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工巧續物命 熱心益有情

工巧續物命 熱心益有情

E-mail 列印
復興商工美工科畢業的張學義,一路走來,從雜誌社美編到擔任經濟部、交通部、臺北市政府商圈輔導計畫主持人,做的都是自己喜歡的事,而且愈做愈出色,滿心的成就感。

◎熱情熱心 利益眾生

為了幫助全臺各地 沒落的商圈起死回生,他可以一天只睡二、三個小時,就為幫鄉親再造經濟奇蹟,在坪林、內灣、北埔、峨眉、尖石以及臺北市政府文昌家具街等商區都獲致好評。以內灣商圈為例,他從2000年開始為地方辦理振興商圈的計畫說明會,參加者只有寥寥幾位;但他不氣餒,以內灣為家,逐一拜訪每個家庭,聆聽內灣的歷史與地方大小事,用真情感動地方人士,凝聚共識,讓地方動起來,從而讓全國看到內灣山城的特色,帶動地方繁榮。十多年來,店家從12家店到現在近356家;觀光人潮從一年不到5萬人潮,到104年12月成長到一年有320萬人潮。地方人士看到他總是張顧問長、張顧問短的問候,就像是一家人般。

躊躇滿志的他,良夜深思,偶然興起念頭,自問:「這就是我要追求的人生嗎?」他不知道現況是否就是他要的答案,直到五十歲那年的3月,「我們是慈濟的社區志工,方便到你們家愛灑嗎?」剛下班的學義,巧遇來按門鈴聲的慈濟志工,他們親切的氣質當下令學義心生歡喜與讚歎,「可以、可以。」他請志工上樓。相談甚歡下,「您會開車嗎?可以利用假日來幫我們開環保車。」志工虞珊明邀約他。原本假日不是在工作或是釣魚、看電視的學義覺得這個提議不錯,「做志工兼運動」就此與慈濟的環保志業結緣,固定到當時政大附近的環保點做資源回收,樂在其中。

原本閒來就是玩模型飛機,把所有兼差所得都投入在蒐集和購買各式客機、軍機、模型機艦隊的學義,是個標準的「機癡」,絞盡腦汁、用盡方法從全世界各地蒐羅喜愛的機型,還因此被媒體報導。但在開始做慈濟後,他的重心慢慢有了轉變;釣魚的嗜好,也因那是殺生的行為,在志工陳淑信的勸解下「收手」,用具也下定決心回收掉。

除了洋洋灑灑的經歷和頭銜,學義也是所居處文山區木柵里的鄰長,他固定和左鄰右舍的志工夜間在社區巡守,守望相助。遇到社區活動時,只要里長開口,他總是義不容辭,「找他來做一些壁報、畫畫,他真的很有這個心,他就會做,馬上就做好。」里長高銘傳讚揚他為里民服務的熱心。

◎OK先生 使命必達

慈濟45周年慶時,資深志工高金獅想到美工是他的專長,「學義師兄,臺北慈院要做布展,您可以來幫忙嗎?」喜歡動手做的他,一聽到要做他很喜歡的道具,毫不猶豫就答應下來。因時間有限,常常連日連夜、不眠不休的製作。呈現在眾人眼前的,不管是栩栩綻放的蓮花臺還是展現慈濟人在全球付出、「大愛包容地球村」的大造型,大器的屹立在臺北慈院的廣場。「他的手很巧,做模型也都是一流的,跟花藝組也都配合得非常好。他真的是OK先生,每一個人請他做什麼模型、道具他都是使命必達。」金獅的慧眼賞識,讓學義的良能大大發揮。

2016年,慈濟走過半世紀,正式啟用的新店靜思堂要做50周年慶布展,他不但參與和氣組隊的發想、繪製,也支援其他展館做場布、做道具。「這些是我喜歡做的,不會累。」談到布展,總是眼睛發亮的他,很高興能和團隊一起工作,大家無私的付出總是令他感動莫名。逼真的高麗菜、揚帆的渡眾舟都是他用回收來的材料做成的,「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是幸福的事;能和大家一起把事完成,是很棒的過程。」學義享受布展過程中帶給他的學習,「縮小自己,心寬念純。」是他深刻的體會。

「50歲那年開始做慈濟,給了我人生方向;我今年60歲,我想送給自己的生日禮物就是做布展。」利用凌晨二、三點的時間、把家裡的客廳當成工作室的學義,為了教育館的法船,不斷的修改、重做,到第四次終於組裝完成。「今天在靜思堂把它完成了,很特別,真的很高興。」學義謙虛的表示,能夠為慈濟付出一些個人小小的力量,希望慈濟五十周年布展能夠圓滿。能夠藉著布展傳法說法,令參觀者提升心靈,身心得康樂,他的大大喜悅,表露無遺。

除了環保和布展,學義很喜歡的另一個福田是園藝。當靜思堂即將完成之際,需要開始整理周邊花草樹木的志工需求訊息發布時,他毫不猶豫地加入團隊。「每個禮拜六流流汗很暢快,可以學園藝又可以讓靜思堂美觀,還可以讓身體動一動,一舉數得。」他說。搬連鎖磚、彎腰拔草、推除草機、把樹扶正、澆水灌溉……從2014年6月起,天晴的週六清晨,總可以見到他汗流浹背的身影。

◎心的方向 全職志工

「我看見他進入慈濟的十年,脾氣改了,女兒也覺得他的爸爸改變得非常多;進入慈濟以後會幫我做家事,這是他最大的改變。」妻子李敏莉笑著談學義的改變。性子急、沒耐性的學義,「現在他就是好好好,女兒跟她講什麼也都好好好。」聽得進老婆、女兒的意見,成了好好先生。

「進入慈濟以後,讓我看淡看開,學到珍惜與感恩,越付出越快樂,生活有意義。」慾望降低,讓學義不再著迷於模型飛機的收藏,取而代之的是做志工的快樂。在志工互動中他覺得自己學到的比付出的多。高齡的父親幾度入院,志工的關懷溫暖也感動了他的心,「過去的我不知為何而忙,慈濟改變也給了我人生方向,豐富了我的生命。」即將在明年退休的學義,一直希望自己有更多時間做慈濟,把以前做不夠的補回來。「我很想像師兄師師姊一樣,全職做志工。」在做慈濟中,持續修行與改變的學義,歡喜付出無所求,愈做愈歡喜,全職志工是他在退休後的人生方向。

圖左 :慈濟五十周年慶布展即將開展,張學義(右)和志工一起黏貼教育館的海報。[攝影者:朱秀蓮]
圖右 :張學義師兄為布展的慈善館所需要高麗菜道具,維妙維肖。[攝影者:吳文仁]

圖左 :張學義師兄(右一)在居住的社區擔任鄰長,固定協助巡守工作。[攝影者:吳文仁]
圖右 :張學義(左)從開環保車進入慈濟門,十年來固定利用假日去做環保。[攝影者:吳文仁]

圖左 :有巧藝的張張學義,看到環保站收回來的紙箱如獲至寶,他發揮巧思,延續物命,把紙箱做成布展要用的法船。[攝影者:吳文仁]
圖右 :張學義幫忙布置大愛感恩科技的展館,用回收的寶特瓶做成台灣的形狀。[攝影者:吳文仁]

圖左 :張學義下班後幫忙靜思堂布展,黏貼社區志工館的照片。[攝影者:吳文仁]
圖右 :張學義師兄也很喜歡做園藝,天晴的週六早上總可以見到他汗流浹背的身影。[攝影者:朱秀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