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不門外徘徊 有做才有悟

不門外徘徊 有做才有悟

E-mail 列印
「證嚴法師的《靜思語》是一本很好的書。」來自大陸福建的吳騰波,七年前在朋友口中知道慈濟。一次為幫小兒子過生日,就到靜思書軒買書要送給兒子當生日禮物,也買了一些上人的著作。後來靜思書軒會發一些訊息通知他 ,就這樣與慈濟結了緣。

有時候自己在心情很抑鬱的時候,他就會去書軒看看書,希望藉由書中的智慧找尋人生的真理。有一次書軒志工洪莫尤邀約他:「你可以來參與活動,透過身體力行才會有感悟,如果只停留在佛理上的一些禪理,不一定會有體悟。」透過她的活動邀約,就這樣一腳踏進慈濟的大門。

幾次活動後,廈門志工孫秀芬鼓勵吳騰波有好的想法可以分享出來,鼓勵他嘗試著去做,從做中去學習。

吳騰波從事室內外設計相關的工作,去年來臺參加靜思生活營回去後,對慈濟有了更深的認識。剛好第十一屆中國廈門國際佛事用品(秋季)展覽會於2016年10月20-24日在中國廈門國際會展中心隆重舉行,慈濟也會設攤推廣靜思人文及淨斯產品,他覺得自己可以嘗試做看看,台灣志工柯素貞請吳騰波先做企劃,在互動中彼此培養默契。

「剛開始配合時,我心很急,會質疑這樣子做會不會來不及,效果會不好,達不到我要表達感覺的效果。」柯素貞總是定心地安慰他:「沒關係,慢慢來。」後來實際上結果很圓滿,他說:「我發現只要過程用心,因緣成熟了,事情就會成功。」

今年再合作,已經有默契,懂得深入去做。吳騰波提醒自己不應該把結果放在前面看,而是在過程中的學習。透過柯素貞、孫秀芬的引導,在做事的過程中,他覺得要靜下心來做事;不管做什麼事,心要先定下來,事情做得好不好是因緣。這和自己做事業的企圖心是有區別的,以前企圖心很強,事情一定要做到百分百。因為與慈濟志工之間的互動與學習,這麼做下來,讓他漸漸地改變做事的態度與想法,後來也一直帶著這份「過程用心,結果隨緣」的心態在做事業。

入佛門十年的吳騰波一直很精進在鑽研佛法,因為在人生路上的一些坎坷與叔叔的往生,讓他體會人生無常與因緣果報的道理。兩年前認識慈濟後,發現慈濟是一個可以身體力行佛法的團體,可以在社會做付出,深入人間行佛法,讓自己很認可。他說:「上人把深奧的佛法以淺顯易懂的話語分享給大家,讓大家有機會身體力行,把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讓更多人都能接受。」

吳騰波平常在社區有參加過冬令發放、助學金、老人慈善展覽等活動,目前因為事業牽絆多、煩惱多,還沒辦法騰出時間參加培訓,他比喻自己如同上人曾說:「太多煩惱牽絆,就是苦難眾生。」他期許自己:「會多投入,身體力行去做,未來因緣成熟,我會參加培訓,兩腳踏入慈濟家門,不要在外面徘徊。」吳騰波也表示家人都很認同他做慈濟,希望自己也能影響家人。

「人生不怕錯,只怕不改過。」吳騰波念著自己剛剛抽到的靜思語小卡,他笑著說:「這是提醒我不要一腳在門外,一腳在門內,要趕快把握因緣進來慈濟。」同時志工也送上《靜思語》小冊與他結緣,讓他可以隨身攜帶上人的法,碰上瓶頸時可以翻閱,用上人的智慧克服困難。

吳騰波對於前天在臺北「美善人生」的課程,由魏杏娟、陳明澤和魏良旭三位實業家的分享很有感觸。要一直保持善念付出,作為事業家不被欲望迷惑,發揮良能,在社會上影響更多人付出,從企業家走到實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