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全力以赴 「未分類區」大學習

全力以赴 「未分類區」大學習

E-mail 列印
音樂聲、人聲、劈劈啪啪寶特瓶踩踏聲,台北慈院「第五屆迎心傳愛新人營」的學員在保特瓶、未分類、塑膠袋三大區塊,付出了環保的初體驗。

凡走過的,必留下足跡!一整天的體驗,學員們走出三重志業園區前往環保站 的短暫路程中,竟下著小雨,然而,環保志工們已撐起傘,形成了一道雨傘牆,溫馨的為學員遮雨。開始分類前,趙有誠院長勉勵學員說:「許多慈濟環保志工,他們多數是阿公阿嬤,平常就在為環保盡一份心力;我們應該以行動減少資源浪費,少喝瓶罐飲料。並能利用假日,來環保站幫忙量量血壓,以回報志工們。」

在「未分類區」,無論是大醫王或白衣大士,大部分是第一次走進環保站,怎麼做分類,真是大問題!環保志工陳素華(心諦)在大家定位後,開始從簡易的紙類、寶特瓶、鐵類、硬類塑膠介紹,再慢慢引導至鋁類、軟性塑膠、依照色澤區分可抽絲製作毛毯的保特瓶、只能當塑膠類的咖啡色保特瓶。

十一月才要報到的學員朱育葳,先來體驗慈濟人文課程,於是參加新人營。因為是第一次,所以回收動作不太熟悉,育葳說回去後要好好的分類,環保志工才不會分得那麼辛苦!

今年二十八歲的放射科林承億,平常都有做環保分類,雖然是第一次剪寶特瓶環,覺得還蠻順手的,經由志工的講解,才知道原來寶特瓶「身與環」是不同材質要分類,今天有學習到知識。

環保分類時,副院長張恒嘉專注於當下,他覺得很輕鬆,想到越做越讓心理與環境乾淨,就會有成就感。因為清淨在源頭,每次參與之後會很歡喜,感恩大家有機會一起來體驗環保;回去生活中,要力行減少製造垃圾,更要惜福眼前的一切。

八月到慈濟醫院報到的李昱汶,畢業於慈濟技術學院。平時大家在生活中,製造很多可回收再利用的垃圾。他回去之後,盡量不要再買寶特瓶裝的飲料;外出時,自己攜帶水壺(杯)及環保碗筷,既環保又健康。

「好累喔!」畢業於輔仁大學的邵俞樺服務於慈院的教學部,下午環保體驗時,踩踏一個小時的寶特瓶,雖然覺得累,但能為環保盡一分力也不錯,而且全身都運動到。學員田佳宜來到環保站,發現自己在生活中,因為圖方便用了太多塑膠袋;今天看到一個環保站有那麼多的塑膠袋,此後要少用、避免使用。佳宜聽環保志工說,環保站有很多年長的志工不畏天氣熱,每天都來做分類;不嫌髒亂,只為保護地球盡一份心,精神令人敬佩!

學員黃鈺玲平常出門會帶購物袋,但買東西還是有用到塑膠袋,今天在環保站看到塑膠袋量很多,環保志工教導大家塑膠袋怎麼分類。她表示以後要減少使用,也要將家裡資源回收分類更徹底。

一場分類介紹並實作,讓學員們全身是汗,也顧不了分類環境的大量回收物,大家均全力以赴,並留下做環保分類的足跡。

圖左 :學員放射科林承億平常都有做環保分類,經由環保志工的講解,才知道原來寶特瓶「身與環」是不同材質要分類。[攝影者:黃炳添]
圖右 :學員黃鈺玲(左)平常出門會帶購物袋,但買東西還是有用到塑膠袋。她表示以後要減少使用,也要將家裡資源回收分類更徹底。[攝影者:黃炳添]

圖左 :學員田佳宜來到環保站,發現自己在生活中,因為圖方便用了太多塑膠袋;今天看到一個環保站有那麼多的塑膠袋,此後要少用、避免使用。[攝影者:黃炳添]
圖右 :八月到慈濟醫院報到的李昱汶(中)畢業於慈濟技術學院,覺得平時大家製造很多可回收再利用的垃圾。回去之後,盡量不要買寶特瓶裝的飲料,外出時,自己攜帶水壺(杯)及環保碗筷,既環保又健康。[攝影者:陳坤富]
圖左 :「好累喔!」畢業於輔仁大學的邵俞樺(前)服務於慈院的教學部,下午環保體驗時,踩踏一個小時的寶特瓶,雖然覺得累,但能為環保盡一分力也不錯,而且全身都運動到。[攝影者:陳坤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