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這就是愛 靜思語教育引航

這就是愛 靜思語教育引航

E-mail 列印
歷時三年彙編的《大愛引航》增訂版,今日(9月24日)在關渡慈濟人文志業中心二樓人文展覽館發表,邀請社會賢達人士與會,希望透過《靜思語》故事的意涵,導引正向價值觀,讓孩子能自愛愛人,進而落實「行善、行孝 」的品德教義。

《大愛引航》人文素養教材新書發表暨贈書會活動中,慈濟教師聯誼會資深老師曾裕真,分享多年來以《大愛引航》相關教材教過上千名學生,十五年前,她教過的學生陳鴻仁,突然現身會場為她加油打氣。

「老師從沒特別教我們要怎麼去做,但老師教的東西會在需要的時候浮現,讓我們自然而然去做。譬如靜思語『世界上兩件事不能等--行孝,行善。』老師開啟我一顆行善的種子。」陳鴻仁感恩能遇到真正了解學生的良師,並在自己有能力後,將愛與善的力量化為實際行動去付出。

◎比學生更聰明的老師

西元2000年到2002年期間,裕真在桃園平興國中擔任班導師,進行家庭訪問時,了解到鴻仁父親是工廠基層員工,沒有自己的房子,全家就住在公司廠房裡。

裕真回想鴻仁給她的印象說:「很聰明的孩子,也很會表達,但這種聰明的孩子比較會帶一些小鬼點子之類的……」

陳鴻仁回說,曾老師曾規定班上的學生,每天一組三個人要去找她聊天,她從聊天中了解每一位學生。

「老師那時什麼都管,其實是蠻珍貴的。後來年紀愈來愈大了,會關心自己的人愈來愈少,老師的關心就是一直在,給人一種很安心的力量。不管遇到什麼問題找老師,老師都會幫忙。她非常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問題、狀況,到每個人的家裡做家庭訪問,觀察家庭狀況、家庭結構、家庭成員。」

◎一輩子珍藏寶盒

「一開始覺得很煩,……要畢業前,我很高興,想說可以去認識更多的朋友,再認識一個這樣關心我的老師,可是之後都遇不到……」回想老師對他的付出與關懷情景,三十出頭的大男生,幾度聲音哽咽,紅了眼眶。

為了讓與會者見證老師對學生的點滴付出,鴻仁特地找出國中時期曾老師製作的家庭聯絡簿、曾老師頒給他的獎狀,以及國中畢業前老師特地幫忙編輯的畢業班刊。他說:「班上每一個同學都有一個回憶百寶盒之類,把老師給我們的很多東西都放在裡面。年紀愈大,感覺到這些東西很難得、珍貴。」

教育工程需要長時間的耕耘,藉由曾裕真老師與學生陳鴻仁的故事,只要持續結合各界力量,適時、適性供給孩子需要的成長養分,培養孩子核心的價值觀,持之以恆,終會見到教育展現在孩子身上的正面力量。

◎動靜紮實運用

總是帶著和藹笑容,來自花蓮中原國小的干仁賢校長,由志工們引導到二樓人文展覽館參與「大愛引航」贈書會,干校長上臺接受贈書並在「大愛引航」背板簽名,象徵共同推廣品格教育。

「這套教材集結這麼多老師,花這麼多的時間,我相信它的品質是很好的。」干仁賢說:「我覺得我們從今天開始,就可以讓孩子用這樣一套書,引導孩子們學習,可以紮紮實實學到很好的生活、品格、生命教育和環保教育。」他希望孩子們能夠在人格上也美,觀察上也美,舉手投足都是美;也希望老師能夠把這套教材好好運用。

深感在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後,孩子在動與靜間已經有一點失調了。干仁賢校長說:「孩子如果有這一套教材,可以每天練習思考,就像以前曾子所說『吾日三省吾身』。一旦他可以反省自己,找出改進自己的策略,進而投身改進,我相信孩子可以面臨未來的挑戰。」

◎善行感動老師

同是受贈學校的新店龜山國小校長林錫恩說,去年蘇迪勒風災,學校淹水2.5公尺,慈濟志工與年輕朋友來學校救災、打掃,與大愛媽媽再度續緣了。「此次發行的《大愛引航》,以體驗、省思、品德教育,符合社會的需求,可以運用在生活中,讓孩子學會謙卑,不順應潮流變遷,提供孩子學習典範,期勉老師可以當成教科書。」

陪同來的龜山國小教導主任翁素敏分享,她利用晨間《靜思語》教學,硬筆可以練字,加入比手語,讓小朋友了解《靜思語》涵義,校內老師還製作上課光碟影片、將《靜思語》繪成四格漫畫融入教學,帶給孩子更多喜悅。

即將加入慈濟志工行列的她,感恩全臺教聯會教師、大愛媽媽、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親子班家長們共同彙編《大愛引航》,期許提升品格教育導正偏軌的社會,讓人人航向喜樂美好的正向人生。

圖左 :花蓮中原國小的干仁賢校長(左一)、新店龜山國小校長林錫恩(左二)上臺接受贈書並在「大愛引航」背板簽名,象徵共同推廣品格教育。[攝影者:蔡麗瑜]
圖右 :龜山國小教導主任翁素敏分享,她利用晨間《靜思語》教學,硬筆可以練字,加入比手語,讓小朋友了解《靜思語》涵義。[攝影者:許金福]

圖左 :新店龜山國小校長林錫恩(左)說,《大愛引航》,以體驗、省思、品德教育,符合社會的需求,可以運用在生活中,期勉老師可以當成教科書。[攝影者:陳先元]
圖右 :藉由曾裕真老師與學生陳鴻仁的故事,只要持續結合各界力量,適時、適性供給孩子需要的成長養分,終會見到教育展現在孩子身上的正面力量。[攝影者:陳亦珍]
圖左 :干仁賢說:「我覺得我們從今天開始,就可以讓孩子用這樣一套書,引導孩子們學習,可以紮紮實實學到很好的生活、品格、生命教育和環保教育。」[攝影者:陳亦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