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新加坡 出借餐盒到供素食 宣導環保兩週見效

出借餐盒到供素食 宣導環保兩週見效

E-mail 列印
新加坡每年的暑假都有一個特別的節目──RAG Day,這是當地部份國立大學的學子為了答謝捐獻大眾,發揮巧思,以花車遊行。其中,有位曾是慈少的團員,發覺用餐時使用保麗龍便當很不環保,便主動聯繫慈青,規劃在7/10、7/17、7/24這三個星期六提供素食便當,並舉辦茶會,宣導環保生活化的理念。

慈青們與花車製作團隊的團員一起享用素食便當,也讓大家抽靜思語字條,一邊分享靜思語之餘,也探討環保課題。[攝影者:丁菀薇]
每年5月至7月的暑假,對於一部分新加坡國立大學(下稱國大)學子而言,不是放鬆心情的開始,而是打起十二分精神、為校園一年一度的RAG Day製作花車的奮鬥期。

RAG Day,英文全名為Receive and Give Day,是國大校園的傳統節日;也是國大學生發揮創意,以花車遊行作為答謝社會民眾捐獻善款的慶典。這批善 款將會捐給幾個慈善機構,而RAG Day一屆屆傳承下來,帶動了年輕人學習回饋社會的良善迴圈。

傍晚時分,留守在校園肯特崗宿舍(Kent Ridge Hall)的花車製作團隊(肯特崗團隊)團員們,打開保麗龍飯盒,享用晚餐後,一個個飯盒就被扔進垃圾桶裡。負責 為團員外帶膳食的彭曉旭同學,覺得這個舉動即不環保也很浪費,希望能改變現況。

◎「心生活、新食器」的效應

近年來,慈青同學積極在國大校園推廣「心生活、新食器」運動,引起了彭曉旭的注意。曾是慈少的她,於是主動聯絡國大慈青,希望能商借慈濟環保餐盒,由此鼓勵團員們減少使用 保麗龍餐盒。

慈青與學長們經過一個月的討論與籌備,決定把握難得的因緣,從借出環保餐盒延伸到更積極的環保宣導,自7月10日開始連續三個星期六提供素食便當。此外,在7月10日及 24日,慈青分別策劃了兩場茶會,利用短短的晚餐時段與團員們互動,啟發他們的善念。

巧的是,今年肯特崗團隊決定以回收物品作為佈置花車的原料,來迎接在RAG Day當天抵達東道國新加坡的第一屆青年奧運會火炬。

雙方目標一致,彙集巧思將環保真正生活化,推廣「清淨在源頭」的概念。

◎素食便當結善緣

獲得師姑師伯的大力配合,慈青們很有信心地準備著晚餐,大家分工合作,把美味的素食便當帶到宿舍,再以人文奉餐的方式把便當餐具、靜思語小卡擺好,一切準備就緒。

第一次茶會,經司儀吳宣儀學姐簡短的講解和互動後,團員們好奇地拿起一張張靜思語小卡,默默靜思片刻,便開始享用愛心晚餐。慈青與學長學姐們也融入其中,一起用餐、交流解 惑,並用心分享素食的環保效應。

司儀也從一般人常用的保麗龍飯盒和即用即丟的免洗筷子,開始說明這些物品對健康和環境所造成的影響,並介紹「慈濟環保五化」和隨身攜帶環保餐具的重要性。

團長蔡頌翰和彭曉旭表示,慈青和師姑師伯們的認真和熱情,出乎他們意料之外,也讓他們非常感動。第一次環保宣導後,曉旭面帶笑容地說:「有些團員也會主動將環保餐盒交給我 去外帶膳食。」

◎良好習慣盼延續

一首悅耳且激勵人心的歌曲《Someday》表達了對世界的期許,希望有一天,也許是明天,人人智慧更圓滿,世界更祥和,人與天地萬物永續共存。茶會中,慈青也播放了一則 影片《The Story of Stuff》,影中闡述了從資源開發到垃圾處理,一些不為人知的過程。影片明顯地提示:只要大家多惜福、少奢求,欲望就會減少,快樂就會 增多,許多的問題都可迎刃而解。

一位來自印尼的團員莊豐擇同學說:「很感恩慈青和師姑師伯們,為我們精心準備素食晚餐和環保宣導,期許團員們能積極參與接下來的慈青活動。」他受訪時分享了自己拿到的靜思 語小卡:「化貪念為知足,化知足為慈悲。」豐擇覺得這兩次的素食環保宣導內容很充實,也希望自己能一步步放下貪念,時時落實環保在生活中。

連續兩周使用了慈濟環保餐盒,在7月24日的第二次茶會中,司儀宣佈了一個小驚喜,那就是將二十一個環保餐盒與大家結緣,鼓勵大家繼續保持這個好習慣。

宣導結束前,司儀再次呼籲團員們一同參與每個月的慈濟社區資源回收活動,希望大家把理念化為行動,共聚福緣。團員們響應號召,紛紛留下個人資料以便日後聯絡。

希望團員們能把環保、素食的理念駐紮在心中,並分享給身邊的家人以及朋友,同時在校園內形成一股清流。相信日後團員們看見慈青與他們結緣的環保餐盒時,都會想到,其實環保 生活化,只是舉手之勞,何樂而不為呢? .

圖左 : 司儀吳宣儀(左)向大家講解寶麗龍及免洗筷對健康和環境造成的影響,並介紹「慈濟環保五化」和隨身攜帶環保餐具的重要。[攝影者:丁菀薇]
圖右 : 團長蔡頌翰(左一)和彭曉旭(左二)表示,慈青和師姑師伯們的認真和熱情,讓他們非常感動。[攝影者:丁菀薇]
圖 : 莊豐擇分享自己拿到的靜思語字條:「化貪念為知足,化知足為慈悲。」希望自己能一步步放下貪念,時時落實環保在生活中。[攝影者:丁菀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