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雲林 「2017臺灣燈會在雲林」啟動作業

「2017臺灣燈會在雲林」啟動作業

E-mail 列印
「是第一次,將是雲林志工第一次參加展燈的行列;這也是在2017年雲林人的一大盛事。」慈濟志工余天助義無反顧地承擔起「2017臺灣燈會在雲林」的召集人,一則他深感喜悅,組織展燈團隊,另也戰戰兢兢配合雲林 縣政府規畫的進度。

◎一大因緣 即組團隊

燈會的會場有兩地,一處是「主場」在虎尾鎮,另一處是「副場」在北港鎮。慈濟的展燈區屬於「宗教祈福燈區」,安排在主場。經雲林縣政府會議表定,各參展燈區的單位,須在現場做落樁和配管的工作。

決定參展後,企畫劃團隊提出方案,余天助開始招攬各項專業人才,團隊成員有土木、水電、木工、景觀,還有鋼構師,都是領有營業執照的慈濟志工,他們發揮所長,從設計、製圖到實體的呈現,全由志工親手製做。

慈濟展燈區面積約有一百坪,寬十米、長三十三米,如何充分運用這個空間?志工絞盡腦汁細心討論,更考慮到觀燈大眾的接受度,又如何能讓大眾來感受慈濟展燈的意義!

志工用心思惟後,決定做一座入口意象,以小靜思精舍的外觀當成展燈區的門面,內部以「水立方」、「地球在發燒」、「慈濟50」LOGO、「菩提鐘、鼓」、「竹筒歲月」等六個燈呈現展出。

◎專業志工 展現耐力

六個燈,由專業志工分工進行,具有鋼構專業的志工周世文,從事鋼架搭建事業多年,做過大小工程,曾為個案戶修繕,這次負責入口意象的小靜思精舍外觀,雖是意象卻是立體、穩固的門面,他說:「先把靜思精舍的尺寸規劃,參考鋼構、依照比例製圖,再做設計。」他覺得不一樣的嘗試,也是一大考驗。

關於環境、水資源受汙染、人類的用水,以「水立方」做展燈,還有「地球在發燒」的展燈,希望來引發大眾注意,進一步產生觀燈的興趣,而得到更好的宣導效果。這部分的作品,由環保志工蔡清森承擔。

蔡清森,年輕時即從事裝潢的工作,有十足的木工經驗,與妻子黃彩雲經常為個案戶修繕,發揮愛心。此次蔡清森從木匠轉成鐵匠,他的兩位兒子蔡政憲、蔡永峯看到父親必須克服許多困難,兩人也利用下班之餘,從旁協助展燈的繪圖與製做。

若不是以柔和之心,如何使寸寸鋼鐵得以精緻,「地球在發燒」的地球圓形骨架,都是用鐵條裁切、再折成弧形一一焊接,還有菩提鐘、鼓的製作,每一細微之處無不用力、用心投入;蔡清森有兒子當左右手幫忙,這些展品也即將完成。

負責「慈濟50」LOGO製作的木工總窗口黃燕飛,最近在桃園忙著工作,他說:「這LOGO我沒做過,我定會把它做得完美。」雖然平時忙碌於木作的事業,黃燕飛感恩有機會承擔,這也是另一種學習。

在團隊中,具有景觀維護專業的總務張儲志,觀前顧後也隨時補位幫忙,還有人文真善美志工隨隊記錄這歷史的一刻。在余天助的召集之下,團隊已經過三次籌備會議,大家「以使命感,連結情感!」

◎專家指導 互相助力

距離燈會的展期,約剩二個月的時間,志工選在12月6日正式開工。開工之前一天,余天助邀請有過「雲林農博展」經驗的陳昭榮先生與會指導,陳先生對余天助說:「如果慈濟要做展燈區,第一要有佛教的主題、第二要環保、第三要科技。」余天助聽了覺得:「這三項與我們原先在構思的方向一樣、很契合,很是感動!」

在會中,陳先生以專業角度提出考量,到了明年初,要考慮到展場的東北季風,尤其在寬廣的燈區。他也對「水立方」作品提出「受風力」的原理,他樂意協助一根支柱,來穩固約有五米高的「水立方」燈座。

「燈會」顧名思義,觀燈集會,「燈」需要配電,志工皆採以省電的LED燈;所以負責配電、管線設計的電力小組志工劉世文、陳清榮,發揮專業來顧及慈濟展燈區的安全、實用性、環保及美觀。

◎啟動開挖 從無到有

12月6日早上,余天助帶領二十四位志工來到到展燈區協助挖土、下樁、埋配電管,為了能讓挖土機順利作業,劉世文、陳清榮比大家早到二個小時,六點多兩位已到現場量出埋管的距離、做標記、裁切長短尺寸的塑管,好讓大家一到即可上工。

從事景觀工程的志工李炎宗,開來挖土機(怪手),進場挖掘管溝,大展身手。有了管溝才可以埋管,而入口意象的小靜思精舍模型有兩根柱子,也必須挖柱子的地基,以求穩固、安全。張儲志說:「溝深約九十公分,是一項安全係數的規定,志工挖土、埋管後,土還要回填。」

第一天啟動開挖、配管、落樁,大家暫放下事業歡喜付出,余天助感恩說:「因為怪手調度不易,無論如何一定要百分百完成今天的進度,多位和氣隊長或副隊長皆親自邀約志工來投入,八十一歲的賴秋約師兄也不缺席;這裡從無到有,無法讓人不感動!」

圖左 :雲林志工第一次參加展燈的行列,開工前召集人余天助(中)帶著團隊到燈會的展區場勘,與志工陳清榮(左)、張儲志(右)拿著圖表在寬闊的現場,確認慈濟展燈區的位置。[攝影者:張如容]
圖右 :為迎接明年「2017臺灣燈會在雲林」,志工來到慈濟燈區開工、進行挖土,大家拿起圓鍬挖掘燈座的配管道及燈區的地基。[攝影者:張如容]

圖左 :從事景觀工程業的志工李炎宗,暫放下事業,開來挖土機大展身手,進場挖掘管溝。[攝影者:張如容]
圖右 :電力小組志工劉世文(右)與召集人余天助(左),用手機的line調出圖示,再次確認現場的管溝電源位置。[攝影者:張如容]

圖左 :開工的第一天,共有二十五位志工投入,大家一起搬運塑管,協助電力小組的埋管工作。[攝影者:張如容]
圖右 :志工蔡清森在家裡製做「地球在發燒」的燈座骨架,他將鐵條折成圓弧形再焊接,從木匠變成鐵匠,一點都難不倒他。[攝影者:蔡政憲]

圖左 :環保志工蔡清森,為製做「水立方」,他將回收的寶特瓶分類,再與家人、志工一起清洗乾淨後,才進行組裝的工作。[攝影者:蔡政憲]
圖右 :志工周世文(左二)負責入口的意象小靜思精舍的外觀,在現場畫下精舍柱子的地基,好讓挖土機開挖。[攝影者:張如容]
圖左 :八十一歲的志工賴秋約(右)也來投入埋管工作;工作之餘,余天助(左)為他介紹現場的環境位置。[攝影者:張如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