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基隆 感念無私大愛 見證慈濟長情

感念無私大愛 見證慈濟長情

E-mail 列印
十八年前(1998年)周金萬大德無償提供其眼鏡工廠給慈濟,作為基隆志工共修精進的道場。六年(2010年)前,溫送珍大德捐地給慈濟興建基隆靜思堂。兩家人於2016年的歲末祝福,共同見證基隆慈濟道場的分段 因緣,其無私大愛的精神,也將亙古常存於每個人心中,源遠流傳。

◎樂善布施 廣植福田

2016年基隆靜思堂啟用,基隆共修處正式熄燈。十八年來,因為有周金萬大德提供的道場,志工人數從草創期的五十餘人,增加至現在一千餘人,基隆慈濟志業迅速發展,從都市走入偏鄉,把愛與關懷送到需要的人的身旁。

2016年12月19日在基隆靜思堂,精舍師父德安師父及德禎師父代表基隆所有的慈濟人致贈「所謂布施者,必獲其利益。若為樂布施,後必得安樂。」匾額一幅給周金萬的後代,感謝周金萬先生這十八年來的護持。

今天周金萬的大兒子周盛棠、小兒子周盛奎及媳婦王錦淑三人連袂參加受頒儀式。七十一歲高齡的周盛棠,對於爸爸樂善好施,至今仍無法忘懷。

周盛棠先生表示,十八年前(1998年)在叔叔周金元商議下,提供閒置的眼鏡工廠給慈濟基隆志工作為共修場地,與慈濟結下深厚的因緣。看到慈濟在上人的感召下,為了利益眾生,無私的奉獻,廣植福田,令人感佩。

接到匾額周盛棠先生說:「父親離開我們十五年,在供桌上祖宗牌位前面,一張寫著他名字的慈濟的榮董證,一直陪伴著他。今天我代表家人領受上人的厚愛與餽贈,我想父親在天之靈有知,也會感到歡喜。」

◎緬懷過去 展望未來

回顧十六年前(2000年),一群四、五十歲正值壯年的志工,為跟上上人的腳步,胼手胝足的打拼,足跡遍布基隆的大大小小街道,每一刻過得充實而精彩,如今歲月在他們臉上刻上痕跡,但他們的步伐不曾停下。

今年已六十三歲,陪伴基隆共修處成長的志工顏仙領表示,自己什麼都不會,但是很願意配合,拔草,澆水、打掃、園藝都難不倒她。現在靜思堂就在家附近,幾乎每天都來付出,只要可以做的她都很樂意配合。

她堅定地說:「只要還能動,一定都會在靜思堂服務。」

水電土木專業志工何木興想到草創時,一路走來從無到有,感觸良多,他微微仰著頭,停了一下說:「當年絞盡腦筋,怎樣在節省經濟又要環保下修補會所。現在總算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會所了,修修補補不用了,但修護一定要做下去。」

◎「珍」惜歡「喜」結善緣

今天能有這巍峨的殿堂都要感謝六年(2010年)前捐地給慈濟興建基隆靜思堂的溫送珍大德。這次再度獲邀參加基隆區的歲末祝福,他滿心歡喜地說:「這兩年來到靜思堂,看到會眾一起植福田,真的好開心、好滿足。希望明年我還能參與慈濟大小事,當初的一念心,促成這份好因緣,真的好滿足,人生啊!這樣就夠了!這樣就夠了!」

基隆靜思堂於去年(2015)歲末祝福開始啟用,如今已邁入第二年,九十三歲的溫送珍大德看到靜思堂內部越來越完善,就像看著自己的小孩成長一般,心中那份喜悅全寫在臉上。

每一次前來靜思堂,溫大德總是會到「珍喜亭」前,去看看與妻子一同種下的松柏。松柏種植在涼亭前,而這「珍喜亭」係用夫妻倆其中一字命名,除了用來感謝其贈送土地蓋這片福田外,更多的是珍惜人與人之間歡喜結的善緣。

周金萬及溫送珍之善因緣,分別成就慈濟基隆共修處及靜思堂的成立,善的種子萌芽成長,蔚然成大樹,成為庇護人間苦難的人間淨土。兩家人於2016年的歲末祝福,共同見證基隆慈濟道場的分段因緣,其無私大愛的精神,也將亙古常存於每個人心中,源遠流傳。
圖左 :精舍師父德安及德禎師父特別代表基隆所有的慈濟人致贈周金萬大德家族「所謂布施者,必獲其利益。若為樂布施,後必得安樂。」匾額一幅。[攝影者:彭美蘭]