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矢志覓髓緣 作重生推手

E-mail 列印
「非親屬間骨髓配對的成功率約十萬分之一,在茫茫人海中彷彿兩條平行線,因為骨髓相符而碰撞出生命的火花……」骨髓關懷小組陳惠評,對骨髓植的認識是來自2011年,還在參加見習課程的一堂有關「造血幹細胞捐贈說 明」的課程。

她從台中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李典錕醫師的分享中,了解「幹細胞捐贈,對捐贈者不但沒有傷害,反而可以讓他的骨髓新陳代謝,造血活動更加活化……」奇妙的結合,讓惠評心中充滿好奇與感動,燃起積極受證的決心,只希望能趕快加入骨捐關懷行列。

然而,要成功完成一例造血幹細胞捐贈,不只需要志工的努力,還要捐贈者的大愛以及多方面的配合,方能成就一個個艱鉅的生命工程。

受證委員後,雖已承擔其他功能,但她不在乎再多承擔「骨髓幹事」一職。令她印象深刻的莫過於捐髓者A君,從他身上學到很多,也讓她更有勇氣繼續這千載難逢的「髓緣」使命。

◎使命在身 用耐心拉長情

2016年年初,惠評第一次全程陪伴配對成功的個案,就狀況連連,甚至演變成特急件,再再考驗著惠評的耐性。尤其是前置作業陪伴捐贈者至醫療院所的過程,有幾次因為他臨時變更時間,讓從職場抽空出來的惠評不得不放下工作,拿出慈母般的耐心,持續等待、完成陪伴任務。

捐贈的日期終於來臨,捐者住院的前四天需注射白血球生長激素,卻在預定開始注射前兩天感染感冒。眼看受髓者已進入殲滅療程,正在無菌室中等待,「萬一他患的是『流感』,那就不能捐了,怎麼辦?」陳惠評一顆心,急壞了!

回報後,骨髓中心即刻啟動緊急機制,兵分三路,一方面通知受髓醫院,二方面,主治醫生再次尋求近親家屬的配對;三方面再從資料庫中找出其他配對成功者。

同時也請捐髓者馬上去醫院做快篩,並密切關懷他的身體狀況,奈何親屬間依舊配對不到可以捐髓的人,骨髓關懷團隊既著急又擔心⋯⋯

於是,中心再從資料庫去找,好不容易找出三位條件符合的捐者,並表示非常願意全力配合,但考驗還沒結束,這三個人的健檢都沒有通過⋯⋯

還好,快篩的結果確定捐髓者不是「流感」,吃了感冒藥之後病情也舒緩了許多。不過,志工仍舊非常擔心,「白血球生長激素打下去,他的身體是否能夠承受得住?」團隊一再地將可能發生的副作用跟捐髓者詳細作說明。

捐髓者很篤定地回答:「沒關係!我願意捐。」想到自己的同學,就是罹患血癌往生,家屬心靈上所受的創傷猶在眼前,捐髓認為救人要緊,不顧不得會不會發生副作用,引發不舒服,捐髓救人的心念毫不動搖。

陳惠評說,一開始捐髓者的太太並不放心先生捐髓,沒想到後來不但認同,而且全力支持,雖然這過程中團隊費了不少苦心,不過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陪伴過程中有任何疑問,陳惠評一定立即給予說明,遇有任何一點一滴的不舒服,她立刻陪伴就醫。對於捐後的追蹤更是不敢放鬆,三不五時帶著補品、帶些孩子喜歡吃的東西去探望,受到彼此感動的他們,現在已成為好朋友!

◎改善頭痛 媽媽心受感動

另一位配對成功的捐髓者,是來自南科的年輕工程師,也是位茹素者,他平時就很節儉,加上無塵室工作的不便,飲食力求簡省。雖然身高180公分,身材卻顯得瘦弱,在捐髓過程中,一直有頭痛不舒服及手腳發麻的現象,經醫護人員給予藥物補充營養才得以改善,之後順利完成捐髓作業。

結束後,剛從花蓮要返回臺南途中,捐髓者的媽媽正巧來電,瞞著家人來捐贈的他,這時才告知媽媽實情。媽媽很擔心,立刻從臺北坐車到臺南等兒子,母子一見面,兒子高興地表示:「其實之前我就常會有頭痛的現象,但是這回捐髓之後,我發現,頭不會痛了。」

媽媽看到志工把兒子平安送回來,終於放下心中的大石頭。事後,這位捐髓者一樣因為受到團隊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感動不已!並發願,日後若有骨捐勸髓的活動,他會把握機會參加,「能夠出來現身說法,是對志工最好的回饋。」

◎現身說法 把愛心找回來

2016年三月底,在臺南市東區慈幼商工舉辦的一場驗血活動,看到現場好幾位捐髓者出來幫忙做宣導,惠評十分欣慰:「他們把自身捐髓的經驗分享出來,讓更多年輕學子有機會認識『造血幹細胞捐贈』的真正用意,真的是喜事一樁。」

惠評指出,只要學生們願意出來抽血建檔,而且建檔資料正確,即便將來畢業出社會後分布各地,志工仍有信心用盡各種方法尋得一線希望,把愛心找回來。如果能深耕社區辦驗血活動更好,因為當地人有機會配對到的話,由社區志工就近來陪伴效果會更佳。

惠評不是醫護人員,卻有幸成為這一項生命工程的推手,思及不但能救人一命,甚至是拯救一個家庭,她就更想要把握機會積極參與。記得剛受證時,幾經波折,遲遲找不到正確的門路,一年後才得以正式被互愛組長張秀琴推薦為骨髓幹事。

在慈濟有很多可以發揮的功能組別,唯獨「骨髓幹事」必須上認證課程,具備相當的認知和醫學常識。惠評雖然很想參加進階認證課程,卻因參與陪髓的次數太少而不符上課的資格。

但她並不氣餒,感恩合心骨髓幹事林淑芬師姊,一有機會就邀約她一起出來陪伴、關懷捐髓者,讓她學習到更多細節,協助她圓滿進階課程的心願。身懷「絶技」之後,她更有信心陪伴更多想要救人的愛心人士,並已認定這項任務就是她此生最大的使命和志願。

「因為有捐髓者的付出,才能使病患有機會成為健康的人,要對捐髓者致上最高的敬意!」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楊國梁主任曾經這麼說,惠評會永遠記得。

因為醫療科技的進步,才能為血癌患者帶來新的契機,再加上有一群志工的努力,事實證明,捐髓者與受髓者相遇而迸出來的生命之光,靠的不僅是科技,更是無私的大愛。

圖左 :陳惠評擔任23年骨髓周年慶及相見歡的課務,必須在流程之前就準備完成。[攝影者:郭美秀]
圖右 :陳惠評與骨髓中心人員討論的活動彩排的細節。[攝影者:郭美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