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2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莫忘初發心 在這五縣市結緣時

莫忘初發心 在這五縣市結緣時

E-mail 列印
經由南北雙迴鐵路,「2016年雲嘉南高屏區培訓委員慈誠花蓮尋根暨精神研討會」學員四百三十三人,於10月14日中午過後,回到了花蓮的心靈故鄉。

下午三點,在花蓮靜思堂講經堂舉行「開營典禮」,隨後「回首 當年」、「大捨之愛育英才」、「飲一杯智慧的水」、以及「返觀自性(拜願)」等課程,便陸續在「法」的因緣之下陸續展開。

◎五根五力 道心堅固共精進

2016年培訓委員慈誠尋根的開營典禮上,營隊指導師父德(耒英)師父和德劭師父,向學員開示。德(耒英)師父表示,現今臺灣有二千三百萬人口,但已受證慈濟委員或慈誠的人數才只有八萬多人,善力量的人口比例實在仍不足。在大環境中,只要善的人越多,這地方就會更祥和。

大家的到來,讓花蓮的天氣也放晴了,德(耒英)師父期許大家,能像海棉一樣邀更多人來吸取法水,靜思弟子承擔上人所希望要弟子做的事,受證其實才是一切的開始。受證是路的開始,不可能沒有挫折,遇到時怎麼走過?用上人的法來洗滌無明煩惱,希望人人道心要堅固,不受外在的風風雨雨影響,期許人人天天要薰法香。

反觀自性,這一梯五縣市第一次相聚精進,當德(耒英)師父向上人報告時,上人稱五縣市合起來為「五根五力」,將成慈濟最大的後盾,道心堅固不受外力影響,共同精進菩薩道上。

◎回首從前 在克難中走過

「剛回來,沒有什麼休息,就分秒不空過了……」,德慈師父如慈母一般鼓勵著學員。學員在相見歡後,第一節由德慈師父的「回首當年」,拉開序幕。

不過,另外德慈師父也說出了內心的擔憂。他表示,去年的「無明網」,讓很多人道心退轉,這次能回來尋根的就是道心堅固,只是有五個地區,算起來人不是很多。以前看那麼多人回來,都會覺得感恩與感動,現在則擔心受無明網的影響,道心退轉的人很多,沒有勇氣再菩薩大招生,慈濟宗門如何接續?

作為上人座下第一位出家弟子的德慈師父,跟隨上人出家修行。上人對他說:「你們是第一代的弟子,要有吃苦耐勞、犧牲奉獻的精神,以及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準備。」

1966年的農曆三月二十四日,上人成立了「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即使當時師徒仍過著自給自足的窮困生活,但六個人透過每天多縫一雙嬰兒鞋賺四元,存下七百二十元。
與三十位家庭主婦日存五毛錢買菜錢,累積四百五十元,幫助第一個個案,救濟六百元。

聽著德慈師父談起慈濟源起,用親切的臺語,時而露出淺淺的微笑。當時克勤、克儉、克難的生活,現在走過來了,反而能幽默輕鬆地說故事,生活點滴細節,彷彿電影畫面,歷歷在目。大家都專注認真地看著師父,也十分認真抄寫筆記。

「今日的分享,希望大家多了解、多付出,當人間活菩薩,能付出就是一分福報。很踏實的付出,無形的福報,點滴都是別人拿不走的。」德慈師父將此行的期許,諄諄叮嚀在場的每一位志工,也是最深的祝福。

◎智慧法水 洗滌心中無明

「飲一杯智慧一的水」,是每位培訓慈誠委員尋根時心靈依附,與常住師父面對面,不管在職場、家庭、人我是非中尋求解惑,精舍師父們也不吝提供上人的法,一問一答話家常。

德宛師父開示:行菩薩道最重要就是要改習氣,來慈濟給好人磨,有時候自己也會磨自己,入慈濟上人關心弟子慧命是否增長,每個人來自生長背景不同,各有專長,只要常用知足、感恩、善解、包容,沒有無法解決的難題,天上的月亮美,不同角度、不同國度不同美。其實,月亮只有一個,是人的心在看,心隨境轉就不同美。大家身處法源地,不把法拿出來用就枉住法源地。

「是是非非自己濾,不留心中壞種子。」德宇師父給學員的祝福。自己吸收了佛法,有所體會並有了改變,身旁的人看到了,自然有所感受,才能進而影響別人,心會苦,主要還是來自於觀念的差異。

上人曾說:「要成佛前先結好人緣。」募心募款或度人都不要小看自己不起眼的付出。當大家積極尋找智慧的法水時,家業、志業時間分配也是智慧,顧好自己的身體,願這條路能長久走下去。

德格師父很高興能和大家以法相會、飲一杯智慧的水,大家即將接受上人授證。他是由新加坡回國,十年前受證,上人說做慈濟就是修行,每個人來慈濟的因緣不一樣,感恩今生得遇明師,不管出家眾或是在家修行都是上人的第一代靜思弟子。

雲林培訓學員楊智欽請問德格師父:「每天是否都要和其他師父輪流工作?」德格師父回覆:「精舍的所有工作每十天輪流一次,如香積、粉間、蠟燭等,另外大寮輪煮的時間,則是四十天輪一次,也有機動組,要出坡拔草,雖然工作多,但是很歡喜。

德格師父表示,以前他在家都有外勞做家事,所以很多事情都沒有做過,到了精舍輪值大寮工作,所有工作都得重新學起。以前大寮煮菜都要用木材起火,起火有方法,還要學習配菜,現在使用蒸氣鍋方便多了!現在回精舍用餐的菩薩愈來愈多,要學習累積經驗,向資深的師父學習。

來自嘉義的曾威超也請問德格師父:「在撿菜的過程中如果發現有菜蟲,如何處理?」師父回答:因為精舍菜園所種的菜,不使用化肥或農藥,所以多少都會有菜蟲,若發現有菜蟲,會挑出來放在桶子中,再放生到離菜園遠一點的地方。

從南北迴鐵路前來,在心靈故鄉花蓮共修,雲嘉南高屏五個縣市的培訓學員,有緣一起共修。期待這份殊勝的情誼,能夠在培訓尋根之後,繼續綿延下去……

圖左 :聽著德慈師父談起慈濟源起,用親切的臺語,時而露出淺淺的微笑。當時克勤、克儉、克難的生活,現在走過來了,反而能幽默輕鬆地說故事,生活點滴細節,彷彿電影畫面,歷歷在目。大家都專注認真地看著師父,也十分認真抄寫筆記。[攝影者:邱瑞連]
圖右 :「剛回來,沒有什麼休息,就分秒不空過了……」,德慈師父如慈母一般鼓勵著學員。學員在相見歡後,第一節由德慈師父的「回首當年」,拉開序幕。[攝影者:邱瑞連]

圖左 :2016年培訓委員慈誠尋根的開營典禮上,營隊指導師父德(耒英)師父和德劭師父,向學員開示。[攝影者:黃威然]
圖右 :「飲一杯智慧一的水」,是每位培訓慈誠委員尋根時心靈依附,與常住師父面對面,不管在職場、家庭、人我是非中尋求解惑,精舍師父們也不吝提供上人的法,一問一答話家常。[攝影者:葛邦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