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雲林 心地風光24年不褪色

心地風光24年不褪色

E-mail 列印
家裡開五金行做生意,一家人生活富裕,後來隨著社會型態改變,父親的生意受影響而家庭經濟變得不如往昔;出生在雲林縣虎尾鎮的慈濟志工曾清蜜,從小就在讚美聲中長大;初中畢業後,家道中落,孝順的曾清蜜開始經歷人 生的考驗……

為了貼補家計,沒繼續升學,跟師傅學裁縫國旗賺錢,約在十八歲那年隻身到臺北憲兵服務隊福利社服務一年,有天接到母親生病的訊息,因而從臺北返回虎尾照顧媽媽。

一邊照顧母親、一邊到婦產科工作,幫忙整理產房,「起初,看到血會害怕,但仍然忍著去清理、去克服,心裡就不再害怕。」利用工作之餘,曾清蜜努力自修,終於如願考取中華電信公司一職,她用這份薪水供應二位弟弟、二位妹妹讀書,也改善了家裡的經濟狀況。

◎愛心如泉湧 努力辦茶會

婚後,在臺中的慈濟志工劉阿照牽引下,1992年參加教聯會慈濟列車活動,也是第一次回到花蓮心靈的故鄉;因為先生是老師,所以有機會接觸教聯會,搭上慈濟列車。

回到靜思精舍,從慈濟在大陸華東賑災的影片,曾清蜜看到志工涉水救災撫慰災民的畫面,令她相當震撼,著實從內心感動,「有一股想付出、想投入慈濟的熱忱不斷湧現,很強烈!很強烈!」

雲林與花蓮間的車程,早期一趟需八小時,在慈濟列車的回程上,曾清蜜盡情地宣揚慈濟理念,告訴民眾,「佛法像水,點點滴滴落入我們的身體,我們的生活就是要學菩薩。人不好做,不過我們有佛法,可以讓我們滴甘露水,如果滴久了就會做人,人跟人之間就會和諧、家庭就會平安、社會就沒災難。」簡單的幾句話,深深嵌入會眾的心。

一回到虎尾,勇敢地承擔起虎尾的茶會,開拓慈濟志業。1992年4月6日,曾清蜜在虎尾家扶中心辦起了生命中的第一場慈濟茶會。沒有參加過慈濟茶會的她,每天拜菩薩祈求能夠圓滿,當時只有一百二十個空位,但來了兩百五十幾位來賓,於是建立起她的信心;接著同年6月4日在虎尾中山堂的一場「幸福人生講座」開啟了慈善志業在虎尾社區耕耘的腳步。

◎腳傷上石膏 不空過人生

知道證嚴上人呼籲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所以只要看到虎尾公園做運動的民眾,曾清蜜就去找機會親近,請他們每天早上把資源集中在虎尾公園的一個定點,志工會再前去回收。以前志工少,又少了一部環保車,所有的回收都是用扛的、用腳踏車載,還有騎機車載。也在遠流文化雜誌提倡「九九九全省掃街運動」於1999年9月9日09分,帶動虎尾民眾用行動,愛護自己的家、疼惜地球環保淨心地。

曾經不小心摔倒,腳受傷上了石膏,不能走路必須要把腳抬高,曾清蜜心裡想著,「不行啊!這樣身體會衰退掉,尤其上人教我們一定要發揮生命的良能;這樣我是在浪費生命。」她心念一轉,搭起計程車到虎尾環保站做環保,雖然腳上了石膏拿拐杖不方便行走,來回車資又要四佰元,但她仍做的很有成就感又快樂。

◎潛能被啟發 有無限可能

以前,在電信局上班時,煮飯、家事都由妹妹負責,曾清蜜只管賺錢,進慈濟以後什麼都要做,早期委員很少,無論是手語、骨捐、公關……都勇於承擔、樂於配合。辦茶會、人生講座、慈濟列車,活動一個接著一個的辦,而這分動力是來自上人的一句話,「人不要小看自己,人有無限的可能。」

在磨練中領悟到,「面對問題的時候,要勇敢去面對它,世間事是大家來做的,不是只有一人去成就,只要發心去行動、去結好緣,有願力自然會完成。」由教育入門的曾清蜜,多年來一直鼓勵、陪伴大愛媽媽們,作經驗上的傳承。

進入慈濟上人的法水改變了曾清蜜對人生的價值觀;因此在骨隨幹細胞驗血活動這區塊,用心耕耘二十二年,一路走來精進不懈,每年參與進修、參加國際認證,隨時掌握最新醫學資訊走入人群去宣導,希望讓血液病患能有更多的得救機會。

如今曾清蜜已七十七歲,她有感生命一天天地消失,時常到環保站做分類、持續陪伴大愛媽媽成長;在慈濟二十四年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她告訴自己,「多做多得,少做多失。」心靈的富有,才是真富有!

圖左 :七十七歲的曾清蜜,有感生命一天天地消失,時常到環保站做分類;她正在環保站內,拿著剪刀認真地為保特瓶去除開口上的塑膠圈。[攝影者:陳宏宜]
圖右 :由教育入門的慈濟志工曾清蜜(右),多年來一直陪伴大愛媽媽作經驗上的傳承。[攝影者:許素貞]
圖左 :慈濟志工曾清蜜,不僅法入心行菩薩道,在家每天早上虔誠禮彿。[攝影者:陳建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