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2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同理心.利他 新未來密碼

同理心.利他 新未來密碼

E-mail 列印
3C、人工智慧產品衝擊各世代,紛至沓來的新名詞不斷湧現,社會面貌正在急遽變化;面臨此時刻,人人要有怎樣的思維,才能看見臺灣新未來?

2016年11月27日,關渡靜思書軒在慈濟人文志業中心舉辦心靈講座 ,以「看見臺灣新未來」為題,透過大愛臺新聞部經理陳竹琪的提問,智榮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與知名作家侯文詠對談,共同歸納人生所體悟的關鍵思維──同理心、利他,與現場二百一十七位聽眾暢談,如何讓未來更好。

◎能改變就是年輕

「不知末來要做什麼?」「如何實現夢想?」人生七十又一回,笑說自己才兩歲的施振榮,對聽眾問題提出看法:「未來就是做個有用的人。」而成為更有用的人,對社會有更多的貢獻,也是他的夢想,「實現夢想要一步一腳印,最重要是不斷學習。」

侯文詠則為「年輕人」下了註解:「擁有改變的能力,就是年輕人!」雖然改變需要勇氣,但因為找到某種價值及動力,而看到更好的境界及夢想,自然會有勇氣去做。

他以自己關懷某位育幼院院生為例,由於院生不知自己為何而努力,成績起伏很大;經他瞭解後對院生說:「希望你好好長大,變成一個有能力的人,再去幫助更多人!」院生一聽,熠熠發亮的雙眼含淚表示,可以為了這件事去努力。現在,院生即將自大學畢業,日後要以社工一職實踐助人的夢想。

「要改變,需要勇氣,但不是匹夫之勇,是要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人稱Stan哥的施振榮再次強調學習的重要性,也說「變」是「思維」,得一點一滴先改變,再一步一步去做,進而產生信心;如無把握就稍緩,要有保護自己的空間。

◎辛苦與否在於心

想要改變卻遭遇阻礙時,怎麼辦呢?侯文詠笑說:「我向來有一個名言,『勇於認錯,絶不改過』。」因為他自小就知道凡事都要讓父母放心,當初遵從母命,未棄醫學轉讀電影,仍於當年看了三百五十多部電影;「對我而言,不一定要馬上實現。」在文學深扎根的他,帶著親友去聽他演講,逐步使父母瞭解當作家也是有前途。

醫生和作家並行,侯文詠忙得不可開交,心裡卻是滿足和歡喜。「工作是否辛苦,完全在於如何看待它!」大學六年級時,他收到集結兩年得獎作品的兩萬兩千元版稅支票,歡喜之餘,也想到現實問題:「作家沒有前途?」;隨即,他自問如果放棄寫作,老了或臨終時會不會後悔?「一定會很後悔,所以非做不可!其實換個想法,辛苦是可以變成幸福的。」

施振榮說是心態的問題,何不苦中作樂呢?其實要把工作做好,是需要動腦筋,並將學習中得到的啟發運用於工作上。「如果一成不變,當然會累,每天做新的東西,就不會累!」

◎站在對方的角度

聽著兩人精采的分享,陳竹琪為完全不同領域的兩個人找出共通性──同理心、利他,「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但以我幾十年的實務經驗,發現最好的利己就是『利他』。」施振榮說,自己少拿一點,別人多拿一點,但很多的別人回饋我一點點,加起來就很多,「我是學理工的,算盤都算過了。」語畢,臺下響出笑聲。

對於利他,他談及也是目前積極推廣的「王道」。施振榮說,其價值有六面向──「直接、間接、有形、無形、現在、未來」,而「間接、無形、未來」是隱性價值。「利己就是透過『間接、無形、未來』,回饋到自己身上。」

侯文詠也指出,保護自己是人的本能,但人類是相互依存,必須從整體的角度去照顧別人的利益,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想,才能真正「利己」。因此,真正的幸福,是從關心別人中得到更有價值的生命,這是改變臺灣最重要的力量!

然而,對於時下薪資不高、工作辛苦的年輕人而言,要如何讓他們能接受「利他」的觀念?「站在對方的立場,想出溝通的模式。」施振榮以1992年的微笑曲線為例表示,「先承認別人要的東西,是自己可以接受的,如果不能接受,則要說服對方走這條路是到不了!溝通要有邏輯,讓對方欣然接受。」

◎找出別人的亮點

侯文詠以與孩子溝通為例指出:「父母有資源,孩子是比較沒有資源的,改變自己會容易些!」他表示,換個角度讓孩子願意說心理話,才會有下一步。「擁有改變能力很簡單,就是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聆聽,然後找出對方心中亮麗的點。」

擁有成功人生的他們,在講座的尾聲,對於如何從人生失敗中翻轉提出建議。施振榮認為唯一之路是變成更有用,把心調適成只要今天比昨天更好,一天一天進步,往對的方向一直做!他以自己為例,天生記憶力不好,反而讓自己創出很多新想法,「只有透過不斷地溝通、接觸及學習。」

「現在的成功是過去的累積,現在的機會導致將來的成功或失敗,由此觀點來看,這世界是很公平的!」侯文詠表示,相信利他會讓生命得到真正的改變,此時人生的機會就不一樣了!「但最怕年輕人不知道失敗的問題在哪裡?只歸咎於命運。」他表示,所謂「命運」是在心念上,怎麼去改變會使自己能成功。

◎中年退休伴母行

臺上,兩人說得精采;臺下,人人聽得專注,其中,來自桃園市大園區的張麗雪聽得好開心,「我現在過的就是這樣的生活!」現年四十八歲的她,於2014年申請退休,專心陪伴母親。

但是,在人生精華年歲退休,她掙扎了許久,找了許多理由,仍無法說服自己。有一天,一直遺憾未能親自照顧罹癌病逝的父親的她,自問:「如果又發生像爸爸一樣的憾事,到底會怎樣?」而利他的事,張麗雪知道不能少,這樣人生才能更圓滿。

只要每一個你、我、他,時時、事事以同理心,做「利他」的事,讓世界充滿更多愛的感動,將能看見臺灣的新未來。

圖左 :桃園靜思書軒二十四位小志工,於開場時演繹〈因為你.因為我〉,揭開心靈講座的序幕。[攝影者:蔡瑞聰]
圖右 :2016年11月27日,慈濟人文志業中心靜思書軒心靈講座,共有二百一十七位聽眾參加。[攝影者:蔡瑞聰]

圖左 :與母親(銀髮者)前來聽分享的張麗雪(銀髮者之右),於四十六歲時毅然退休,專心陪伴母親。她說:「現在過得好幸福!」[攝影者:蔡瑞聰]
圖右 :智榮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中)與知名作家侯文詠(左),以「看見臺灣新未來」為題,暢談人生體悟到的關鍵思維──同理心、利他。[攝影者:蔡瑞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