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基隆 聞聲救苦 走入人群的大醫王

聞聲救苦 走入人群的大醫王

E-mail 列印
黃勉倉1961年出生於雲林縣斗南鎮,祖父是佃農,父母靠種田維生,有一位姊姊和一位位弟弟。八歲那年父親因心臟病突然往生,讓原本就清貧的家庭雪上加霜。儘管姊弟三人時常幫忙耕種,母親也到處兼差打零工,三餐依 舊難以溫飽,更遑論其他雜支。因此往往得靠借貸救急,幸運的是常有人及時伸出援手,協助孤兒寡母度過難關。

◎決心扭轉逆境 立定從醫志向

後來母親再嫁,繼父視他們如己出,一肩扛起家計,為了栽培姊弟三人,身兼數職毫無怨言。黃勉倉回憶說:「有一次繼父受傷無法工作,我去代班,才發現鐵工廠工作非常粗重,環境之惡劣,簡直不是人待的地方;但繼父為了我們竟然可以忍受。每每想起母親和繼父如此辛苦,我就會告訴自己要爭氣。」

外表溫文儒雅,說起話來慢條斯理的黃勉倉,一旦提起繼父和母親,依舊難掩內心的激動與不捨,而這也正是他努力不懈的動力來源。

因生父心臟病發作未能及時治療而往生,讓黃勉倉暗自立定從醫的志向,為了不增加家裡負擔,選擇就讀國防醫學院。畢業後曾任三軍醫院,及基隆海軍醫院骨科主治醫師,於1997年在基隆自行開業骨外科診所,並附設外科復健中心。

當兵時被調派至東沙群島服役半年,曾為兩個急性盲腸炎患者開刀,創下第一個沒有動用直升機緊急返臺,直接在當地手術成功的案例,也為國家省下一百多萬元,獲頒國軍楷模。

◎勤耕義診福田

自幼受到許多人幫助的黃醫師,一直銘記在心,只要有助人的機會,必定全力以赴。2000年朋友介紹慈濟志工跟他認識,二話不說立即成為慈濟會員。2005年某位醫師臨時有事,無法出席慈濟的義診活動,黃醫師受同學之託前去支援,從此便成為慈濟義診的固定班底,人醫會重要的一員。

黃醫師說:「以前也參與過醫院舉辦的義診活動,大家多半只著重在病人的症狀;而慈濟的義診,不只要醫治患者的身體,還要照顧他們的心靈,苦其所苦,這讓我很感動。心想,去哪裡可以找到這麼好的道場?所以從那次回去之後,除非不得已,每次的義診我都會參加。」

黃醫師謙虛的說:「看見大家在這個福田裡一直做,一直耕耘著,默默付出卻無所求,好像一尊尊的活菩薩,心裡真的很讚歎。每一位師兄、師姊都是我學習的典範,每次的義診活動,都是師兄師姊的護持才能成就,我只是盡一點點義務而已。」

黃醫師表示,在診所看診,因怕病人等待太久,難免有時間壓力,所以只能做到拔苦,無法予樂。藉著義診,不僅可以看到更多面相,還能與病患有較多心靈上的互動,及衛教方面的建議;尤其往診時,常會見到許多年邁且孤苦無依的長者,總讓他想起罹患失智症的繼父,在往生前幾年,自己親自幫他擦澡、換尿布的情景,這也促使黃醫師想給他們更多的關懷與照料。

◎改變習氣 培訓授證

每個月一次的義診,總讓黃醫師收穫滿滿,忍不住與家人分享,他甚至常帶著孩子一同前往參與,期盼他們能從人群中感染慈悲心,種下善的種子。幾次下來,發現孩子們變得會主動關懷別人,更懂得知福惜福。例如:當他們看見有人賣玉蘭花,或推銷喜憨兒手工餅時,都會忍不住慷慨解囊;酷愛飛機模型的兒子,現在不但會跟同學交換分享,壞掉的模型也會想辦法修理。

身為外科醫師,面對病人的症狀得立即判斷處理,長期訓練養成求快、求效率。黃醫師說:「進慈濟之前,我的生活步調非常快,凡事要求快、狠、準,一切以自我為中心,對屬下要求非常高。進慈濟後,才學會縮小自己,傾聽別人的意見。現在的我比以前更加重視親情,明白行孝不能等,所以再忙,每天都會打電話問候母親,每個月都會抽空回南部探望她。」

由於對慈濟人文的讚歎,希望更深入了解,黃勉倉醫師決定進一步參加培訓課程,終於在2015年完成受證,法號惟倉,讓他跟隨上人的腳步更加堅定。

◎因感恩之心 而行助人之舉

在母親不斷地提醒,及太太的支持下,黃醫師不但投入慈濟的大家庭,貢獻醫學專業外,對同濟會、家扶中心、仁愛之家、身障協會等機構,亦經常出錢出力。

打從黃醫師在海軍醫院,便一直跟在身旁的助手吳小姐說:「跟隨黃醫師二十多年來,他一直視病如親,以前在海軍醫院,常常開完刀連飯都沒吃,便急著去查房。,現在他自己開業,一聽到病人沒錢,就叫我不用收費,讓他掛號沒關係。」

吳小姐還說:「病人一多,較吵雜時,我難免缺乏耐心,口氣較差,黃醫師就會拿慈濟出版的刊物給我看,叫我要修,要有愛心,而且事後還會問我看到哪?有何心得?」

與黃醫師認識十幾年,同時也是身障協會會員的蔡先生說:「他真是一位非常好的醫師,對於身障者、弱勢族群和老人家都會格外照顧;特別是身障者和低收入戶,都會自動減收掛號費。上次邀請他去演講,黃醫師不但不收鐘點費,還自掏腰包贊助協會。」

小時候那段貧苦失怙的歲月,非但沒有讓黃勉倉自暴自棄,行為偏差,反而激起他奮發向上,極力想扭轉逆境的鬥志。因為苦過,更能苦其所苦。對於曾幫助過他的人,總是念茲在茲;尤其是繼父的養育之恩,更是沒齒難忘。難得的是他將這份感恩之心,具體付諸行動,親身走入人群,只要能力所及,便出錢出力,猶如聞聲救苦的菩薩,縱使扁鵲復生(註),亦不過如此。
註:扁鵲,春秋戰國時代名醫,故以扁鵲為良醫的代稱。(資料來源:教育部成語典)
圖左 :黃勉倉醫師(第一排右五)參與瑞芳國小社區醫療服務。[攝影者:朱相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