昌昇 ]
圖右 : 下午展館導覽實作演練,慈濟志工蔡文芳(左)充分準備每一看版內容,從頭到尾無一忽略,讓聽者一目了然。[攝影者:劉昌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