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知心相契 夜色裡的心靈呢喃

知心相契 夜色裡的心靈呢喃

E-mail 列印
「2016年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三重第一梯次,在11月3日進入第三天的課程,晚餐過後,學員相聚在迴廊及交誼廳,熱烈的討論上課的心得。

「好敬佩胡光中師兄可以發這麼大的願……」、「我要學習胡光 中的勇氣和毅力……」,讚歎聲此起彼落。大家對於今天「國際賑災」的課程印象深刻,敍利亞難民的畫面及胡光中的悲心大願,帶給學員的震撼,在課後不斷釀蘊發酵。

李華安是馬來西亞的華人,在看了慈濟援助敍利亞、土耳其的影片後很感動。他說,「人禍比天災更可怕,敍利亞因為人心的貪婪,造成幾百人流離失所。真是,有慈濟人的地方,就有希望。」

今年從新加坡回來臺灣受證的學員有八十八位,其中有多位都是年輕的生力軍,如陽光般燦爛的彭雁妮,年僅三十歲,在當地承擔了協力組長及活動幹事。她發願受證後回到新加坡,要接引更多像她一樣年輕的人,一起做慈濟。

同樣來自新加坡從事建築業的梁家豪,因治療甲狀線疾病認識了慈濟志工黃牽綺,而與
慈濟結緣。參加經藏演繹茹素,至今已經六年了,他說自己在業界是異類,因為他的工作需要交際應酬,但他仍然堅定信念,因為他認為不管是從環保或健康的角度來看,茹素都是最正確的選擇。

1954年出生的顏寶碹,八歲被領養過來的時候,還不會講話。養母沒有結婚,卻認養十一個小孩,十一個小孩當中都是親戚的小孩,唯獨只有她是從福利部抱來的。小時候的她經常看著別人的臉色過日子,她苦著臉說:「在福利部裡沒有人教講話福建話、馬來文,什麼都不會講。」

因為養母對她百般嚴厲,致使顏寶碹從來不曾感受到養母的愛,等到慢慢長大之後,開始想盡辦法要遠離養母。直到十七、八歲的時候認識先生,整個人生才有不一樣的轉變。先生常常告訴她,不要怕,如果有遇到甚麼委屈,一定要告訴他。因為小時候的陰影,她笑笑地回憶地說著:「怕他們,怕到要跟他們講話,眼淚就一直流了。」

顏寶碹曾經很怨恨生母,為什麼要把她丟到福利部、為什麼要生她?這一連串的疑問,都因為學佛、進慈濟之後,才開始改觀。以前的她不懂得去關懷人家,曾經武裝自己非常抗拒,不讓別人靠近她,進到慈濟之後開始學習,懂得去抱抱別人。隊輔也溫馨回應她,這次來上課,一定會讓你信心更堅定。

劉凌燕說:「真的要反省自己。」因為父母親離異,弟弟是弱智,她哽咽地說著:「感恩上人讓我去付出。」回想過往,她說:「早上起來要幫忙餵弟弟吃飯、幫弟弟換洗……。」自從進了慈濟看了訪視之後,她感恩的說:「給我機會鍛鍊自己,現在才有機會去為別人付出,也茹素二十多年了。」雖然弟弟往生了,現在她覺得最欣慰的,乃是爸爸、媽媽可以重新做朋友。她堅定地說:「人生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盡本分事做就對了。」

「明天就要受證,心要堅定,不要因為一點點的小事就動搖自己的心。」來自新加坡的資深志工林淑婷語,重心長的叮嚀著學員。受證是承擔開始,要跟緊上人的腳步,成長慧命。

圖左 :陽光燦爛的彭雁妮師姊(右)是馬來西亞人,因工作因緣居住新加坡,輕輕的年紀進入慈濟已經六年,並在社區承擔協力及活動幹事。發願受證後回到新加坡,要接引更多的人一起做慈濟。[攝影者:邱瑞連]
圖右 :新加坡家人梁家豪師兄(右二),從事建築業,堅心茹素六年,雖被稱為業界另類,堅定的心仍不為所動。他認為不論是從健康或環保的角度而言,茹素是最正確的選擇。[攝影者:邱瑞連]

圖左 :第21組學員顏寶碹,在社區中勇於承擔香積,很喜歡慈濟。以前的她,不懂得去關懷人家,進到慈濟之後開始學習,懂得去抱抱別人,也學習到要自愛愛人,多與菩薩結善緣。[攝影者:王煒傑]
圖右 :來自新加坡的劉凌燕表示,自從進了慈濟看了訪視之後,她感恩父母給我機會鍛鍊自己,現在才有機會去為別人付出。現在她覺得最欣慰的,乃是爸爸、媽媽可以重新做朋友。[攝影者:王煒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